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愛彌兒(精選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097438
- 條形碼:9787208097438 ; 978-7-208-097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彌兒(精選本) 本書特色
《愛彌兒》系法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這部書不僅是盧梭論述資產階級教育的專著,而且是他闡發(fā)資產階級社會政治思想的名著。此書出版時,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愛彌兒(精選本) 內容簡介
本書分五卷, 主要內容包括: 嬰兒期 (0-2歲) ; 兒童期 (2-12歲) ; 少年期 (12-15歲) ; 青年期 (15-20歲) ; 婚姻。
愛彌兒(精選本) 目錄
原序(節(jié)譯)
**卷 嬰兒期(0-2歲)
一、教育的意義
二、自然的教育者
三、愛彌兒和他的導師
四、教育的開始
五、生命力的表達
六、語言的開始
第二卷 兒童期(2-12歲)
一、嬰兒期的結束
二、童年的快樂
三、需要的法則
四、消極教育(I):沒有道德教育
五、消極教育(II):沒有知識教育
六、身體訓練
七、感覺訓練
八、12歲的愛彌兒
第三卷 少年期(12-15歲)
一、童年的第三期
二、愛彌兒的科學研究
三、有用原則
四、魯賓遜的游戲
五、職業(yè)的選擇
六、15歲的愛彌兒
第四卷 青年期(15-20歲)
一、16歲的愛彌兒
二、18歲的愛彌兒:博愛的年齡
三、20歲的愛彌兒:愛的年齡
第五卷 婚姻
一、青年的*后階段
二、女子的教育
三、10歲之前的女子教育
四、10歲以后的教育
五、蘇菲
六、愛彌兒和蘇菲
七、游歷中的愛彌兒
八、愛彌兒和蘇菲的婚姻
附錄
1.盧梭的童年——摘自《懺悔錄》(**、二部)
2.《波蘭政府論·教育章》(1773)
3.茱莉如何教育她的孩子——《新愛洛漪絲》第五卷·第三封信
愛彌兒(精選本) 節(jié)選
《愛彌兒(精選本)》: 這種荒謬的做法是從哪里來的呢?源自一種不合自然的實踐習慣。母親們輕視她們*為重要的責任,不愿意哺育自己的嬰兒,只好把嬰兒交給雇傭的保姆;這些保姆覺得自己在給別人的嬰兒做母親,因此,母親的天性對她們不起作用,于是,這些保姆盡量想方設法減少麻煩,節(jié)省體力、精力。自由自在的嬰兒是需要經常看守著的,但當把他們緊緊地包起來以后,就可以隨便放在一個角落里,任他們去啼哭了,不會給任何人帶來麻煩。而這些孩子溫柔的母親擺脫了喂養(yǎng)嬰兒的累贅,高高興興地在城里尋歡作樂,她們可曾知道她們襁褓中的孩子在鄉(xiāng)村里受到怎樣的對待呢? 有人認為,如果讓嬰兒自由自在,他們便會采取一些不良的姿勢,會做一些可以妨害他們四肢美好形態(tài)的動作。這種虛假的智慧,從未得到任何經驗的證實。孩子并不擁有使他們發(fā)生危險的力量,當他們做出危險的姿勢時,痛苦的感覺便馬上會警告他加以改變。我們還沒有想到過要把小狗或小貓包在襁褓里!沒有這種精心的呵護,它們的情況是不是更糟了呢?相比之下,嬰兒的確要更笨重一些,然而他們也更柔弱,幾乎不能移動,他們怎么就能傷殘自己的身體呢? 如果母親們都能親自哺育自己的孩子,那么,這種風氣就會為之改變,自然的情感又將會在每一個人的心里被重新喚醒,國家的人口又將為之興旺;這是首要的一點,單單這一點就可使一切重新復歸。家庭生活的吸引力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好解毒劑。人們原來感到很討厭的孩子的吵鬧和搗亂,現在也變成一件樂事了;父親和母親更加感到彼此需要,相互間的關系也更為親密。隨著家庭成為快樂之所,操持家務就成了婦女*可貴的工作,成了丈夫*甜蜜的樂事。一旦婦女們又負起做母親的責任,男子就會立刻成為好丈夫和好父親。 今天,相反的實踐風氣已經確立,每一個哺育的母親將會同她周圍所有婦女的反對態(tài)度進行斗爭,因為她們結成一伙反對這種她們沒有做過的行為,而且也不愿意學習這種行為。但是,有時候也可以見到一些天性善良的年輕婦女在這個問題上敢于抗拒這種不良風尚,敢于抗拒其他女人反對的叫嚷,以堅貞不拔的勇敢精神去完成自然賦予她們的極其高尚的使命。但愿這樣的婦女由于擔負起神圣使命而給她們帶來的益處會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我敢向這些可敬的母親們保證,保證她們將得到她們丈夫的矢志不渝的愛情;保證她們將得到她們的孩子的真誠的孝順;保證她們將得到公眾的尊敬;保證她們分娩順利,毫無痛苦和不良的后果;保證她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后,還保證她們終有一天將高興地看到自己的女兒學她們的榜樣,并且被推為他人女兒的模范。 母子之間的義務是相互的。母不母,則子不子。如果一方沒有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則對方也不會很好地盡他的義務。孩子知道了應該愛他的母親,他才會愛她。如果母子血親之情得不到習慣和母親養(yǎng)育的加強,那么,它在孩子出生幾年后就會消失。這樣,孩子養(yǎng)育的開頭幾步就脫離了自然。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