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東柯僧院的春天:騎桶人精怪故事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49856
- 條形碼:9787505749856 ; 978-7-5057-4985-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柯僧院的春天:騎桶人精怪故事集 本書特色
騎桶人大概是中國奇幻作家里*輕的一個,我不是指體重,而是說他的文字質感。這個“輕”不是“輕浮”,而是“輕靈”。讀他的短篇小說,會讓你隱隱感覺自己快要可以振翅欲飛,脫離重力束縛,翱翔于九天。騎桶人的小說不沉迷于情節,甚至不執著于人物,有的是一幅幅瑰麗奇妙的意象、縹緲綺麗的氣質與深藏于字里行間的赤子之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從現代奇幻出發,一路走回到了唐傳奇。 ——著名作家 馬伯庸 我無法想象會有人寫這樣一個故事,像一個碧眼鬈發的胡僧踏著風塵而來,在高丘上放聲狂歌,說西方遙遠的地方,昆侖山上的王母住在白玉城樓中,她以翡翠的杯子盛滿玉漿石髓,在接天的石柱下痛飲長生,遠處渺渺的云霧散開,原來世界的屋頂是巨大金蟾的背脊。這聽上去有點荒誕,但騎桶人的故事,比這種荒誕走得更遠。 ——著名作家 江南 騎桶人的文字是*好的。 ——《慶余年》作者 貓膩
東柯僧院的春天:騎桶人精怪故事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20篇中短篇小說,包括《喜福堂》《夢奴珠珠》《鶴川記》《東柯僧院的春天》等多篇豆瓣9.0分佳作。
2000年,作者以《鶴川記》參加榕樹下俠客山莊的文學比賽,一鳴驚人;
2020年,《東柯僧院的春天》同馬爾克斯、安吉拉?卡特、喬治·馬丁、史蒂芬·金、村上春樹等作家的作品,一同入選美國文學批評家范德米爾夫婦主編的The Big Book of Modern Fantasy(奇幻之書)全球22國奇幻小說100佳。
東柯僧院的春天:騎桶人精怪故事集 目錄
一·阿稚
二·不存在的孩子
三·東柯僧院的春天
四·鴿子
五·鶴川記
六·猴尊者
七·尖之娟
八·金魚
九·梨花院
十·快然亭記
十一·龍
十二·七夕賦
十三·青溪異人錄
十四·塔爾寺
十五·薤露
十六·尋頭者小畜
十七·燕奴
十八·張金蓮
十九·喜福堂
二十·夢奴珠珠
東柯僧院的春天:騎桶人精怪故事集 節選
鴿子 張松在省城讀大學,一邊上課一邊在外面做一些兼職。到大二的時候,手頭有了一些錢,他嫌住在學校里不方便,就在附近找了一個很小的一室一廳,一個月才五十塊錢,搬了進去。
房子是磚瓦結構的三層樓,估計是“文革”時蘇聯援建的,很舊了。張松租的是二樓的一間,屋主早已經搬到城里去住了。大學又在郊外,附近沒什么人,這房子空了很久。張松搬進去的時候,里面積滿了灰塵,還有許多鴿子的糞便和羽毛。張松也沒有在意,把屋子打掃干凈,便在此落腳。
這幢樓里有很多房子都空著,只住了七八戶人家,大多是在附近賣菜的。房子沒有陽臺,別的住戶都是在樓下的空地上晾衣服。張松嫌麻煩,洗了衣服之后,就用竹竿把衣服從窗戶伸出去,掛在外面晾著。住在張松樓上的似乎是一對母女,母親已經有四十幾歲了,女兒還小,大概在讀初中。
大約因為是老樓,房子的隔音效果很不好。張松白天沒課待在屋子里的時候,有時會聽到樓上傳來似乎是有人穿著高跟鞋走路的聲音,有時甚至半夜都會傳來這樣的聲音。張松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樓上的母親是踩著三輪車到處轉著賣菜的,母女倆衣著都很樸素,不像是會穿高跟鞋的樣子。張松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晚上會被樓上的聲音吵得睡不著,但他也不好意思為了這種小事上去為難人家孤兒寡母。幾天后,他慢慢也就習慣了,有時聽不見那“篤篤”的聲音還有些奇怪。
