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老年社會工作:從理論到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27309
- 條形碼:9787543227309 ; 978-7-5432-273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年社會工作:從理論到實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其他《老年社會工作:從理論到實踐(第二版)》是《老年社會工作》一書的再版。全書緊扣老年學和老年社會工作的新進展,著力介紹詳盡而專業的社會工作實務知識和技巧。該書**版由于其觀點前瞻、資料詳實及編排合理,經過了數次重印。
老年社會工作:從理論到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在前一版的基礎上,根據社會工作近年來的實踐及理論發展作了相應調整,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對社會工作實踐與時俱進的指導性,新添加了第1至第5章的理論部分和第14章的老年社會學研究和循證實踐部分。本書適合各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師生作為教材,以及社工實務工作者作為閱讀或培訓書目。
老年社會工作:從理論到實踐 目錄
I老年研究的宏觀概念和理論篇
**章人口老齡化與老年學發展
第二章社會老年學的概念和理論框架
第三章正常老化的生理改變和疾病的認識
第四章老年人心理發展和需要
第五章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II老年社會工作做實務篇
第六章社會工作專業與老人服務
第七章多角度的老人臨床評估
第八章虐待老人問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務
第九章老年人生命成長適應與支持
第十章對有特別需要的老人和家庭的照顧
第十一章生命晚期照顧:不一樣的社工服務
第十二章老年社會工作與小組治療模式
第十三章長期照顧理念、模式和創新
第十四章老年社會學研究及循證實踐
老年社會工作:從理論到實踐 節選
服務老年人的重要理念和發展老人社會政策的因素 服務老年群體是誰的責任?中國社會一向認為照顧老人是子女的責任。現今在香港地區,隨著老年人口、老人壽命、核心家庭以及雙職家庭的不斷增加,并不是每個家庭都可實現這個理想。況且,客觀環境也未必容許子女完成奉養年老父母的責任。所以,政府有責任為有困難和得不到家庭照顧的老人提供服務。在中國,由于獨生子女政策,專家們一致建議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老人服務體系,把居家養老與社會養老結合起來。 以美國為例,許多政策爭論圍繞著國家和當地政府等公共領域、以及家庭和公司等私人領域展開。目前公私領域的爭論依然存在,而且將持續很久;這種爭論甚至出現在社會保障政策的形成上。直到*近社會保障收入、醫療健康保險和1965年制定的《美國老年法》(Older American Act) 中的社會服務,明確解答了對老人負責的問題。它是一個集體責任,透過國家政府來運作,保障任何到了規定年齡的老人,都有資格享受服務。大眾漸漸取得共識,即老人和其他殘疾群體的問題只能透過當地政府、私營部門和個人共同努力加以解決。個人方面的努力諸如倡導、自助、家庭照顧、規劃個人退休和個人投資。個人、家庭、社區、地方和全國政府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老年政策不應該只是一個地方工作,因為地方政府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提供服務。相反,他們極少有能力照顧到大多數老人的需要。歷史上,任何地方政府的地方分權政策,都不能保證一致和公平對待無權力的群體。因此有必要由國家政府建立一致的、行政性的全國政策,從而使當地政府的花費減至*少。政策確實是以價值為基礎的。換句話說,政策的形成是以一系列社會堅信的價值為基礎的,可以稱之為社會意識。老年社會政策總體上反映了社會對于老人的價值觀 (Mui & Shibusawa, 2008)。 發展老年社會政策的重要因素 在老年學領域中,多種學科的教育和培訓是發展老人社會政策的*重要因素,使得專家能動員經濟資源來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計劃和項目。因此,人力資源和知識儲備,是老年照顧政策*重要的兩個因素。此外,時間因素也十分重要。我們需要認識到發展和改變一個系統需要時間。從1935年**個美國社會保障法規頒布以來,美國的老年政策和項目用了70多年的時間發展成為目前的法案,并在全國實施。在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的基礎上,老年政策的發展及實施可能要對現有政府機構或系統進行重新建構,而需要有政府與民間機構的合作,例如1965年的《美國老年法》,就是來自無數個滿足老人不同需求的規劃項目。這些項目有老人中心、營養供應點、送餐服務、居家養老照顧、家庭保健服務、養老院服務、信息和轉介服務、以及老人義工服務等。美國的老齡政策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正規的老齡政策、項目設計和服務提供,可以滿足大部份老人的需求。許多老年照顧項目和相關政策現也在評估中。在香港,目前還未有系統地闡述的老年化公共政策,但與老人相關的政策早在1965年發表的**部社會福利白皮書內,就已提到家庭養老的目標。經過近40年的發展,老年政策亦已漸趨成熟,積累了很多科學經驗。老年政策將從持續的科研中得益。