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人口老齡化:新時代.新挑戰.新機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0720
- 條形碼:9787516420720 ; 978-7-5164-207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口老齡化:新時代.新挑戰.新機遇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研究人口政策的學者和學生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近幾年國家有關人口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有關人口老齡化政策文件的解讀及其政策展望都是非常新的課題。本書作者團隊長期研究人口問題,做過很多相關的重大課題,經驗豐富、數據資料充實。全書通過橫向對比和縱向比較,對我國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是當前比較全面、科學且有創新性的人口政策著作。
人口老齡化:新時代.新挑戰.新機遇 內容簡介
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諸多新挑戰:人口發展面臨自身再平衡壓力、公共服務資源面臨動態調整需求、人口與資源環境緊平衡狀態難以緩解等。本書首先分析了我國人口發展新趨勢和老齡化社會的新特征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新挑戰,然后闡述了老齡化社會面臨的發展機遇,提出了老齡化社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戰略思路和政策建議。
人口老齡化:新時代.新挑戰.新機遇 目錄
主報告
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一 中長期我國人口變動趨勢的情景預測分析
專題報告二?? 我國人口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專題報告三 老齡化社會產業發展的變動趨勢研究
專題報告四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居民消費趨勢研究
專題報告五 老齡化社會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
專題報告六 老齡化社會下社會保險制度的挑戰與機遇
專題報告七 人口老齡化:從階段性應急到常態化治理
專題報告八 延遲退休的潛在影響、先決條件及起步建議
專題報告九 “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新挑戰和機遇”研究觀點綜述
人口老齡化:新時代.新挑戰.新機遇 節選
(一)人口紅利期未完全關閉,為儲備新紅利提供了緩沖期 人口增長的慣性為我國積極儲備人力資本,逐步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型提供了一定的緩沖期。但我們更應從長期著眼,將保持人口紅利與促進就業統籌起來。應充分考慮到經濟新常態下經濟降速、技術進步、勞動力成本提升等對勞動人口就業的不利影響,防止出現宏觀層面失業風險顯性化。另外,要減少因選擇性用工而人為造成的勞動力需求不足的現象。 1.??人口總量勢能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人口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既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勞動力要素支撐,也是*終需求的創造者。我國經濟保持長期較快增長并達到總量規模世界第二,與擁有龐大的人口總量勢能和有利的人口結構紅利緊密關聯。從人口總量勢能看,今后我國人口仍會慣性增長,將為擴大內需提供重要支撐。特別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維持適度的人口增長速度有利于在近期形成若干消費熱點領域,激活新增人口家庭的潛在消費需求,并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刺激擴大中長期投資,為經濟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留出更多的調整時間。更長時期內則要防范人口總量達到峰值后出現“陡崖式”下降,造成人口總量勢能快速衰減,沖擊經濟增長。 2.??結構性紅利衰退仍存在較長的緩沖期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我國人口撫養比逐年上升,人口紅利趨 于衰減。從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來看,即使考慮生育政策調整和老齡化加速的影響,“十三五”時期直到 2025 年,我國仍將處于人口撫養比在 50% 以下的紅利期,總體撫養負擔仍然較輕,人口年齡結構可以繼續保持比較優勢。有研究發現,勞動力供給減少會加大潛在經濟增 長率下行壓力,人口進一步老化會加重撫養負擔并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但也有研究認為,人口結構變化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負面影響并不顯著,若能及時調整生育政策,增加未來新增勞動力規模,同時有效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加強科技創新,我國人口結構的比較優勢有望保持更長時間。 (二)老齡化社會的結構性轉型,將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老齡化社會中消費模式、勞動力供給等的轉變,無疑給經濟增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客觀上也形成了新的社會需求和增長動力,有助于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1.??消費模式的轉變將成為拉動內需的內在動力 老齡化社會消費模式的轉變,客觀上將有助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 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主要依靠內需拉動轉變。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長期處于不理想狀態。在此背景下,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戰略導向。人口老齡化導致消費率上升,有利于改變我國投資消費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客觀上有利于我國向內需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2. 勞動力供給趨緩和成本提高將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今后,伴隨著勞動力絕對數量的減少和勞動力結構老齡化的加劇,我國勞動力稀缺性提高,勞動力成本抬升,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逐漸消失,客觀上有利我國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向技術、資本、信息密集型產業為主轉變,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度化。另外,老年勞動力傾向于選擇第三產業就業,與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第二產業比例縮小,第三產業比例增大的趨勢相一致,總體上有利于我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李志宏和馬和平,2009)。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開與中青年人爭奪勞動力市場,具有補充第三產業中某些行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作用。
人口老齡化:新時代.新挑戰.新機遇 作者簡介
張本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室主任,研究員,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理事、中國勞動經濟學會理事、國際人口科學研究聯合會(IUSSP)會員、美國心理學會會員。長期從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曾主持完成“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人口發展和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戰略研究”“公共政策和重大項目的社會風險管理研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城鎮人口全覆蓋研究”“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改革試點研究”“居住證對外來人口公共服務的影響研究”“我國人口發展的中長期風險評估和政策選擇”等研究課題,發表多篇相關研究成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