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函套4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90807
- 條形碼:9787568290807 ; 978-7-5682-9080-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函套4冊) 本書特色
《資治通鑒》為北宋司馬光編寫的一部編年體史學著作,為我國讀者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重要著作之一。但其中的內容以文言文為主,作為青少年讀者,有一定閱讀障礙,本套叢書就是為了讓廣大青少年讀者更清晰、更明了地讀懂這部著作而精心編著的。 本套叢書以《資治通鑒》的內容為歷史脈絡,把中國浩瀚的歷史畫卷,展現給小讀者。通過故事的形式適合孩子讀;通過由冰心獎獲獎作家精心改編,讓孩子讀得懂;通過精美手繪圖提升閱讀氛圍,讓孩子喜歡讀。同時,加入如“人物介紹”“歷史關鍵點”“放聲朗讀”“譯文”等欄目設置,讓孩子讀懂歷史的同時,更能學到相關的歷史知識。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函套4冊)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鑒》為北宋司馬光編寫的一部編年體史學著作,為我國讀者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重要著作之一。但其中的內容以文言文為主,作為青少年讀者,有一定閱讀障礙,本套叢書就是為了讓廣大青少年讀者更清晰、更明了地讀懂這部著作,而精心編著的。 本套書以《資治通鑒》的內容為歷史脈絡,把中國浩瀚的歷史畫卷,展現給小讀者。通過故事的形式適合孩子讀;通過由冰心獎獲獎作家精心改編,讓孩子讀得懂;通過精美手繪圖提升閱讀氛圍,讓孩子喜歡讀。同時,加入如“人物介紹”“歷史關鍵點”“放聲朗讀”“譯文”等欄目設置,讓孩子讀懂歷史的同時,更能學到相關的歷史知識。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1》包括的故事:三家分晉、商鞅變法、圍魏救趙、蘇秦游說六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范雎遠交近攻、趙括紙上談兵、呂不韋奇貨可居等30個資治通鑒原著中的故事。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2》包括的故事:焚書坑儒、陳勝吳廣起義、劉邦起兵、破釜沉舟、垓下之戰、四面楚歌、蕭規曹隨、呂后專政等30個資治通鑒原著中的故事。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函套4冊) 目錄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1》
01 三家分晉 001
02 魏文侯求賢若渴 008
03 吳起之死 015
04 鄒忌勸齊威王 022
05 商鞅變法 031
06 孫臏忍辱裝瘋 038
07 圍魏救趙 047
08 蘇秦游說六國 054
09 孟嘗君田文 061
10 孟子學說 069
11 張儀利誘楚懷王 076
12 連橫親秦 083
13 胡服騎射 091
14 楚懷王被困秦國 098
15 燕昭王納賢 105
16 完璧歸趙 111
17 澠池相會 117
18 負荊請罪 125
19 田單復國 132
20 閼與之戰 138
21 范雎遠交近攻 145
22 觸龍說趙太后 151
23 紙上談兵 157
24 毛遂自薦 163
25 魏無忌救趙 169
26 呂不韋奇貨可居 176
27 蔡澤說范雎 183
28 李牧破匈奴 189
29 荊軻刺秦王 195
30 王翦破楚 204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2》
01 秦統一全國 001
02 焚書坑儒 007
03 沙丘之變 014
04 陳勝吳廣起義 020
05 六國復立 028
06 劉邦起兵 034
07 項梁項羽起兵 040
08 丞相李斯 046
09 破釜沉舟 053
10 鴻門宴 060
11 火燒宮殿 067
12 胯下之辱 074
13 彭城之戰 081
14 劉邦東山再起 088
15 垓下之戰 095
16 漢朝建立 102
17 田橫和五百壯士 109
18 叔孫通定制朝儀 115
19 匈奴崛起 123
20 白登之圍 130
21 南越王趙佗 137
22 蕭規曹隨 144
23 呂后專政 151
24 漢文帝劉恒 158
25 張釋之執法 166
26 七王之亂 173
27 衛青和霍去病 181
28 蘇武牧羊 188
29 王莽改制 196
30 班超投筆從戎 203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3》
01 黃巾起義 001
02 董卓之亂 008
03 曹操起兵 015
04 官渡之戰 022
05 孫策奪江東 029
