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昭和風,平成雨:當代日本的過去與現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9817
- 條形碼:9787540789817 ; 978-7-5407-898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昭和風,平成雨:當代日本的過去與現在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社會大眾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寫序推薦:
本書從“人”“球”“書”視角記錄下的“由風而雨”的歷史點滴,正是發生在日本近現代史上*跌宕起伏,又與中國關系錯綜復雜、影響深刻的昭和平成年代。
昭和風,平成雨:當代日本的過去與現在 內容簡介
《昭和風,平成雨》試圖通過那些看似瑣碎的歷史細節,來串聯日本當代重要的人、事、物,呈現近百年來日本風貌人情的微妙變化。其中,既有對日本經濟起伏與社會演進的梳理,也會從國民消遣中管窺日本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此外,還有對文化更新、歷史傳統的觀察與解析。
昭和風,平成雨:當代日本的過去與現在 目錄
?? 序 I
?? 寫在前面的話 V
**部分:人
?? 櫻桃小丸子家的“新中產生活” ——————003
○ 令人懷念的昭和時代 003
○ “我要電視機!” 014
○ 安保斗爭的插曲 022
○ 一億總中流 034
?? 從“日本**”到“平成不況” ——————047
○ “日本**” 047
○ “日本治世” 054
○ “牛頓終于來日本了” 064
○ “平成不況” 072
?? 《小偷家族》與新階級社會 ——————— 085
○ 是枝裕和的煩惱 085
○ 貧困日本 090
○ 下流社會 096
?? 《你的名字。》《冰菓》中的日本政治 ————103
○ 糸守町、神山市在哪兒? 103
○ 地方消滅 106
○ 無投票當選 109
○ “我是千反田奉太郎,請多關照!” 114
第二部分:球
?? 帝國與棒球 ———————————————127
○ 甲子園球場上的“大連商業高中” 130
○ 殖民地棒球還是民族棒球? 135
○ “沐浴皇化”的“理番工具” 141
○ 軍國陰影下的甲子園 144
?? 甲子園百年 —————————————— 153
○ 學生棒球的緣起 153
○ 甲子園的黃金時代 159
○ 戰后復興之路 166
○ “高中棒球是教育的一環” 173
?? 作家們的棒球場 —————————————181
○ “野球”之始 181
○ 揮棒的作家們 183
○ 神宮球場的四月午后 193
第三部分:書
?? 在商言商的內山完造 ———————————205
○ 作為副業的書店生意 205
○ 與魯迅的交情 210
○ 在商言商 213
○ 東京內山書店 218
?? 巖波書店的“世界” ———————————229
○ 特高課的囚犯 229
○ 讓日本重新走向“世界” 236
○ “不多賺也不虧損” 240
第四部分:昭和之前,平成之后
?? 從幕末走向令和的坂本龍馬 ————————249
○ 受冷落的明治維新 249
○ 黑船來航 255
○ 倒幕≠維新 259
○ 令和時代的龍馬? 270
昭和 — 平成大事記 279
參考資料 297
鳴謝 308
昭和風,平成雨:當代日本的過去與現在 節選
櫻桃小丸子家的“新中產生活” 令人懷念的昭和時代
1986 年8 月,《櫻桃小丸子》漫畫原作開始在《RIBON》雜志連載。在短短三四年間,便以出人意料的超高人氣躋身日本國民級漫畫之列。1990 年,改編動畫開播,一度成為日本歷史上收視率*高的動畫片。這部圍繞淘氣小學生小丸子及其家人日常生活而展開的作品之所以能引發日本觀眾熱捧,除了幽默逗趣外,更因為這部動漫作品成功喚醒了戰后一代日本人的集體回憶。《櫻桃小丸子》的故事以20 世紀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為時代背景,而小丸子一家住在離東京首都圈不算太遠的靜岡縣。
若去日本旅行,經常能在各地看到各類以“昭和館”為名、或大或小的博物館。其中,多半以“昭和三四十年”為主題, 搜集、展示那些富有時代感的物件。例如在東京都*西面的小鎮青梅,當地居民更是干脆將昭和風情作為當地旅游的特色, 街頭巷尾都貼著“昭和風”的海報、招牌。走在當地的小街上, 難免有一種時光穿越的奇妙感覺。“昭和三四十年”大概是從1955 年至1975 年,如今的日本人即便根本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 看到當時的照片、影像又或是聽到那個年代音樂,也常會發出一聲“真讓人懷念啊!”的感慨。
