-
>
讓孩子不上火 不發(fā)炎 發(fā)育好
-
>
孩子必看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
-
>
協和懷孕大百科
-
>
張素芳小兒推拿技法圖譜/漢竹
-
>
從小讀到大
-
>
一學就會的宋氏小兒推拿
-
>
DK新一代嬰幼兒護理養(yǎng)育大全
輔食添加,讓寶寶做主(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9194
- 條形碼:9787512719194 ; 978-7-5127-191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輔食添加,讓寶寶做主(新版) 本書特色
大J翻譯傾情翻譯推薦,暢銷5年,新版上市! 隨書贈書《蒙臺梭利家庭早教游戲手冊》和輔食音頻小課; 英國《泰晤士報》《衛(wèi)報》《獨立報》贊譽推薦,風靡歐美的輔食添加理念BLW; 寶寶自主進食(BLW)倡導讓寶寶自己決定吃什么、吃多少,從小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寶寶收益一生; 各大母嬰號主推薦的輔食添加理念,媽媽們爭相嘗試的輔食添加方式; 培養(yǎng)讓寶寶收益一生的健康飲食觀,不喂飯、不挑食,避免吃飯戰(zhàn)爭,讓寶寶愛上吃飯! 寶寶自主進食(BLW)的優(yōu)點: 1. 鼓勵寶寶探索食物的味道、質地、顏色和氣味 2. 提高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咀嚼能力 3. 增加寶寶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4. 讓寶寶學會安全進食和控制食欲 5. 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6. 幫助寶寶建立對食物的積極態(tài)度 7. 減少挑食、偏食、厭食的可能性 8. 避免吃飯戰(zhàn)爭,讓吃飯變得更加容易
輔食添加,讓寶寶做主(新版) 內容簡介
BLW主張讓寶寶自己學會吃固體食物,而不是被大人用勺子喂著吃,或讓他們吃湯羹、果泥。該方法為父母和寶寶提供了一種順其自然、輕松愉快的輔食添加方式。不需要專門制作或購買嬰兒食品,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讓寶寶自己決定吃什么、吃多少以及吃多快,打破寶寶需要被喂的神話,讓寶寶一開始就學會健康的吃飯方式,讓寶寶收益
輔食添加,讓寶寶做主(新版) 目錄
目錄
Chapter 1??什么是寶寶自主進食
添加輔食和斷奶的關系 / 2
寶寶自主進食的特別之處 / 3
為什么寶寶自主進食是合理的 / 5
什么時候開始引進固體食物 / 6
為什么有的嬰兒食品適合6個月以上的寶寶 / 10
寶寶自主進食并不是全新的理念 / 12
寶寶喂養(yǎng)的簡短歷史 / 13
勺子喂養(yǎng)的弊端 / 17
寶寶自主進食的優(yōu)點 / 21
寶寶自主進食的不足之處 / 30
Chapter 2??寶寶自主進食的科學依據
增長寶寶的技能 / 34
寶寶自主進食和母乳喂養(yǎng) / 39
寶寶*初吃食物的動機并非是餓 / 41
額外的營養(yǎng)需求 / 43
逐漸斷奶 / 44
鍛煉咀嚼能力 / 45
所謂的“黃金期” / 48
吃飽但不吃撐:學會控制自己的胃口 / 48
寶寶會被嗆到嗎 / 50
寶寶真的知道自己需要吃什么嗎 / 55
常見問題 / 58
Chapter 3??如何進行寶寶自主進食
做好準備工作 / 68
寶寶多大可以開始自主進食 / 69
手指食物 / 72
提高協調能力 / 73
“提供”而不是“給予” / 75
每頓應該提供多少食物 / 77
不必吃光盤子里所有的食物 / 79
拒絕某種食物 / 80
幫助寶寶進行學習 / 82
如何處理寶寶的沮喪情緒 / 84
給予寶寶充足的進食時間 / 85
不要給寶寶施加壓力 / 86
和寶寶一起進餐 / 87
對臟亂的情況做好心理準備 / 91
工具的選擇 / 95
成功實行自主進食的秘訣 / 99
常見問題 / 101
Chapter 4??寶寶的**口食物
基本原則 / 106
哪些食物需要避免 / 107
過敏的誘因 / 113
脂肪 / 116
纖維素 / 117
在*初幾個月如何調整食物 / 118
學習蘸著吃 / 124
早餐 / 127
便于帶在路上的食物 / 129
甜點 / 130
常見問題 / 132
Chapter 5??寶寶自主進食的中期階段