06 臥龍出世 035
07 赤壁之戰 042
08 奪嫡之爭 050
09 蜀漢稱王 057
10 水淹七軍 064
11 曹丕代漢 070
12 七擒孟獲 076
13 裝病奪權 084
14 三國歸晉 091
15 八王之亂 099
16 前秦帝國 105
17 淝水之戰 112
18 拓跋崛起 120
19 亂世英豪劉裕 126
20 拓跋燾滅胡夏 132
21 孝文帝改革 140
22 宇文氏的榮光 148
23 玉壁之戰 156
24 侯景之亂 161
25 建康保衛戰 168
26 四海歸隋 175
27 千秋功過隋煬帝 182
28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 189
29 瓦崗起義 196
30 大唐建立 203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4》
01 玄武門之變 001
02 貞觀盛世 009
03 魏徵進諫 015
04 滅東突厥 021
05 文成公主進藏 027
06 征高句麗 034
07 二圣臨朝 041
08 武則天治天下 047
09 宰相狄仁杰 053
10 還政于唐 061
11 韋后之亂 068
12 唐隆政變 075
13 開元盛世 082
14 安史之亂 090
15 馬嵬坡之變 097
16 淮西之亂 105
17 甘露之變 112
18 黃巢起義 119
19 朱溫滅唐建后梁 126
20 李存勖建后唐 133
21 后梁之亡 140
22 后唐名將郭崇韜 147
23 鄴都兵變 155
24 石敬瑭稱帝 162
25 后晉與契丹之戰 169
26 后晉亡,后漢立 176
27 郭威建后周 182
28 柴榮親征北漢 190
29 三征南唐 196
30 北伐契丹,后周滅亡 203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函套4冊) 節選
秦統一全國 放聲朗讀 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曰“朕”。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自今以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資治通鑒》第七卷·秦紀二·始皇帝下二十六年 譯文 秦王嬴政剛剛兼并六國,統一天下,自認為兼備了三皇的德行,功業超過了五帝,于是便改稱號為“皇帝”,把皇帝發布的關于國家大事的規章制度稱為“制書”,而皇帝針對某件事下達的命令稱為“詔書”,皇帝自稱為“朕”。追尊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并頒布法令說:“以前在帝王死了以后,根據他生前的行為追加謚號,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主,實在太沒意思了。從今以后廢除追加謚號的制度。朕是始皇帝,后繼者以序數計算,稱為二世、三世,以至萬世,無窮無盡地傳下去。” 戰國時期,中華大地上有很多諸侯國。其中因為秦國、楚國、燕國、齊國、趙國、魏國、韓國的國力強大,被人們稱為“戰國七雄”。 這七個國家為了爭奪地盤,經常發動戰爭。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害得老百姓擔驚受怕,沒有一天安生日子可過。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后,變得非常強大。于是,很多其他國家的人都跑到秦國來做官。這引起了秦國一些大臣的強烈不滿。 公元前237年,秦國的一些大臣們向秦王嬴政提議說:“來秦國做官的外來人,都是其他諸侯國派來的奸細,是來挑撥大王和我們之間的關系、破壞我們團結的。請大王把他們統統趕出秦國。” 嬴政聽從了大臣們的建議,開始大規模地驅逐外來人。在這些外來人中,有一個叫李斯的楚國人。他臨離開前給秦始皇寫了一封信,信中說:“當年,穆公從宋國、晉國等地招攬人才,才使秦國兼并了二十多個封國;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才使秦國變得強大起來;惠王采納張儀的策略,才拆散了六國的聯盟;昭王有了范雎的輔佐,統治才更加穩固。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建立功業的。如此看來,客卿有什么地方辜負了秦國啊!據我所知,大王您曾經在各地搜羅了許多珍奇異寶供自己享用,對于這些珍奇異寶您從來沒有地域的偏見,為什么換成是人就不行了呢?難道大王把金銀珠寶看得比人才還重要嗎?” “泰山之所以巍峨,是因為它從來不拒絕細小的泥土;海洋之所以遼闊,是因為它從來不拒絕細細的支流;被人們所稱頌的圣賢君主能明示他的恩德,是因為從來不拋棄民眾。現在您把有才能的外來人都從秦國趕出去,讓他們去為其他國家效勞,這不是和那些把武器送給敵人的行為一樣傻嗎?” 嬴政看了這封信,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于是,他立刻下令不再驅逐外來人,并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李斯果然不負眾望,他建議秦王嬴政消滅六國,統一全國。