但是就在他認為一切都還不錯的時候,突然有一件事把他惹火了。有一天他上完課回來,把晾在窗外的衣服收進來,正準備要疊好放入簡易衣櫥里的時候,卻發現衣服上落了幾根鴿子的羽毛。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罷了,關鍵是上面還有鴿子的糞便。張松非常生氣,他拎著衣服到樓上去敲門,但敲了半天也沒有人開門。張松也沒辦法,只好先算了。
等天暗下來,母女倆都回來了。張松估計她們都已經吃了飯洗了澡,才拎著被鴿子糞弄臟的衣服上樓。開門的是那個女孩,她有些慌張地看了張松一眼,回頭去叫“媽媽”。
房子是和張松住的一樣的一室一廳。昏黃的燈亮著,小小的客廳里擺著一張床,一張小飯桌和幾張小板凳。小飯桌上有一臺很舊很小的黑白電視機,正放著節目。一個奇怪的男孩軟軟地坐在一張很矮的靠背椅上看電視,聽到小女孩喊“媽媽”,那個奇怪的男孩慢慢把頭轉過來,看著張松,然后伸手拉過旁邊的兩張小板凳一撐,身子離開了靠背椅,瘦弱的腿在身下盤著,他很費勁但也很老練地把小板凳當成他的兩條腿,一搖一擺地撐進里間去了。他的臉又瘦又白,張松從沒見過這樣的男孩,不禁愣在了那里。
這時候那位母親從廚房里走出來,兩手濕濕的,還系著圍裙,顯然是在洗碗。張松的火氣已經消了大半,突然覺得自己上來得太唐突了。他支吾著說明了來意,似乎做錯了事的是自己。母親堅持說他們并沒有養鴿子,一定是別人家的鴿子飛過來的。張松看他們家里的境況,也不像是還有地方養鴿子的樣子,就說著“對不起”,打算下樓回去。這時候忽然聽見那個男孩在里間大聲地說:“媽,是我養的鴿子把樓下大哥的衣服弄臟了,你讓大哥把衣服留下,我明天把衣服洗凈晾干了,再還給他。”
他媽媽很為難地笑了笑,對張松說:“他老說自己在外面養著鴿子,可是……他這樣子怎么可能在外面養鴿子呢?你如果不方便,把衣服留下吧,我這就幫你洗,明天就能干!睆埶稍趺春靡馑及岩路粝聛,他連聲道著歉下樓去了。
那個男孩給張松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顯然是癱瘓了。而樓上傳來的好像高跟鞋走路的聲音,一定就是他用兩手撐著小板凳在家里走來走去時發出的聲音。他的眼神很倔強,也很孤獨。張松覺得自己有些怕他,卻又有些喜歡他。
張松慢慢地跟樓上這戶人家熟悉了,母親叫解曉紅,下崗后騎三輪車到處轉著賣菜。妹妹叫文鑫泉,正在讀初三準備中考。哥哥叫文淵,從小就得了一種軟骨病,小學時還能勉強到學校里念書,上了初中后就沒有辦法出門了。就是在那時候,文淵的爸爸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家里為了給文淵治病花了不少錢,他們的爸爸一走,這個家幾乎沒辦法再撐下去。文淵只好退了學在家里待著,也沒有再出去治病。他媽媽只是找一些土方來讓他嘗試,但一直沒有什么效果。
文淵的病越來越嚴重,性格也越來越孤僻。大概是在一年前,家里開始不時會有鴿子的羽毛和糞便。解曉紅問文淵這是怎么回事,文淵說他在外面養了鴿子,但文淵已經很久沒有出門了,就算是出門也只能是解曉紅用三輪車拉著他在附近轉轉,怎么可能在外面養著鴿子呢?解曉紅猜想是別人家的鴿子飛過來的,但她也不忍心戳穿這個謊言。鴿子來到解曉紅家的次數越來越多,幾乎兩三天就會來一次,只是解曉紅自己從來沒有碰到過,文鑫泉也沒有碰到過。似乎是只有文淵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鴿子才會來。
張松知道鴿子經常會來之后,就把衣服也拿到樓下去晾了。他不像解曉紅和文鑫泉這樣幾乎每天都要出門,有時候沒課,他一整天待在屋子里,也會聽到鴿子飛來飛去撲打翅膀的聲音,還有鴿子那溫暖的好像泉水汩汩涌出一樣的咕咕聲。他打開窗戶,總能看見一群鴿子猛地從樓上的窗戶飛出,在樓頂繞著圈,然后向遠處飛去。