尊重寶寶的節(jié)奏 / 142
味覺探索 / 144
了解食物的不同性狀 / 147
關于流質食物 / 149
“貓一天狗一天” / 151
寶寶的大便情況 / 152
相信寶寶知道饑飽 / 154
寶寶吃飽的信號 / 158
關于偏食 / 160
如何為寶寶選擇飲料 / 163
減少奶量 / 164
一日三餐和零食 / 168
野餐 / 170
Chapter 6??寶寶自主進食和家庭生活方式的關系
繼續(xù)推行寶寶自主進食的理念 / 172
學習使用餐具 / 173
學習使用杯子 / 177
餐桌禮儀 / 178
外出就餐 / 180
不離開餐桌 / 183
讓寶寶自己動手 / 185
切忌用食物作為賄賂、獎勵和懲罰 / 187
避免吃飯戰(zhàn)爭 / 189
讓吃飯時間安全且輕松愉快 / 190
當媽媽重返職場 / 192
Chapter 7??適合全家的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 200
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則 / 203
豐富多樣的飲食結構 / 204
垃圾食品 / 207
素食主義者和純素食主義者 / 208
讓食物發(fā)揮其*大功效 / 209
營養(yǎng)指導 / 211
你知道嗎 / 216
Chapter 8??常見問題解答
結??語 / 241
附錄1??寶寶自主進食的故事 / 243
附錄2??食物安全的基本準則 / 246
致??謝 / 250
參考文獻 / 251
輔食添加,讓寶寶做主(新版) 節(jié)選
勺子喂養(yǎng)的弊端 想象一下,你6個月大,熱衷于模仿你看到的家庭成員所做的任何事,你想抓住他們遞過來的東西,去探索它到底是什么。當你看到父母在吃飯時,你對他們所吃食物的顏色、氣味和形狀都非常著迷。你并不明白,他們吃飯是因為他們餓了,你只是想和他們做一樣的事情——這正是你學習的方式:模仿。但你的父母非但沒讓你參與進來,反而用勺子把一些黏糊糊的東西塞進你的嘴巴里。這些東西的性狀是一成不變的,味道卻每天都在變化:有時很美味,有時卻很難吃。你的父母可能會讓你看這些食物,卻從來不讓你碰它們。有時候,他們好像很趕時間,急著喂你吃;有時候,你又不得不等很久才能吃上第二口。當你因為不喜歡某種味道而把食物吐出來時(或者你只是想看一下你吃的是什么),他們會以*快的速度重新用勺子舀起食物,塞進你的嘴巴里!你還不明白這些黏糊糊像泥一樣的東西是可以填飽肚子的,因此在餓的時候吃這些東西你感到非常沮喪,因為你想喝奶。不過當你并不是很餓,恰巧這些東西味道還不錯時,你還是愿意嘗試的。但你仍對其他人所做的事情很感興趣,并且也想嘗試去做。 勺子喂養(yǎng)并不是不對,只不過沒有這個必要。盡管有很多寶寶是勺子喂養(yǎng)長大的,之后吃飯也沒有什么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出現吃飯問題的概率要比自主進食的寶寶高得多。其原因既與泥狀或糊狀食物的質地有關,也與寶寶對食物的控制能力有關。 ◆泥狀或糊狀食物讓寶寶非常容易就可以從勺子上吃到,從而不需要過多的咀嚼。如果寶寶到了6個月以后還沒有機會鍛煉咀嚼能力,該能力的發(fā)展就會延誤。如果寶寶1歲以后還沒有引進塊狀食物,他基本上很難學會吃塊狀食物。這就如同寶寶過了3歲還沒有給過他鍛煉走路的機會一樣。而咀嚼能力很重要,它對于語言發(fā)展、消化吸收和吃飯安全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進行自主進食的寶寶,很快就能學會如何吃塊狀食物。因為寶寶自己喂自己時,食物被放在嘴巴前部,而從嘴巴前部開始練習咀嚼是相對容易的。與之相反,用勺子喂養(yǎng)寶寶時,食物通常都被塞到寶寶的嘴巴后部,這樣寶寶就很難把食物安全地挪到嘴巴前部來咀嚼。 ◆很多用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當**次給他們引進塊狀或泥狀食物(市面上售賣的“第二階段”食物)時,很容易出現干嘔。這是因為勺子直接把食物送到了寶寶的嘴巴后部,這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咽反射。相比自主進食的寶寶,用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更難學會避免咽反射。因此,很多用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會出現拒絕吃輔食的情況。 ◆用勺子喂寶寶,就意味著寶寶無法決定自己吃多少和吃多快。