嬴政聽從了李斯的建議,一方面花錢買通其他國家中的一些人,讓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到處說國君的壞話,讓百姓不再信任他們的國君,不再心甘情愿地為他們賣命。另一方面,他又積極地派兵攻打各國。結果,只用了10年的時間,秦國就消滅了其他六國,實現了統一全國的愿望。 秦國從一個小國變成了統一全國的大國,嬴政心里卻不踏實起來:國家的人口突然增加了很多,應該怎么管理呢?各國的達官貴族或者諸侯萬一不服從管理,起兵造反,那可怎么辦?之前每個國家使用的錢幣都不一樣,會不會影響人們做買賣呢? 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從嬴政的腦袋里冒出來,害得他吃不好睡不著。經過慎重的思考之后,嬴政決定全國從上到下,來一次徹底的改革,把秦國變成一個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國家。 首先,他規定皇帝至高無上。他稱為“始皇帝”。國家的大事小情,都是皇帝說了算,所有人都必須服從皇帝,聽皇帝的話。 可是國家太大了,皇帝說的話老百姓們聽不到怎么辦呢?秦始皇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從上到下設置一層一層的官員。這樣皇帝下達了命令,就能一層一層地傳遞下去,而關于老百姓的事,也可以一層一層地向上報到皇帝那里。這樣管理起來就方便多了,而且還能保證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接著,他又下令統一貨幣、文字和度量衡。這樣一來,全國上下從文化、生活和經濟上都實現了統一。大家溝通起來更方便了,看起來更像是一家人了。 實行了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以后,秦始皇成了真正的天下霸主,把國家大權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他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記住自己的功德,便帶著文武百官,來到泰山上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封禪大典。 在那一刻開始,秦始皇的人生達到了頂峰。他修宮殿、建長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日子過得逍遙極了。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秦始皇又開始擔憂起來。“雖然我現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是我早晚有一天是要死的。我要是死了,還怎么享受人間的富貴生活啊?”說著說著,他嘆起氣來,“唉,要是有辦法讓人長生不老,那該多好啊!” 有一年,秦始皇到海邊巡游。幾個喜歡練丹藥的人為了討好秦始皇,就對他說:“遙遠的東方有一片大海,海中有三座仙山,每座山上都住著神仙。那些神仙有長生不老藥,人只要吃上一粒,就不會繼續變老,也不會死亡。” 秦始皇聽了之后非常高興,立即派人去尋找長生不老藥。可是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神仙,被派去的人沒有完成任務,害怕受到秦始皇的懲罰,就撒謊說:“我們真的看見那三座仙山了,那些老神仙就在三座山之間飛來飛去,真的十分神奇。我們想去找老神仙要長生不老藥,誰知,大海中躥出一條巨龍,把我們趕到了岸上。” 他們說得有鼻子有眼,秦始皇真的信了。從此以后,秦始皇不再關心國家大事,而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尋找長生不老藥的事上。 為了親自見到人們口中所說的神仙,他還親自帶人去東方巡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去東方巡游途中,走到沙丘宮時染上了重病,死在了那個地方。 人物介紹 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和趙姬的兒子。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他消滅了楚、燕、韓、趙、魏、齊六個國家,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歷史關鍵點 秦始皇能夠統一全國,是有歷史原因的:其一,在秦國以前,各個諸侯國之間連年混戰,百姓們早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盼望著能結束戰爭。其二,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后,經濟、軍事都得到了發展,具備了消滅六國的條件。