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下里巴蟲 內容簡介
本書生動地展示了大自然中迷人的昆蟲世界, 被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昆蟲王國里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 收錄了作者在四川雅安下里拍攝的各種昆蟲圖片500張。不同于普通的昆蟲攝影, 作者追求的是昆蟲影像的精微, 尋找和捕捉某種轉瞬即逝的“關系”: 人與昆蟲的關系, 昆蟲與昆蟲的關系, 昆蟲與自然的關系。
下里巴蟲 目錄
文卷目錄
代 序 對,去做個博物學家! (楊 浪)
**封信 致楊浪
第二封信 懷念“冰粉兒”
第三封信 萬物有靈
第四封信 仙女阿姨,你還好嗎?
第五封信 偉大的模仿者
第六封信 在歷史的相似處
第七封信 陽光射進來
第八封信 時間與耐心
第九封信 天不生博物學家,萬古長如夜
第十封信 做愛
第十一封信 看到你自己
第十二封信 那里是一場場美麗邂逅
圖卷目錄
攝影者說
2018 年(夏/秋/冬)
2019 年(春/夏/秋)
2020 年(大疫夏日絮語)
跋
下里巴蟲 節選
……《瓦爾登湖》是梭羅*受尊敬的文學或自然哲學著作。它在定義真實、有價值的生活。它想說明,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一種隱秘的溝通語言,如同維系羅馬大道的一個個驛站。驛站廢弛,不能換馬、補給、歇息,道路便會雜草叢生,人類便失去了與自然溝通的節點,進而失去了感知自然、尊敬自然的能力,*終失去了前行方向。梭羅似乎認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驛站。梭羅說,生活必須“簡單,簡單,再簡單!”“要簡化,再簡化!”當你停下腳步,靜下心來,閉上眼睛聆聽林間萬物的美妙聲音時,你才會感知它的精義所在。不管有多少自以為是的解釋,我以為,沒有19世紀博物學知識,沒有自然的實感,讀不懂《瓦爾登湖》,雖然《瓦爾登湖》的漢譯本有好多。
自然之門開啟,昆蟲世界絢麗。這個世界令我流連忘返。京城于我,魅力全無。雅安呢?谷雨至芒種,甚至更長的時間,季節到了,我家背后山西家砭崗上,有杜鵑,有貓頭鷹,有啄木鳥。啄木鳥*勤勉。杜鵑*頑強。杜鵑叫起來,有遼遠的回聲。“布谷,布谷”是大杜鵑,三聲杜鵑當地人叫“貴貴陽”,只叫一聲的是“噪鵑”。還有一種四聲杜鵑,有個入詩入畫的美名——子規,整夜嘶鳴,聲凄慘,可持續十幾天。傳說中的蜀帝杜宇喪國、懷鄉,死后魂魄化作杜鵑,晝夜哀號啼血。子規因其悲情形象,古人有大量詩詞歌賦詠嘆。日本明治時期有位著名的俳句詩人名“子規”,便取意杜鵑啼血、矢志不渝。
離開霧霾、缺水、缺雪、喧囂、是非、虛榮的京城,我停了下來。自然于我是一個個生命的具體存在。動物、植物,聲、光、雷、電,星辰、日、月,伸手可及。不說遠了,就聽我家林子夜里的大嗓門,除了杜鵑,還有螽斯、蟋蟀、石蹦(一種叫聲像打板的青蛙)。凌晨是赤腹松鼠。這種松鼠不可愛,林子里能看見很多樹皮被剝干凈枯死的柳杉樹,便是它的“杰作”。它餓極了什么樹皮都啃,柳杉、水杉、麻柳、銀杏……有報道說,它毀林很兇悍,政府懸賞捉拿。
下午便是蟬的天下,聲嘶力竭可以霸占整個森林的夏季、秋季。大致觀察,我家林子里有三種以上的蟬,嗓門*大的不是個兒大的,是一種體長只有兩三厘米的迷你小蟬,似“蒙古寒蟬”。捉來看,這種蟬胸腹腔空空就是一個大氣囊、大音箱,臟腑為了騰出空間發出大聲,被*大限度地擠壓到了胸腔上部。它的叫聲有多大陣仗?我發聲則百聲殺,一個小不點兒撼動了一片森林!
關于蟬發聲器的復雜結構、原理,法布爾借助解剖學在《昆蟲記》里有精妙揭示:“在雄蟬的胸部下,緊靠后腳之后,是兩塊很寬的半圓形大蓋片,右邊的蓋片稍微壘在左邊的蓋片上。這是護窗板、頂蓋、制音器,也就是發音器官的音蓋。……”
下里巴蟲 作者簡介
盧躍剛,1958年生于四川雅安,作家、記者、博物學愛好者。長期從事非虛構類作品寫作,曾供職于《中國青年報》,發表中長篇報告文學和歷史著作多部,昆蟲攝影曾發表于《大眾攝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