在用勺子喂養(yǎng)時,泥狀的食物被寶寶直接吞下,而且寶寶很容易被大人強迫著“多吃一口”。因此,寶寶經常會吃得比較快,也吃得比較多。而過度喂養(yǎng)導致的結果,就是寶寶永遠無法體驗“飽”的感覺,無法學會什么時候停下來不吃。長此以往,可能會讓寶寶養(yǎng)成暴飲暴食的習慣。 ◆1歲以內的寶寶,大部分營養(yǎng)來自奶。如果寶寶吃了過多的輔食(這種情況經常發(fā)生于用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身上),他的喝奶量就會降低,從而導致無法得到生長所需的充足營養(yǎng)。 ◆相比自主進食的寶寶,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會覺得吃飯是一件很無趣的事。寶寶喜歡自己探索和嘗試食物,這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他們不喜歡有人替他們做事。允許寶寶自己喂自己,可以讓就餐時間更加愉快,而且也是鼓勵他們相信食物的好方法,讓他們更愿意嘗試不同口味和不同質地的食物。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自主進食的寶寶就不能嘗試泥狀食物。有些寶寶從一開始就學會拿起裝好食物泥的勺子喂自己,也有的寶寶很快就會把勺子在碗里“蘸”一下,他們還有很多其他方法來吃泥狀食物。勺子喂養(yǎng)的真正問題在于只給寶寶軟的食物,而且不讓寶寶掌握自己的就餐時間。 讓寶寶自己決定吃什么,他就可以在嘴巴前部嘗試食物。而且如果他們不喜歡嘴里的食物,就很容易吐出來。但勺子喂養(yǎng)是把一大勺輔食泥直接塞到寶寶的嘴巴后部,即使寶寶不喜歡,也很難吐出來。除非寶寶確定被喂的食物是他喜歡的,否則他就會拒絕任何新的食物。因此,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很容易出現挑食的現象。 好幾個星期以來,吃飯對于我們來說就像打仗一樣。當我喂梅布爾吃食物泥時,她根本不肯張嘴。我很沮喪,不知道這是勺子的原因、食物形態(tài)的原因,還是兩者兼而有之。但是當我給她一些食物,讓她自己喂自己,并自己掌控吃飯的過程時,吃飯對她來說就是有趣的,而且她愿意嘗試任何食物。之前我給她玉米泥時,她連碰都不愿意碰;但當我給她一些小玉米時,她竟然全部吃光,還意猶未盡。 ——貝琪,梅布爾(10個月)的母親 在有些國家,人們是用手指吃飯的。事實上,有些文化認為,只有去觸摸和感受食物,你才能真正地享受食物,使用任何餐具都會破壞這種體驗;另外一些文化則認為,根本沒有必要使用工具來吃飯。但在大部分西方文化中,我們似乎已經被說服:不用勺子根本無法把食物送進寶寶的嘴巴里。 當然,勺子喂養(yǎng)理念的存在是有歷史原因的。那時,人們被建議寶寶到三四個月時就可以引進固體食物。事實上,三四個月的寶寶還不具備咀嚼和自己喂自己的能力。后來這種觀念就演變成一種定論,即不管寶寶多大,引進固體食物時都需要從用勺子喂食物泥開始。 因此,盡管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寶寶從三四個月(甚至更小)開始添加輔食是錯誤的做法,但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寶寶的**口固體食物需要用勺子喂養(yǎng)。這一點似乎并沒有任何研究的支持,甚至都沒有人研究過勺子喂養(yǎng)到底是否適合或安全,它只是一種慣例——“大家都這么做”,卻并未被充分研究過。 當我用勺子喂伊凡時,必須不停地逗他笑,這樣他才會張開嘴,我才有機會把勺子送進他嘴里。但很多時候,勺子剛進入他嘴巴就被他頂了出來。因此,我必須找準時機不斷嘗試。顯然,他并不想吃,我們卻一再被告知:他需要添加奶以外的食物。于是,我和他經常面對面坐著,我不停地嘗試,他不停地拒絕,我們兩個都非常沮喪。現在回頭看當時那段經歷,我覺得勺子喂養(yǎng)并不是必需的。 ——帕姆,伊凡(3歲)和莫莉(18個月)的母親 寶寶自主進食的優(yōu)點 愉快的經歷 吃飯對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是愉快的,不僅是對成人,對寶寶也一樣。在吃飯時,能夠自己決定吃什么、吃多少和吃多快,會讓吃飯這件事很愉悅。自主進食的寶寶通常很期待吃飯,他們喜歡去探索各種各樣的食物。小時候愉快的、沒有壓力的就餐環(huán)境,會讓寶寶形成今后一輩子健康的飲食觀。 過程很自然 寶寶生來就喜歡探索和試驗,這是他們學習的途徑。他們用自己的嘴巴和手來探索很多事物,包括食物。