其三,從李斯的信中可以看出,秦國的國君都十分重視人才,這也是秦國強大起來的重要原因。而其他各國的國君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人才流失,失去了國家發展的根本。 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秦始皇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 焚書坑儒 放聲朗讀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 ——《資治通鑒》第七卷·秦紀二·始皇帝下三十四年 譯文 ……我建議史官把除秦國之外的所有史書全部燒毀;除博士官按職責規定收藏的書以外,天下凡有私藏《詩經》《尚書》、諸子百家著作的人,一律按照規定的期限,把所藏的書交到郡守、郡尉處,一并焚毀。……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后,天下并不太平。比如,北方有個叫匈奴的部落,經常在邊境上挑起戰爭。秦始皇可不是忍氣吞聲的人,他派出秦國大將軍蒙恬去攻打匈奴人。大將軍蒙恬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他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把他們趕回了老家,并收復了被匈奴人占領的地區。 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但秦始皇卻很擔憂:萬一匈奴人再殺回來可怎么辦?整天這樣打打殺殺也不是個辦法呀!他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忽然腦子里閃過一道靈光:筑起一座既結實又堅固的長城,把匈奴人擋在外面,讓他們攻不進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說干就干!秦始皇立即下令,從全國各地召集了八百多萬人,共同修筑長城。基本上,全國只要能干活的男人,都被拉來修長城了。修長城是個苦差事,那時沒有先進的工具,所有的工作都必須靠手工完成。笨重的石塊壓彎了人們的腰,磨破了人們的手指頭。很多人受不了這樣繁重的勞動,得了重病,或者落下了終身殘疾,甚至還因此丟了性命。但皇帝的命令誰敢不聽啊!大家雖然不情愿,也只能忍氣吞聲,默默地工作。就這樣,工匠們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硬是靠著一雙雙手,搭建起了一座一萬多里長的長城,在北方為秦朝筑起了一座銅墻鐵壁。 在人們修建長城的時候,李斯也沒閑著。自從寫了那封信以后,他便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后來還被任命為秦朝的丞相。 有一天,他給秦始皇上書說:“現在全國已經統一了,百姓們應該專心耕田做工,好好生活,而讀書人應該好好學習朝廷頒布的法令。可我看見的卻不是這樣的,那些讀書人不學習我朝的文化、法典,卻到處宣揚效法古代。更過分的是,他們認為我們現在哪里都不如古代好,鼓動百姓,指責現行制度,并以此教導百姓。那些當了官的讀書人,上朝的時候點頭哈腰地,對陛下的話表示贊同,一出門就處處挑朝廷的毛病。如果這樣的情況不加以制止,任由他們胡來,那么以后就沒有人信任朝廷、聽朝廷的話了,天下肯定又會大亂的。因此,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和朝廷的威嚴,我懇請陛下下令把秦國之外所有記載歷史的書全部燒毀。即使秦國此前的書,除了博士官按職責收藏的書和醫藥、占卜、種植方面的書,其他的書籍也應全部燒毀。如果有人再借用古代的故事來誹謗我朝,一律誅九族。頒布法令后三十天之內不把私藏的書燒毀的,也要判重刑。” 秦始皇非常贊同李斯的建議,于是,立即在全國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搜書、燒書運動。一個月以后,除了和醫藥、占卜、種植有關的書以外,秦朝以前的書基本上都燒光了。這個歷史事件,就叫作“焚書”。 焚書之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做了一件讓讀書人難以接受的事。 秦始皇已經坐擁天下,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可是人總有一天都要死的,死了以后就什么也沒有了。秦始皇一想到這個問題,就渾身發冷。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天下,還沒享受夠呢,怎么能輕易就死呢!秦始皇很怕死,他希望自己能夠像天上的神仙一樣長生不老。因此,他派人四處尋找長生不老藥。 這時,有兩個術士自告奮勇,說自己能找到長生不老藥。他們一個叫盧生,一個叫侯生。 秦始皇喜出望外,賞賜給他們許多金銀和珍寶,讓他們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但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藥,盧生和侯生只是為了騙取秦始皇的賞賜才撒謊的。