中考結束了,文鑫泉考得非常好,考上了市里的重點中學。但是解曉紅卻很不高興,因為她拿不出那么多錢讓女兒到重點中學去讀高中。那天早上,張松又沒有課。他正在很無聊地在屋里玩電腦游戲的時候,突然有一對鴿子從打開的窗戶飛進來,停在書桌上,頭一晃一晃的,鮮紅的眼睛看著張松,咕咕地叫著。那是一對很漂亮的黑鴿子,翅膀上有白亮的翎羽。張松試著向它們伸手,它們并不害怕,反倒輕輕地啄著張松的手指。張松看見其中一只鴿子的腳上抓著一張疊好的紙片,他把紙片拿下來,打開來看,上面寫著:“張大哥,有一件事要麻煩您,請您把這對鴿子帶到城南××街××巷十六號。找到一位姓李的大爺,把這對鴿子賣給他好嗎?他會給您合適的價錢的!笔鹈恰拔臏Y”,字寫得歪歪扭扭,筆畫很細弱,幾乎看不清。
張松到樓上去敲門,但文淵并不出來開門。張松只好回到自己的屋子里,那對鴿子還在那里,用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張松。張松伸手去捉它們的時候,它們也不飛走。張松只好按著紙條里的地址找到那位李大爺,那位大爺家里至少養了幾十對鴿子。出乎張松意料的是,李大爺竟然愿意用五千元買下來那對鴿子,他說這對玉翅很罕見,其實五千元都還是便宜了。
張松帶著五千元回去時,解曉紅和文鑫泉都已經回來了。他把那五千元遞給解曉紅的時候,解曉紅驚疑不定,她不相信這錢會是文淵賣鴿子得來的。她認為一定是張松編了謊話,拿自己的五千元來資助他們,好讓文鑫泉能讀上重點高中。張松只好苦笑,他想如果這樣能夠讓解曉紅接受這筆錢,也未嘗不可,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吧。張松進去看文淵,他正躺在床上,臉更瘦也更蒼白了,他微微對張松笑了笑,說:“謝謝!”
直到張松離開的時候,解曉紅還在對著張松說“謝謝”,說她一定會把這筆錢還上!
這個小秘密一下子把張松和文淵的關系拉近了。文淵的身體愈來愈弱,現在他幾乎已經沒有辦法再用小板凳撐著走路了。張松沒課的時候,會背著文淵到附近的田野里去散步。文淵的身體很輕,張松背著他幾乎不費什么力氣。有時候張松也會請求文淵帶自己去看看那群鴿子,但是文淵從來都沒有答應過。他總是說,只要有別的人在,鴿子就永遠也不會出現,只有在他一個人待著的時候,鴿子才會來。
不久之后,發生了另一件事,讓解曉紅一家陷入了困境。
解曉紅一直是一大早到蔬菜批發市場去進一兩百斤的各種蔬菜,然后踩著三輪車,在城里轉來轉去地賣菜的。這樣賣菜,不僅可以省去各種稅費,而且往往還能賣出比菜市場稍高一些的價錢。解曉紅賣一天下來,一般也能掙幾十元,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沒有問題,但是也有麻煩,就是城管——如果被城管抓到,不僅三輪車和蔬菜要被沒收,還要被罰款。
一直以來,解曉紅都很小心,城管經常出沒的地方她都不去,所以一直沒有被抓到。但是這一次她還是不小心被城管扣住了,雖然手腳很快地把三輪車和菜都扔了,人沒有被抓到,但畢竟三輪車和一天要賣的菜都沒有了。她也沒有錢再去買新的三輪車,第二天只好拿一根扁擔擔起兩個竹筐,還是去批發市場進了菜,擔著到處賣。只是這樣一來自然要比用三輪車賣辛苦得多,賣出去的菜也少得多。
還是在一個張松沒有課的早上,突然聽到文淵在樓上敲著地板叫自己上去——他們已經有了默契,什么時候文淵想讓張松上去,敲敲地板張松就知道。張松上樓去的時候,門已經開著了,解曉紅早已經出去賣菜了,文鑫泉讀了高中之后,經常兩三個星期才回家一次,所以家里只有文淵一個人——和一對鴿子。文淵蜷縮在被子里,很弱、很小,似乎再也沒有力氣動彈,那兩只鴿子立在窗臺上,咕咕地叫著。文淵這回沒有寫紙條,他已經沒有力氣寫字了,他用細微的聲音告訴張松把這對鴿子賣到什么地方。張松沒有再多問,帶著鴿子走了。
這一對鴿子沒有上次的那對名貴,但也賣出了三千元。解曉紅拿這筆錢買新的三輪車綽綽有余,她還是把這筆錢當成是張松的。張松雖然極力辯解,但解曉紅根本就不信。
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過去,張松在省城找了份工作,搬到市區里去住了,但他仍然經常去找文淵,這期間他又幫著文淵賣了兩對鴿子,每對都賣出了幾千元。有一次張松把錢交給了解曉紅,另一次文淵卻讓他把錢偷偷地扔給一戶人家。那戶人家的境況,從他們住的屋子來看,跟文淵一家一樣,條件都不太好。但是究竟為什么文淵要張松把錢扔進去,張松也并沒有多問。