運用自主進食的方法,寶寶可以根據自己的節(jié)奏來探索食物,并決定什么時候可以吃飯,就像自然界其他任何的小動物一樣。 有利于寶寶更好地了解食物 自主進食的寶寶,可以了解不同食物的外觀、氣味、味道和性狀,還能感受不同的食材混在一起是什么味道。而用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就缺少這樣的體驗,因為所有的食材全被打碎混合成泥了。自主進食的寶寶,能夠發(fā)現雞肉和燉菜的區(qū)別,并開始學習辨認自己喜歡的食物。此外,他們可以輕易地避開那些自己不喜歡的食物,而不是拒絕吃整盆燉菜。這讓準備食物的過程變得簡單起來,并意味著寶寶不會錯過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還意味著即使不是所有家庭成員都喜歡吃所有的食物,整個家庭也可以吃同樣的飯菜。 吃得更加安全 讓寶寶在吃飯之前有充分的時間去探索食物,可以教會他一件很重要的事,即哪些食物是需要咀嚼的,哪些食物是嚼不動的。我們對于自己身體某一部分的感覺,與對其他人身體某一部分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寶寶通過手來感受食物并將它放進嘴里,這個過程能幫助他更好地判斷嘴里的食物需要咀嚼到哪種程度,以及如何在嘴里移動食物。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安全程序,可以防止寶寶把過大的食物或無法咀嚼的食物放進嘴里。同時,盡早開始體驗不同性狀的食物,也會大大降低寶寶被嗆的風險。 有利于寶寶探索周圍的世界 寶寶不是只在玩,他們其實一直在學習。幾乎所有那些寶寶從昂貴的早教玩具中學到的東西,其實都可以從食物中學到。比如,他們學習如何抓起軟的食物而不捏碎;如何抓起滑的食物而不掉落;當食物掉落時,他們就知道了重力的概念。探索食物時,他們還學會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多少、形狀、大小、重量、性狀等。這是因為在吃飯時,他們所有的感官(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都被調動起來,他們通過吃飯學會了如何運用這些感官來更好地了解周圍的世界。 激發(fā)寶寶的潛力 讓寶寶自己喂自己,使他們在用餐時間能夠很好地練習那些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方面。用手指把食物送進嘴里,意味著寶寶需要鍛煉手眼協調能力;每天無數次抓握大小和材質不同的食物,意味著他們需要鍛煉精細動作。這些對于寶寶今后的寫字和畫畫技能都有很大的幫助。而咀嚼食物(不是吞咽食物泥)可以鍛煉寶寶的臉部肌肉,這對于今后的語言發(fā)展至關重要。 所有人都說伊曼紐爾的手指活動能力很強,我卻認為這很正常。每個寶寶都會做這些事,只是大部分寶寶并沒有機會進行鍛煉。如果他們每天喂自己吃不同的食物,就可以發(fā)展這些能力。但是當我告訴別人這是因為他總是自己喂自己時,沒人會相信。 ——安東尼塔,伊曼紐爾(2歲)的母親 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讓寶寶自己做事,不僅是很好的學習過程,也會讓他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斷。當寶寶能夠拿起食物送進嘴里時,他立刻就得到了獎賞——美味的食物。這個過程讓他知道,他有能力讓美好的事情發(fā)生,從而幫助他建立自信和自尊。當他可以吃的食物越來越多,他就開始了解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不能吃,以及從不同的食物中可以期待怎樣的味道,并且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自信的寶寶會成長為自信的學齡前兒童,他們不害怕嘗試新鮮的事物,即使事情并沒有按照計劃進行,他們也能進行自我修復。對于父母來說,看到寶寶能夠自己喂自己,他們會更加相信寶寶的能力和直覺,也會更加放心地讓寶寶進行探索,從而意味著寶寶有更多的自由去進行探索和學習。 讓寶寶更加相信食物 自主進食的寶寶被允許運用自己的直覺來決定吃什么以及不吃什么,因此他們很少會懷疑食物,而其他的嬰幼兒和學步期孩子則常常懷疑食物。允許寶寶不吃某些他們不需要或看上去不安全的食物(生的或太熟的,發(fā)臭的或有毒的食物),會讓寶寶更加樂意嘗試新的食物,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決定是否繼續(xù)吃。 