這種情緒似乎已經為成為一種日本社會集體的“鄉愁”。而《櫻桃小丸子》故事所發生的年代也是那段“讓人懷念”的昭和歲月。以昭和歲月為主題的電影,在今天的日本影壇甚至可以分出一個專門的類別,例如山田洋次導演《寅次郎的故事》系列電影。又如前些年榮獲第29 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佳導演、*佳影片大獎的《ALWAYS 三丁目夕陽》,便是講述了上世紀“昭和三四十年”日本戰后復興歲月中普通東京百姓的人情冷暖。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奇妙的現象,某種程度上或許是因為那個年代正是“現代日本的起點”。另一方面,若置身1945 年日本戰敗之時,幾乎很難想象僅10 年時間,這個國家就能慢慢走出戰敗的陰霾,甚至過上櫻桃小丸子故事里看似平淡卻又安穩溫馨的日子。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苦盡甘來的昭和三四十年自然是值得回味與留戀,甚至會在懷舊的過程中進行美化,以至于這種對昭和歲月的“鄉愁”往往也是一種歷史想象。
二戰結束后的日本幾乎處于被完全摧毀的狀態。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曾在《戰略轟炸對日本戰爭經濟的效果》的報告中寫道:“至1945 年8 月,日本的戰爭經濟已經破產。”日本戰敗投降時,其在海外所占領土和殖民地以及勢力范圍全部喪失, 對外經濟陷入癱瘓狀態,全國工業幾近毀滅。根據日本政府的調查,日本本土財富中的約41.5% 直接或間接地毀于戰爭之中。
戰敗投降后,日本國內的工業生產量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大量工人失業,原軍需工廠的工人至少半數以上遭解雇。根據當時厚生省的估算,從投降至1945 年10 月上旬的這段時間內, 包括戰時被征用的人員在內,被工廠解雇的失業人數達到413 萬人之多。若再加上復員軍人以及海外返國人員,那么未就業人口高達1300 萬人之巨。那些僥幸保住飯碗的幸運者,也只能領到比1934 年前還低的薪水。而在戰敗后*初的幾年里,日本的勞動力供應突然間猛增一千萬人。其中,既有復員回鄉的軍人(710 萬人),從軍工部門離職的工人(160 萬人),還有從亞洲各地歸國的移民(260 萬人)。
來自美國的東亞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曾對當時日本人的境況有過這么一段素描式的描寫: 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人是在動蕩年代長大的。那時絕大部分日本人不是在農田干活就是在家族企業上班,而且也像其他國家遭遇大蕭條的人那樣為生存而掙扎。當20 世紀30 年代和40 年代日本在中國和南太平洋發起戰爭時,很多日本家庭的父親被征兵,在陸軍或海軍服役。20世紀40年代以前的日本家庭,孩子們要幫助母親和祖母在日常生活中存活下來。1945 年,當他們聽到天皇發表戰敗廣播時,他們對此感到不可置信,并向老一輩日本人表示擔憂:“日本將會發生什么?”“我和我的家人將面臨什么?”
在戰后初期,日本處于一片廢墟。城市里的人在廢墟中翻找東西,用廢棄金屬做成鍋碗瓢盆。這與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借由殖民地和經濟增長成為世界上*強大的軍事機器已相距甚遠。戰后初期的很多日本人居住在簡易過渡房中,或者搬去鄉下親戚家里。結核病流傳,到1948年開始出現食物恐慌。老一輩的日本人還能回想起他們的父母是如何變賣地產來換得食物,但即使吃完飯還會覺得餓。他們過著勉強糊口、過一天算一天的生活,也懇求有能力的朋友能為自己覓得一份差事。 那時環境之艱困還可以從食物上一見端倪。戰后政府在城市實施糧食配給,但配給的糧食往往會遲到或減量。市民們不得不自謀生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從東京涌向千葉、琦玉、神奈川采購食物的大軍有十余萬人,而能買到的往往也只有番薯而已。4 此外,不少如今被視為有日本特色的美食其實都是因為在戰后復蘇時期,只因艱困的生活環境而流行,例如蛋包飯。美食作家森下典子曾這樣回憶:“在昭和三十至四十年代度過孩提時代的人,長大后一定會深愛著蛋包飯。我就是這個世代的其中之一”,因為“當時,全日本不管哪一戶人家,都只能將冷飯放進蒸飯鍋中重新加熱,或是做成炒飯,蛋包飯也是冷飯利用的一種料理”。5 換言之,蛋包飯其實是一種將剩飯重新利用、烹調的“技術”。戰后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食品、鹽、酒、紡織品等日用品才漸漸恢復自由買賣。在此之前,連蔬菜都是通過統一管制來配給。如昭和年代的電影女神高峰秀子這樣有名的電影明星,也得等到1949 年才能感受到“人們的生活慢慢恢復了滋潤”。
昭和風,平成雨:當代日本的過去與現在 作者簡介
沙青青,供職于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長期關注中日近現代史,研究成果見于《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史林》《抗日戰爭研究》等。著有《暴走軍國:近代日本的戰爭記憶》。譯有《日本還是第一嗎?》《使日十年:1932~1942年美國駐日大使約瑟夫·C.格魯的日記及公私文件摘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