時間一長,他們的謊話實在編不下去了,害怕露餡后會被秦始皇殺掉,就偷偷地逃走了。 跑就跑吧,這兩個人的嘴巴卻不肯閑著,一邊逃跑,一邊到處散播秦始皇的壞話:說他獨斷專行,從來不肯聽別人的意見;說他兇狠殘暴,動不動就要砍人的腦袋;說他自高自大,眼睛里容不下別人…… 這些話傳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始皇怒氣沖沖地說:“我給他們那么豐厚的賞賜,對他們那么好,他們不但欺騙朕,還敢說朕的壞話!來人啊,把咸陽的術士還有讀書人都給朕抓起來好好審問,看看還有誰到處妖言惑眾,誹謗朕!” 這道命令一出,讀書人立刻亂作一團。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互相揭發,沒用多長時間,朝廷就給四百六十多名讀書人定了罪。秦始皇發現竟然有這么多人誹謗自己,心里的怒氣更大了,于是,他派人在咸陽城外挖了一個巨大的土坑,把這四百多人全部活埋了。 這個歷史事件就是“坑儒”。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覺得這樣做太殘暴了,會引發暴亂。秦始皇不但不聽勸,還把扶蘇派到邊境上,讓他去監督蒙恬的軍隊。 焚書坑儒之后,再也沒有人敢反對秦始皇了,秦始皇實現了對人們思想上的統一。可通過這兩件事,人們看到了秦始皇殘暴專橫的本性,在心里對他產生了不滿,為后來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人物介紹 扶蘇:秦始皇的長子,他心地善良,反對秦始皇活埋儒生,因此激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派到邊境地區,去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筑長城、抗擊匈奴。后來,他被弟弟胡亥迫害,自縊身亡。 歷史關鍵點 秦始皇統一全國,結束了各諸侯國之間互相爭斗的戰爭局面,讓百姓過上了安穩的生活。他修筑長城,阻止了匈奴的侵擾;燒毀所有的古書,在思想上達到了統一,也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但秦始皇的一把火,讓人們看到了他的專橫霸道。同時他還燒掉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造成巨大的損失。 之后的“坑儒”更是讓百姓們傷透了心。從此以后,他們對秦始皇的尊敬、愛戴和崇拜,更多的變成了無可奈何的服從和忍耐。這對于一個帝王或者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沙丘之變 放聲朗讀 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屬吏,系諸陽周;更置李斯舍人為護軍,還報。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會蒙毅為始皇出禱山川,還至。趙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以為不可;不若誅之!” ——《資治通鑒》第七卷·秦紀二·始皇帝下三十七年 譯文 蒙恬不肯就死,使者只好讓官吏治他的罪,把他囚禁在陽周,改置李斯的舍人為護軍,然后回報李斯、趙高。胡亥從使者口中聽到了扶蘇已經死亡的消息,就想釋放蒙恬。恰好,這個時候蒙毅代替秦始皇外出祈禱山川神靈求福回來了,趙高便對胡亥說:“先帝早就想立您為太子,是蒙毅一直勸他,認為不能這樣,不如把他殺掉算了。” 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他喜歡的是小兒子胡亥。有一年,秦始皇帶著胡亥、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等人外出巡游。他們先去拜祭舜帝,然后又去拜祭禹帝,一路上奔波勞碌,十分辛苦。秦始皇年紀大了,經受不住這樣的奔波,在回來的路上病倒了,而且病得非常嚴重。 這個時候,一個問題出現了——萬一秦始皇就這樣死了,誰來繼承皇位呢?這可是一件關系到天下的大事。隨行的大臣們小心翼翼地詢問秦始皇的意見,可他們每次一開口,秦始皇就大發脾氣。大臣們害怕惹禍上身,誰也不敢說了,只能在背地里偷偷議論。 秦始皇病得越來越厲害。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只好極不情愿地把趙高叫到身邊,讓他代替自己給大兒子扶蘇寫詔書,讓扶蘇負責處理自己的喪事。詔書寫好之后,還沒有來得及寄出去,秦始皇就死了。那道詔書,就留在了趙高手中。 李斯不知道秦始皇給扶蘇下詔書的事,他在擔心另外一件事:秦始皇去世的地方距離都城咸陽還很遠,如果早早地把消息散播出去,那么他的兒子們肯定會為爭奪皇帝的寶座而鬧得天下大亂。作為秦朝的丞相,李斯不愿意看見這樣的事情發生,因此他決定不把這秦始皇去世的事對外宣布。 李斯偷偷地讓人把裝秦始皇的尸體的棺材放在能調節冷暖的涼車中,又讓幾個宦官坐在車中。到了吃飯時間,把飯菜端到馬車前,車上的宦官就接過來,裝出伺候秦始皇吃飯的樣子。