社會政策和老年政策需要不斷的評估,從而能夠成為過去成功和失敗經驗的總結。社會政策的策劃者和制定者將認識到實證科學經驗對政策和項目發展、評估和決策的重要性。政策研究的另一個制勝關鍵是運行資金。發展可行、完整的社會政策需要資金補助;在科技發達的當代社會,科學性的評估政策和項目過程,都是可行且必須的。沒有評估,就好比無方向地駕駛汽車。雖然評估在短期內會花費很多,但從長遠看,可以提高政策成本收益比,改善政策的運行效率。 老年政策中,重要但仍待開發的因素是政策成本與收益比的評估。老年政策專家需要評估“短期投入和長期受益”的政策成效。很多老年政策的得益,可能在10年或20年之后方可見效,這需要在科研以及政策宣傳中投入大量的精力。政策制定者必須重新認識到系統變化要付出的經濟和人力代價,尤其是短期和長期收益之間的差距。就如香港的地鐵規劃。在地鐵還沒有建成的70年代,香港人乘坐小而破舊的公共汽車,常常人滿為患。公共汽車服務極差,沒有一輛公共汽車上有空調。經過了幾十年的艱苦建設,在80年代中期,香港成為全球擁有*好的大眾交通系統的地方之一。這是一個“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的例子。我們必須先從改變成見開始。 老年政策另一個發展因素是鼓勵政策創新。與上一個發展因素一致,政策創新在初期需要大量資源和時間的投入,也面臨草創失敗的風險。但政策制定者仍需要評估長期成本收益比,接受政策在短期執行過程中帶來的問題。成功的政策運行需要創新的勇氣。在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的基礎上,老年政策的發展及實施可能要對現有政府機構或系統進行重新整合,以便建立一個全新的老人家居服務政策。在此點上,知識就是力量:需培訓老年專業人士和政策制定者,了解老人生理、心理、經濟和社會需求以及政策執行過程。然后再規劃項目和采取行動來滿足老人的這些需求。因此,政策的發展意味著情景、體系、實踐、信念、行為的變化以及政策的創新。政策的創新包括有計劃的介入、基礎設施的建設、老年友好社區的政策約束、對公共資金的分配和管理等。 *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對老年人口的關愛及社會責任。對老人的關愛都應傾注對如同關愛父母般的感恩之情。因此老年政策反映了社會對如何滿足老人需要做出的選擇和計劃。每項政策的目的都是支持老人生活,讓他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壽命更長、活得更健康。老人護理需要團隊合作,需要老人及家人、政府和社區服務機構的共同努力。老年社會政策更需要群策群力;老年學領域的專家和學者的團結和合作是成功的關鍵。任何成功的政策和服務都需要政府官員、老年學專家、項目的策劃者和提供者、私人贊助機構、基金會和老年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在規劃過程中,老年群體本身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老人*了解自己的需要,也可以身體力行告訴決策者和項目策劃者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在未來20年里,「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人將會成為老年人口的主體,他們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可以提供人力和智力資源。過去的老年政策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更可能是老人服務計劃的團隊,而不僅僅是消費者。 ……
老年社會工作:從理論到實踐 作者簡介
梅陳玉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華盛頓大學社會發展中心客座教授,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和臺灣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名譽教授。1973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之后獲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社會工作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老年社會工作、長期照顧、老人生活質量、精神健康等。 林一星: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梁顯利基金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教授及人口老化策略性研究副召集人。香港大學經濟學學士、社會工作碩士,美國圣路易華盛頓大學社會工作哲學博士。多年專注于社會老年學,安老政策及長期照顧研究。 齊銥,美國南加州大學社工學院中美金齡協會吳玉清中國老年講座教授,愛德華羅伊鮑爾老年研究所全球研究副主任。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創始者。1978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1985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福利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保健和老年學。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