一開始,當艾瑪能夠看清她要吃的是什么食物時,她就更愿意去吃。對于混合在一起的食物,即使是燉菜,她也會更加謹慎。她還是會吃,但會花很長時間去觀察,好像是要檢驗一下它是否安全。 ——米歇爾,艾瑪(2歲)的母親 與全家人共同進餐 自主進食的寶寶,從一開始就參與到整個家庭的就餐當中,跟大家吃同樣的食物,并參與到吃飯的社交活動中。這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有趣的體驗,他們可以模仿成人的就餐行為,慢慢地自然就學會如何使用餐具以及家庭的餐桌禮儀。寶寶還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不同的食物、如何分享食物、如何學會等待以及如何進行交談。全家人共同進餐,對于家庭關系、寶寶的社交技能和語言發(fā)展以及健康飲食都有著非常正面的影響。 學習控制食欲 嬰幼兒時期形成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寶寶一輩子。那些被允許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進餐、能夠自己決定吃什么以及什么時候吃飽的寶寶,通常能夠按照自己的胃口決定吃多少,并且長大后飲食過度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肥胖的發(fā)生。 獲取更好的營養(yǎng) 采取自主進食方法,并一開始就跟整個家庭一起吃飯的寶寶,長大后吃不健康食物的可能性比較小,長期來看他們的營養(yǎng)也更加均衡。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喜歡模仿父母的做法,隨時隨地都吃成人的食物;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愿意嘗試不同的食物。 有利于長遠的健康 隨著輔食添加過程的推進,寶寶的奶量是逐漸下降的。而對于實行自主進食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而言,母乳喂養(yǎng)的持續(xù)時間會更長。母乳喂養(yǎng)不僅能為寶寶提供均衡的營養(yǎng),同時對孩子和母親也是一種保護,能使他們避免很多嚴重的疾病。 學習處理不同的材質和如何咀嚼 自主進食的寶寶,從一開始就體驗到不同性狀和不同質地的食物,而不是單一的泥狀或糊狀食物。由于他們有機會鍛煉咀嚼,并學習如何在口腔中移動食物,因此他們比用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更快學會處理食物。此外,學會有效咀嚼也有助于寶寶的語言發(fā)展和食物的消化。一開始就有機會處理各種各樣食物的寶寶,就餐過程會更加有趣,從而更可能獲取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 體驗吃飯的樂趣 自主進食的寶寶有機會從一開始就體驗到吃飯的真正樂趣。作為成人,我們覺得吃飯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甚至都忘記去享受不同味道和不同材質的食物帶給我們的樂趣。傳統(tǒng)的“**口”固體食物,通常是把不同的食物打碎后均勻地混合在一起。這意味著寶寶不僅只能體驗一種性狀的食物,而且也沒有機會體驗不同的食物帶來的不同味道。這對于他未來的飲食觀念將產生不小的影響。 **次看到自主進食的寶寶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可以如此自信地處理成人食物。10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用手拿起食物并放到嘴里,他顯然知道這些不同的食物是什么,而且很熟練地選擇自己想吃的食物。整個吃飯過程中,他異常滿足和享受。 ——瑪麗安娜,托兒所老師 建立對食物的積極態(tài)度 很多兒童甚至青少年和成人都患有飲食障礙,其根源可能與嬰兒時期的輔食添加經歷有關。如果寶寶早期的進食經歷是健康、愉快的,那么他出現拒絕或恐懼食物的概率就會小得多。 寶寶的三餐更簡單 把食物打成泥的過程其實很費時間,用寶寶自主進食的方法則不需要把食物打成泥。如果父母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他們很容易就能夠將自己的三餐調整為寶寶也能吃的嬰兒餐。