要批閱的奏折也是送到馬車上,由那幾個宦官假扮秦始皇進行批閱。不知道實情的人,還真的以為是秦始皇坐在馬車上呢! 就這樣,秦始皇去世的事被瞞了下來,除了李斯、胡亥、趙高以及那幾個宦官以外,誰也不知道。 趙高對李斯這樣的安排非常滿意。因為秦始皇一死,他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盤。趙高是個宦官,他能說會道,人很機靈,頭腦也很靈活,經常能用三言兩語就哄得秦始皇團團轉。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特別喜歡他,不但封他做官,還讓他給胡亥當老師。因此,胡亥和趙高的關系非常親密。 有一次,趙高犯了罪,秦始皇把這個案子交給大臣蒙毅審理。蒙毅為人正直,認為趙高犯了死罪,應該處死。但秦始皇不同意,他說:“趙高這個人很有才華,殺了怪可惜的,留下來吧!”于是,事情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趙高不但沒有死,反而官復原職,變得越來越囂張。 這件事以后,趙高對蒙毅恨之入骨,總想找機會報復他。秦始皇死后,趙高眼前一亮:“嘿嘿,報仇的機會來了!” 蒙毅的哥哥是大將軍蒙恬,他平時和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關系非常好。于是,趙高就利用這一層關系,先是油嘴滑舌地對胡亥說:“陛下臨終前,想把皇位傳給大公子扶蘇,這對您太不公平了。論人品和本領,您比扶蘇強上千百倍,憑什么讓他當皇帝啊!” 聽他這么一說,胡亥心里癢癢的,他不甘心地嘆了一口氣說:“唉……父王已經留下詔書了,又有什么辦法呢!” 趙高眼珠一轉:“陛下的詔書在我這里,并且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干脆咱們來個瞞天過海,就說陛下臨終前指定您為繼承人,您看怎么樣?” 胡亥早就想著這一天呢,當然樂顛顛地答應了。接著,趙高對李斯說:“大將軍蒙恬威望比您高,功勞比您大,而且他和扶蘇的關系比您親近多了。只要扶蘇當了皇帝,他肯定任命蒙恬為丞相。到時候,恐怕就沒您什么事了!依我看,我們不如扶持胡亥當皇帝。胡亥一定會記住您的恩德,保住您的丞相之位的。” 李斯仔細一思量,覺得趙高說的有道理,便答應了。 趙高、胡亥、李斯三個人先是對外宣布,說秦始皇留下詔書,讓胡亥繼承皇位。然后,他們又偷偷篡改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在詔書中以秦始皇的口氣說:“扶蘇,你身為朕的長子,不但不幫著朕建功立業,反而處處和朕對著干。讓你去駐守邊疆,你不情不愿,滿肚子牢騷。而大將軍蒙恬不但不勸說你,反而在背后挑唆。你們這樣做實在太讓朕失望了,朕無法原諒你們,你們自殺謝罪吧!” 扶蘇看到詔書以后,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回到自己的房間就想自殺。這時,蒙恬提醒他:“我覺得這件事沒有那么簡單,我們先調查清楚再自殺也不晚。” 但使者多次催促他們自行了斷,扶蘇便不愿意違背“父親的意愿”,還是自殺了。蒙恬不肯自殺,被關進了監獄。胡亥和李斯聽說扶蘇已經死了,認為蒙恬沒有什么威脅了,便想放了他。恰好,這個時候蒙毅為秦始皇祈福回來了,趙高擔心他們兩個見面以后事情會暴露,就對胡亥說:“其實陛下早就想立您為太子了,是蒙毅一直在背后說您壞話,阻止陛下。” “什么?竟然有這樣的事!”胡亥大發雷霆,把蒙毅囚禁了起來。 處理完這些事以后,再也沒有后顧之憂了。趙高、胡亥、李斯繼續護送著裝有秦始皇尸體的馬車趕往咸陽。當時正好是一年中頂熱的時候,秦始皇的尸體散發出一陣陣臭味。為了不讓別人懷疑,趙高他們往車上裝了一石鮑魚,騙人們說這股味道是鮑魚散發出來的,打消了隨行軍士的疑心。 靠著這樣的手段,他們終于到達了咸陽。一到咸陽,他們立刻宣布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并假傳秦始皇的遺詔,扶持胡亥登上皇位,歷史上稱他為“秦二世”。 安葬了秦始皇后,胡亥下令殺了蒙毅。蒙恬也在他的威逼下,服毒自殺了。 人物介紹 趙高:起初是一名掌管皇帝車馬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他發動沙丘政變,和李斯合謀篡改秦始皇留下的詔書,逼迫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自殺,扶持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登上皇位,后成為秦朝的丞相。 歷史關鍵點 自古以來,帝王之家就經常發生皇子們爭奪皇位的斗爭。這樣的斗爭比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戰爭更為殘酷,因為他們互相傷害的,都是自己的親人。 在胡亥爭奪帝位的過程中,趙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某一方面來說,趙高的確幫助了胡亥。但他為了報私仇,慫恿(yǒng)胡亥殺害蒙恬和蒙毅兩位大臣,無形之中又給胡亥挖了一個深坑,把他引到了暴君的道路上。 