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物種起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29255
- 條形碼:9787513329255 ; 978-7-5133-292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種起源 本書特色
只要科學還在,這本書就會在人間流傳 精美硬殼裝幀+清朗典雅的大師譯文+達爾文珍貴手稿復刻贈品,典藏必收! 達爾文珍貴手稿6張,劍橋大學圖書館正式授·權,1:1復刻隨書贈送 譯自更符合達爾文原始思想的第二版,了解真正的達爾文學說。 過時?難懂?無聊?其實,《物種起源》和你想的不一樣! 人類世界觀的一場革命 人類文明史必讀作品之一。人類不再是創造的中心,卻因此獲得一個無限廣大的世界。 每一兩年我都要重讀這本書。現在我讀了大約有20遍,每一遍都有所得。——杰瑞·科因,生物學家 圣·經以外,再沒有一部作品能像《物種起源》一樣,對人類思想的各個方面都有如此重大的影響。——阿什利·蒙塔古,人類學家 海報:
物種起源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導言 ; 馴養狀況下的變異 ; 自然狀況下的變異 ; 競爭生存 ; 自然選擇 ; 變異的規律 ; 學說的困難 ; 本能現象 ; 雜交現象 ; 地質記錄的不完整 ; 生物在地質內的演替等。
物種起源 目錄
物種起源 節選
眼具有各種無與倫比的機關,可以為不同的距離調整焦點,可以允許進入不同的光度,并可以修正球差與色差。如果說這是由于自然選擇構成,我坦白承認這似乎是荒謬絕倫。然而理智告訴我,若是由一簡單極不完備的眼到一極完備極復雜的眼,中間存有無數對每一具有者都是合用的級次,并且這些級次能證明是確實存在的;再假如眼能產生任何輕微變異,且如事實可證的,一切變異皆可遺傳;又若在眼器官內有任何變異或改進,對生物改變的生活環境是有用的;那么相信由自然選擇構成完備和復雜眼睛,雖然在我們的想象中仍是不易實現,但所遇的困難就難以認為是真實的困難了。一個神經如何對光有感覺,猶如生命本身是如何起源的問題,我們并不涉及。但我仍可以說,有些事實使我設想到,任何有感覺的神經皆可能對光有感覺,正如神經對較劇烈的空氣振動成聲有感覺一樣。 為尋求任何物種的某器官逐漸完成所經過的各級次,我們應當只觀察其直系祖先。但這樣是很少有可能的,所以在每一問題上,我們只能追尋同類群的物種(即同源親本的旁支后裔),看有些什么級次可能尋出,以便從中得著機會發現一些級次是從同源衍生系列的早期傳留下來的,且處于尚未改變或少有改變的情況中。從現存的脊椎動物的眼的構造中,我們只能發現少量的級次;從化石的物種中我們一無所得。在這一大綱內,我們勢須降到已知*低的化石巖層,去發現由之發展到完備眼睛的較早期的各階段。 在關節動物綱中,我們可以從一系列低級的階段開始,起初只是一個外表包有色素層的神經,并無其他構造。從此逐漸向上就有許多構造級次,分成兩個從根本上不同的支系,直到各自抵達較高度完備的階段。例如在某些甲殼動物中,就存在一種構造,有雙層角膜,內層分成小眼,在每一個小眼內有一晶體形狀的凸起。在一些別的甲殼動物中,透明的視錐表面包有色素,排除側來的光線束后才能工作,視錐上端是凸圓狀的,一定是為了會聚光線,視錐下端似是不完全的玻璃質。這些事實此處雖敘述極簡略極不完備,但可以表明現存甲殼動物的眼有許多不同的級次。如注意到現存甲殼動物的種類比之已滅亡的更少了很多,我認為就不難相信(至少比之其他許多構造的事例并不更難相信),自然選擇能把一個只在外面抹上色素、包上一層透光薄膜的簡單視神經器官,改制成關節動物這一大綱中任何成員所具有的完備的視覺工具。 凡讀本書到現地步的人,如在讀完后發現別無方法可解釋大量的事實,而只能由同源衍生學說解釋清楚,那么他就不當躑躅不前。他就當進一步地承認,雖完備如鷹眼的構造也可能由自然選擇構成,雖他在這問題上并不知道任何過渡的級次。人的理智應當戰勝人的想象,不過我強烈地感覺到這是很困難的,所以因把自然選擇原理延伸到如此駭人的地步,而使人們對之有任何程度的躑躅,我是不感到吃驚的。 人們很難避免把眼與望遠鏡作比較。我們知道望遠鏡的完善是由于人類*高的智慧和長久的努力,自然我們可以推論到,眼的形成也是經過多少有些相似的過程。但這種推論是否不嫌狂妄呢?我們有何權力來假設,造物主也用與凡人相同的智力來工作呢?假如我們定要拿眼來與光學儀器相比較,我們就要在想象中拿一厚層透明組織,下面有一感光的神經,然后我們再設想這一層組織的各部分都是在持續地慢慢改變密度,于是就分成許多不同厚度和密度的薄層,彼此的距離各有不同,并且每層的表面也在慢慢地改變形狀。更進一步,我們必須設想另外有一個力量,總是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各層中每一輕微的偶然的變更,并且仔細地選擇每一變更,這個變更可以在任何變化的環境下,由任何方法或在任何程度上傾向于產生一個更清楚的影像。我們必須設想,這個儀器每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就要成百萬地產生出來,并且每個進步都被保存,直到一個更好的形態產生出來,然后舊的就被毀滅。在活的生物體中,變異要引起輕微的改動,生殖便使這改動無限地增加,而自然選擇就要用萬無一失的技巧把每一改進挑選出來。讓這程序進行億萬年,每年對許多種類的數百萬個體都如此進行,難道我們不相信這樣一個活的光學儀器不比一個玻璃的光學器械做得更好,正如造物主的工作超越凡人的工作么? 假如能證明任何已存在的復雜器官,不能由無數的、連續的和輕微的變化構成,我的學說就將完全失敗。但這樣的實例我還不能找到。無疑地,在現有的許多器官中我們尚不知道它們過渡的級次,尤其如我們注意到一些很孤立的物種,依照我的學說,在它們周圍曾有大量的滅亡。另外,假如我們注意到一個器官是一大綱所有成員所都有的,在此情況下,這器官必是在一極早的時代業已首先構成,自此以后,本綱內所有的成員才發展起來。為要找出這器官早先經過的諸過渡級次,我們就必須向悠久的時間中它早經滅亡的祖先類型中去尋找。
物種起源 作者簡介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Darwin,1809-1882) 英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生物演化理論的奠基者。1809年生于英國什魯斯伯里,少年時求學于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1836年環球航行歸來后,開始構思關于物種變化的理論。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看待自然的方式。1882年逝世于唐恩。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