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探索文化發展觀念 助力文化產業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調研》選編(2000-202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81029
- 條形碼:9787506881029 ; 978-7-5068-810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探索文化發展觀念 助力文化產業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調研》選編(2000-2020)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文化中心”)原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文化中心更名為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的專業化智庫之一。2003年,為配合國家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文化中心創辦內刊《文化政策調研》,發表了大量研討新的文化發展觀念、參考國外文化政策的得失、探索文化體制改革思路的文章。本書通過對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調研》成果的選編,展現了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年來在文化理論研究和文化政策咨詢方面的重要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1世紀以來我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產業的歷史進程。
探索文化發展觀念 助力文化產業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調研》選編(2000-2020) 目錄
編者序言
**編 國內文化政策(上):新的文化觀與文化改革
知識經濟是“以人文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構擬“國家創新體系”應有人文社會科學家參與(1999年5月14日)
“知識經濟”是高技術與高文化聯姻的經濟,不僅要關注高技術產業,還要關注高文化產業(1999年8月21日)
加入WTO對我國文化事業領域的影響(2000年1月9日)
關于文化競爭力的情況和思考(2003年5月22日)
事業和產業是我國發展文化的兩種形式(2003年5月22日)
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對待文化企事業劃分——“文化企事業單位劃分問題”理論研討會述評(2003年6月2日)
文化改革應思考的幾個觀念(2003年6月30日)
劃分文化企事業單位的標準及其意義(2003年7月2日)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發生歷史性轉折
—年來文化服務發展研究報告(上)(2008年1月27日)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仍需精心打造
—年來文化服務發展研究報告(中)(2008年1月27日)
深化改革,構筑鏈條完整、性能卓越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年來文化服務發展研究報告(下)(2008年1月27日)
一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2009年8月18日)
“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2015年6月23日)
我國文化發展將在全球文化市場中彰顯“主場效應”——《“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和
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研究》之一(2015年10月10日)
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完善文化治理體系結構——《“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和
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研究》之二(2015年10月10日)
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提升文化產業空間配置效率——《“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發展面I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和
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研究》之三(2015年10月10日)
關于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加強文化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議——《“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發展面11名的國際、國內環境和
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研究》之四(2015年10月10日)
“十四五”之思(上):十八屆三以來文化產業的四大轉型特點(2020年3月11日)
“十四五”之思(中):新時期文化產業發展面臨新問題需要新思維(2020年3月13日)
“十四五”之思(下):對未來文化產業趨勢的分析與建議 (2020年3月14日)
積極應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2020年7月7日)
第二編 國內文化政策(下):文化產業發展
2004年我國文化產業形勢及主要特點——2004—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預測(上)(2005年1月6日)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2004—2()05年中國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N~'I(中)(2005年1月7日)
2005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預測與建議——2004—20()5年中國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預測(下)(2005年1月8日)
我國文化產業從突破走向規范——2005一-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形勢分析與預測(上)(2006年1月18日)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2005—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形勢分析與預測(中)(2006年1月20日)
推動我國文化產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2005—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形勢分析與預測(下)(2006年1月23日)
“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入新階段——2006—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預測(上)(2007年1月18日)
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2006—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預測(中)(2007年1月18日)
開闊視野,創新機制,推動文化產業發展——2006—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預測(下)(2007年1月18日)
2007年我國文化產業總體態勢及特點(2008年2月13日)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2008年2月13日)
我國文化產業趨勢預測和政策建議(2008年2月13日)
關一步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建議(2009年3月31日)
我國文化產業總體形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2010年4月1日)
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迎接新的發展周期(2012年11月24日)
從文化市場的特殊屬性看我國文化市場建設的困境(2014年10月22日)
應重視文化產業統計數據反映的結構性缺陷(2015年3月23日)
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的若干建議(2015年9月7日)
釋放全文化創造力,以市場的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2019年1月10日)
第三編 國外文化政策:調研與借鑒
國外文化政策綜述: “一臂間隔”原則與文化理事會(2003年7月4日)
國外文化政策文件選編之一:芬蘭(2003年6月24日)
國外文化政策文件選編之二:美國(2003年7月15日)
國外文化政策文件選編之三:日本(2003年9月1日)
國外文化政策文件選編之四:澳大利亞(2003年10月8日)
國外文化政策文件選編之五:英國(2004年3月25日)
表面沖突下的深層危機——從情報事件看英國公共傳媒(BBC)與政府的關系(2003年12月8日)
國外公共服務部門改革的一些經驗(2004年4月26日)一種“管辦分離”的國有公營——英國BBC研究之一(2004年9月12日)
基于市場的分類監管——英國BB(:研究之二(2004年10月12日)
博弈與共謀——關于美國廣電傳媒商業化與公共利益矛盾的考察(2005年6月28日)
《保護文化多樣性國際公約》的制定和我們的機遇(2005年2月1日)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應實NJl,個觀念上的突破——《中國對外文化發展研究綱要》(上)(2015年6月1日)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應與”相銜接——《中國對外文化發展研究綱要》(下)(2015年)
中日韓智庫學者關于“東亞文化之都”項目的建議(2015年11月25日)
《保護和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實施展及應對建議(2015年11月30日)
法國“黃背心”運動的特點、根源、趨勢及其警示(2019年2月20日)
英國產業轉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經驗及英國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情況(2019年10月10日)
高度關注日本“社會5.O”計劃帶來的高等教育人文社會學科改革(2019年10月15日)
第四編 地方和部門文化建設:思考與建議
公共文化服務的空間亟待拓展——對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的調研思考(2005年1月18日)
推動文化加快發展的對策建議(2009年5月6日)
研究和繪制我國電影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2015年3月5日)
關于繼續發揮“北京國際音樂比賽”影響力的建議(2015年3月12日)
浙江文化建設十年的經驗和啟示:探索文化治理的本土路徑(2015年6月29日)
要高度重視我國工業文化的培育(2017年3月20日)
關于啟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工程”的建議(2018年7月20日)
樹立正確的區域史觀,避免地區間歷史資源之爭與文化景觀重復建設(2018年11月27日)
關于在山東打造“儒學中心”的建議(2019年6月13日)
實施第三類“非遺”保護政策措施:以創意產業園和城鎮化政策
組合創新保護傳統手工藝產業(2019年6月30日)
關于建設“橫琴·澳珠文化科技新區”的建議(2019年11月6日)
附件一 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大事記(2000.10-2020.9)
附件二 見證與回憶:文化中心在20年里的10件事
附件三 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年獲獎一覽表
展開全部
探索文化發展觀念 助力文化產業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調研》選編(2000-2020) 作者簡介
吳尚民,1951年12月出生,編審。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調研處處長,《要報》副主編,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科研局副局長,《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主編,《學術動態》主編,哲學所黨委書記、副所長。2014年退出所領導崗位后,曾任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