陳勝吳廣起義 放聲朗讀 秋,七月,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起兵于蘄。是時,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函套4冊) 作者簡介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1》 王萍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小學生同步作文權威指導》編委。百余篇童話、兒歌、兒童詩發表于《中外童話》《少年時代》《語文報》《少兒畫王》《意林兒童繪本》《童花果》《少年兒童文學報》《媽媽娃娃》。另有多篇童話被選入美國小學生漢語課外閱讀期刊的《克魯格童話》,數十首兒歌入選臺灣省吉的堡幼兒園中班教材,多篇作品被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主題學習》中,散文《姜之情懷》榮獲2016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出版《中國民間故事》《經典故事》《四大發明》《名人故事》等繪本系列和中篇小說《黃金鎧甲》《愛的拯救》。 張振偉 自幼酷愛美術,專業學習美術8年。主要代表作品有《苞米地里的孩子》《童年》《和平的鴿子》《水滸傳》等。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美術展覽,其中作品《白黃黑》曾榮獲聯合國和中華兒童促進會主辦的和平的旗幟繪旗銀獎。 劉穎 自幼酷愛繪畫,專業學習14年,有豐富的插畫繪本創作與把握風格之經驗。代表作品有:國畫《城鄉接壤》,繪本《駱駝祥子》《愛在山野》等。連環畫《三國演義》,水粉畫《廢墟鋼廠》。曾榮獲“聯合國與文化部聯合舉辦和平旗幟繪旗展金獎”。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2》 尤艷芳 河北省作協會員,從2015年開始專職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散見于《幼兒畫報》《中國兒童報》《大灰狼》《小青蛙報》《少兒畫王》《阿笨貓》《為了孩子》《小學生拼音報》《童話世界》《娃娃樂園》《小學生天地》等刊物;榮獲2017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阿郎 本名李瑞寧,資深職業插畫師。多年來服務于紙媒體業、曾為《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南方都市報》《作品》《讀者》《中國體育》《喜劇世界》等多家圖書和雜志媒體創作插畫,具有豐富的插畫創作經驗。擅長商業漫畫、國風、肖像及傳統文化類插畫,風格多樣,尤以古典風格見長,作品立意新穎,極盡意韻。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3》 崔蕊霞 山東省作家協會員。在《少年文藝》《兒童文學》《兒童文學選刊》等數十家少兒報刊發表過作品。《課堂內外》《七彩語文》等雜志專欄作者。獲得過2015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第八屆童聲里的中國童謠優秀獎,童謠祝福新中國珍珠兒歌擂臺賽優秀獎,東方少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優秀獎,入圍第九,第十屆信誼圖畫書獎。已出版童話集《噓!我是一頭熊》《恐龍探秘故事繪本系列》《萬物由來大揭秘繪本系列》。入選過《年度幼兒文學精選》《中國年度兒童文學》……等多種選集。以及一些配套語文新課標的學生閱讀課本。 張佳茹 專業學習8年,從事于動畫原畫和插畫創作6年。動畫原畫創作的作品有《穿越糖朝》《小女超人》《Justin的故事》《紅頭發》《愛的距離》。其中《愛的距離》榮獲《申東奧 愛家鄉 講文明 樹新風》電視公益短片及創作大賽三等獎。創作的插畫的作品有《紅死魔的面具》和《小雞小兔子的故事》。 《孩子讀得懂的資治通鑒4》 蔣文芹 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兒童文學作家,資深少兒期刊編輯。創作以小說、童話、散文、少兒科普作品為主,曾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作品入選《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美文悅讀》書系等。出版有《節氣故事》《奇妙的人體科普繪本系列》等多部童書。 周海琳 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作品《流光》獲得中國傳媒大學小白楊二等獎;作品《千里》被收錄為留校作業;動畫作品《遺劍》獲得設計學院優秀作業。喜歡編故事,對故事有獨特的理解;喜歡畫畫,擅長中國風,水墨風插畫,畫風樸實,唯美獨特。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