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阡陌圓夢: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24400
- 條形碼:9787565524400 ; 978-7-5655-2440-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阡陌圓夢: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了2020年實踐行動當中, 廣大農科學子走入鄉村、融入鄉土, 作為行動者和親歷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助力春耕夏耘的實況 ; 講述五年來涉農院校師生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帶給鄉村的改變, 記錄農科學子、教師在實踐中的成長心路。
阡陌圓夢: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 目錄
引 言
助力脫貧攻堅戰 農科學子勇當先
深度開展聯合實踐行動 同心抗疫助農
希望播撒田野 夢想筑于阡陌
詩意棲居:農耕回望 文脈傳承
勇擔責任助戰疫 扶貧助農惠民生
不誤農時保春耕 助扶貧 阻疫情
以吾輩青春 護錦繡中華
東北大地
引言
一鎮一村一社一區 真抓實干 聚力攻堅
每一粒播下的種子 都是心中的希望
農情同心系阡陌 追夢學子助春耕
助力精準扶貧 聚力鄉村振興
走錦繡河山 展農學風采
凝心聚力 扎根農業 貢獻興農青春力量
華東大地
引 言
揮灑青春熱血 服務現代農業
不負農時不負春 農院師生助春耕
向上的青春 要向下扎根
我們和西七里河有個約定
情滿齊魯 愛灑田間
祖國需要處 皆是我故鄉
筑夢之曲 向陽而歌
強農興農責任在肩 深入基層助力扶貧
……
華中大地
華南大地
西南大地
西北大地
強農興農
樹人鑄魂
阡陌圓夢: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 節選
《阡陌圓夢: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 第二章 春耕春種,用沃土播種青年人的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寫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農學院學子深受習近平總書記此番話感動與鼓舞,想通過自己的方式為祖國獻出力量,在祖國這片沃土上澆筑屬于他們的花朵。 春耕是一年中農業生產的重要時段,關系著農民一年的收入,更關系著農產品市場供應穩定。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春季農業生產面臨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科學選種、病蟲防治、配方施肥等工作無人指導等許多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作為農科學子,農學院團員青年響應黨的號召,不忘農業人強農興農的使命,全心全意為農業奮斗。在“顧小家”主動承擔農事勞動重任的同時,還不忘“顧大家”,毅然決定加入助力家鄉春耕的隊伍里,積極發揮專業技能,為家鄉農業生產貢獻力量。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助力春耕的團員青年們每天早早出門,戴上口罩,背上背簍,拿上鐮刀,走入田地里進行播種、施肥、育秧、覆蓋地膜、除草等農活,同學們俯下了身子、亮出了法子,在知行合一的行動中得到鍛煉。參與春耕行動的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春耕中感受了播種的希望,了解了農村的難題,更深層次地了解農業、農村、農民,奠定了扎根田野、深植時代的追夢基礎熱愛勞動才能撲下身子,深入實踐才能學真本領,學有所長能奉獻社會。 春光三月,蛙鳴山翠。位于雜交水稻發源地南紅農場的沈陽農業大學南繁基地內,春風吹拂,稻浪滾滾,百花飄香,一派生機勃勃,忙碌的景象。農學院2018級研究生張小鵬、閆秉春兩人正在田間工作,從播種到收獲,從灌水到施肥等,都是親力親為。每天天一亮,二人就前往試驗田開始一天的忙碌。從播種、插秧、搭鳥網,再到除草、施肥。又到近期正在進行的材料雜交任務,二人事無巨細,認真完成好每一項工作。雜交這項任務是非常艱苦的。清晨和傍晚的時候他們要去剪雌蕊,為中午的授粉做準備工作。到了12點至13點,這是水稻開花的*佳授粉時間,也是一天中*炎熱的時刻,海南的中午烈日陽陽,正應了那句詩“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他們必須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授粉工作,且日日如此,但他們笑著說“這是一個農學人*基本的工作,雖然很熱很辛苦,但想到我的勞動成果能為國家的農業事業獻出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很驕傲,很值得。” 張小鵬說“號召學生‘就地春耕’這個提議非常好,這有助于我們學生主動擔當作為,可以在生產一線實踐學習,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知識和智力優勢,總結來自一線的寶貴經驗,把科技創新成果和專業實踐成效體現在祖國大地上。”閆秉春說“在當前,疫情還在持續,我們農業院校的學生應該樹立民族自信,堅信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克服困難,戰勝疫情。同時我們也更應該深入了解‘三農,問題,更好的服務農業生產,利用現代網絡平臺,微信,短視屏等將自己所學的農業知識為農民春耕備耕提供一些技術指導。” 微微的陽光透過云層,溫暖而不熾熱,微風掠過田野掠過秧苗,搖曳著慶賀著生命的開始。站在水田之中,望著春天的田野一種愜意的感覺驅走了身上的苦與累,正是印證了那句“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春耕讓農院學子們在“實戰”中得到鍛煉,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盎然生機。由于疫情的原因,學生們不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實習。但作為農科學子,積極參與春耕可以利用在家的時間積極參加農事活動,豐富自己的假期生活;在廣闊的土地上實踐和學習,為農業農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青年團員們通過這次“就地春耕”活動提升了自身的專業素質外,*大的感受就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漸提高了,農村正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產,推廣各種機械用具和機械化作業方式。作為新時代的農科學子,更應該學習、使用并推廣先進的農業種植方式和農業技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后浪”上的農業“新青年”的囑托,要加強科技創新,用新成果服務社會,用新技術武裝自己,用新理念實現科技創新。 ……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