更重要的是,你不用先喂寶寶,自己再吃已經冷掉的飯菜,你可以和寶寶一起享用美食。 避免吃飯戰(zhàn)爭 當父母不再強迫寶寶吃飯,吃飯自然就不會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戰(zhàn)爭。相反地,使用寶寶自主進食的方法時,全家人可以一起享受美食,孩子和父母皆大歡喜。 避免養(yǎng)成挑食的習慣 采用自主進食的寶寶,不容易出現挑食或拒絕進食的情況。這是因為吃飯對于他們來說是愉悅的,而且由于他們一開始就吃家庭食物,所以父母無須經歷從嬰兒食物轉換到家庭食物的過程——通常這個過程很容易導致寶寶挑食。 我發(fā)現自主進食的方法能夠讓寶寶享用更加豐富多樣的食物,而且長大后也不容易出現挑食的問題。 ——貝弗利,營養(yǎng)咨詢師 不需要“勸”寶寶吃飯 很多用勺子喂養(yǎng)寶寶的父母發(fā)現,自己的寶寶不怎么愛吃輔食。為讓寶寶接受不同的食物,他們不得不想出一些招數。由于自主進食的方法尊重寶寶自己的意愿,由他們來決定吃什么(或不吃什么)以及什么時候吃飽,因此父母完全不需要“勸”寶寶吃飯。這意味著,在吃飯時,父母不需要模仿火車或飛機的聲音來吸引寶寶接受他不想吃的食物,也不需要把食物做成特殊的形狀(比如笑臉)或把蔬菜藏在其他食物里,以便讓寶寶吃得更加健康。 寶寶沒有被孤立 如果寶寶需要單獨用勺子喂養(yǎng),那么當其他家庭成員吃飯時,如何讓寶寶保持愉悅是一項很大的挑戰(zhàn)。而對于實行自主進食方法的家庭而言,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寶寶和其他人一樣參與其中,并沒有被孤立起來。 讓外出吃飯變得更加容易 采用寶寶自主進食的方法,意味著去餐廳吃飯時,總有寶寶可以吃的東西,而且他也更愿意嘗試新食物,父母也可以趁熱吃飯。同時,寶寶還可以獲得以下認知:餐廳是怎樣運轉的,餐廳里食物的味道和品相與家里的食物有何不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吃到食物,等等。而用勺子喂養(yǎng)的寶寶是無法體驗到這些的,因為他們總是吃家里做好的、一成不變的泥狀食物。寶寶自主進食的方法讓外出吃飯更加容易,父母不用提前準備泥狀食物,也不用考慮餐廳是否能夠加熱輔食泥的問題。 我簡直不敢相信帶寶寶出去吃飯可以如此簡單!我的孫女跟著我們一起吃。我兒子在我孫女這么大的時候,我們出門就餐時必須帶著一大罐寶寶輔食,而且還要找地方進行加熱。如今我的孫女愉快地接受我們給她的任何食物,而且吃得很多。這真比我那個年代簡單好多啊! ——安娜,莉莉(9個月)的奶奶 更加便宜 寶寶跟著家人一起吃飯,要比單獨給他做飯更加經濟實惠,尤其是比市面上售賣的成品輔食泥更加便宜。 寶寶自主進食的不足之處 臟亂 沒錯,這種方法一開始的確會比較臟亂。不過所有寶寶都會在某個時間段去學習如何自己喂自己,這個學習過程必然是又臟又亂的。唯一不同的是,自主進食方法帶來的臟亂發(fā)生得比較早而已。不過好消息是,對大部分寶寶來說,這種臟亂的階段都比較短,因為寶寶每天會鍛煉好多次,所以他們很快就會熟練掌握吃飯的技能,更何況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臟亂情況的發(fā)生。另外,你別忘了,用勺子喂養(yǎng)同樣會很臟亂! 其他人的擔憂 在使用寶寶自主進食方法的初始階段,如何消除其他家庭成員以及朋友的擔心和疑慮確實是個不小的問題。不過,這并不能視為自主進食方法的一個缺點。由于這種方法以前沒有被討論過,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也不知道它是如何進行的,因此他們自然會對這種方法持懷疑或擔憂的態(tài)度。說服他們的*好方法,就是讓他們親眼見到BLW帶來的好處。
輔食添加,讓寶寶做主(新版) 作者簡介
吉爾·拉普利多年來致力于嬰幼兒喂養(yǎng)和兒童發(fā)展問題的研究。她提出了“Baby-led Weaning(寶寶自主進食)”和“Baby-led Parenting(寶寶主導育兒法)”的理論。她的3個孩子在小時候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寶寶主導的養(yǎng)育方式。 特蕾西 莫凱特是一位作家兼新聞工作者。她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實行寶寶主導的養(yǎng)育 方式后,希望能讓更多的家長了解這種理念,并從中受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