八月份的時候,張松得知文鑫泉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他知道解曉紅沒有能力支付文鑫泉的學費,于是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只有三千多元,并不夠。他想或許文淵會有辦法,就找了一個星期六去看文淵。
家里還是只有文淵一個人,文鑫泉高考完之后一直在幫著解曉紅賣菜。文淵的身體一直在縮小,現在他的身體大約只有一個兩三歲的孩子這么大了。張松上網查過,他也知道這種病一是沒有辦法治,二是隨著病情加重身體會不斷縮小,所以從來不在文淵面前提到他身體縮小的事情,怕他不開心。
文淵果然一直在等著張松,他告訴張松地址,說明天那對鴿子會自己飛去找張松。
第二天一早,張松一醒過來,就看到窗臺上果然立著一對鴿子。這是一對純白的鴿子,只有眼睛、喙和足是鮮紅的,它們的尾羽多而長,張開的時候就如同孔雀開屏一樣美麗。
張松沒有耽擱,馬上帶著這對鴿子到文淵昨天所說的地方去。養鴿人驚訝地看著這對鴿子,他說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完美的白孔雀鴿,可他現在只有一萬元,問張松愿不愿意賣。張松算了一下,加上自己的三千元,基本上可以交上學費,還可以供上文鑫泉一年的生活費,就答應了。
他沒有回家,直接就去找文淵了。文淵家的門開著,里面很安靜,他走進里間的時候,感覺好像被一團冰冷的氣息撞了一下。他看了看床上,文淵像一個嬰兒一樣地蜷縮著,已經停止了呼吸。
解曉紅一直都不相信那些錢是文淵賣鴿子得來的,她說:“如果是文淵養的鴿子,那你告訴我他究竟是在哪里養的鴿子。”張松無言以對。
張松一直沒有離開省城,生活也還湊合。解曉紅的日子慢慢好過了一些,一存了些錢她就到市區里去找張松,說要還錢。張松無論如何都不要。幾年之后,突然有一天,有兩個人來找張松。有一個人張松認識,就是買下了文淵*后一對鴿子的養鴿人,另一個人卻是一個張松從來就沒見過的外國人,他們是帶著那對鴿子過來的。
養鴿人自我介紹說他姓王,而那個外國人是他的朋友,是一個吉卜賽人,也是一個通靈者。那個吉卜賽人用蹩腳的中文對張松說:“這對純白的鴿子,是人的靈魂變成的,人的靈魂!”張松從養鴿人手里接過那對鴿子,輕撫著它們的羽毛。吉卜賽人接著說,“我能感覺到這對鴿子的心里還殘存著那個人的記憶,雖然只有很少很少了,時間過去得越久,這記憶就會越來越少!
張松并不感覺意外,他想起自己住在文淵樓下的時候,永遠都是先看到鴿子從文淵的窗戶里飛出去,而不是相反。他想象著那十只鴿子——那文淵的三魂七魄,如鮮花一般從文淵病弱的身體里綻放出來,化成十只鴿子,從窗戶飛出去,飛進明媚的陽光里,飛進蔚藍的天空里。
張松把那對鴿子帶去給解曉紅。他沒有再去找另外的八只鴿子,就讓它們分開吧,當它們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只擁有一個病弱的肉體。而現在它們擁有整個世界,現在它們可以自由地在藍天里飛翔,自由地生與死!
東柯僧院的春天:騎桶人精怪故事集 作者簡介
騎桶人
生于1972年,現居成都。2000年開始寫奇幻、武俠小說和隨筆。早期為《飛·奇幻世界》編輯,清韻專欄作者,榕樹下狀元,兩度獲得豆瓣閱讀最佳作者稱號。參與主編《年度中國最佳奇幻小說集》叢書。曾任《九州幻想》執行主編,并創辦幻想文學電子雜志《九歌》。
代表作有《歸墟》《喜福堂》《東柯僧院的春天》等。
已出版短篇小說集《四時歌》、《捕夢天王·騎桶人》;長篇武俠小說《流楓川志》;文化隨筆集《鯤與蟲——被禁錮的中國神話與文人》等。并以李棠溪之筆名,出版過弘一法師傳記《人間有味是清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