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化過程與防護林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904628
- 條形碼:9787521904628 ; 978-7-5219-046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化過程與防護林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人工綠洲的生態效應為切入點, 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 以磴口縣區域生態環境為面, 以沙漠林業實驗中心實驗場新建人工綠洲為點, 對人工綠洲生態效應系統進行的多層次及不同空間、時間尺度分析和研究。同時, 針對烏蘭布和沙漠綠洲防護林, 通過選取5種不同配置結構的防護林帶 (網) 模式, 對比分析, 再經過風洞模擬實驗, 探究綠洲不同防護林帶 (網) 模式的防風效果, 提出烏蘭布和沙漠綠洲具有高防風效能的防護林帶 (網) 新模式。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化過程與防護林研究 目錄
第1章 國內外研究進展
1.1 綠洲的研究
1.1.1 綠洲的概念
1.1.2 綠洲的分類
1.1.3 綠洲研究的總體進展
1.2 綠洲小氣候效應的研究
1.3 綠洲防護林防護效益研究
1.3.1 防護林的生態效益
1.3.2 防護林的經濟效益
1.3.3 防護林的社會效益
1.4 防護林風速流場研究
1.5 綠洲土壤質量研究
第2章 研究區概況
2.1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自然概況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質地貌
2.1.3 氣候
2.1.4 土壤
2.1.5 水文
2.1.6 植被
2.2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社會經濟概況
2.3 典型研究區概況
第3章 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人工綠洲的演變歷史
3.1 綠洲的興衰與沙漠成因分析
3.1.1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的歷史
3.1.2 綠洲衰落與沙漠化的發展
3.2 近代烏蘭布和沙漠綠洲概況
3.3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的現代化進程
3.3.1 人工綠洲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3.3.2 人工綠洲水利建設工程
3.3.3 大規模沙荒土地開墾歷史
第4章 磴口縣綠洲化與荒漠化景觀格局變化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衛星影像數據及其處理
4.1.2 景觀類型劃分和成圖
4.1.3 人工綠洲相關景觀類型的空間變化分析
4.1.4 各景觀類型的景觀格局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景觀類型的數量變化
4.2.2 景觀類型的空間格局變化
4.2.3 景觀格局的穩定性評價
4.3 小結
第5章 人工綠洲外緣天然植被變化及其生態作用
5.1 研究方法
5.1.1 植被調查及分析方法
5.1.2 風蝕與風沙堆積測定
5.1.3 大氣降塵測定
5.1.4 風沙流測定
5.2 綠洲外圍荒漠植被的空間變化
5.2.1 山前→綠洲的植被變化
5.2.2 綠洲邊緣及其低濕地植被的變化
5.2.3 綠洲→沙漠方向上植被的梯度變化
5.2.4 綠洲內棄耕地植物群落變化
5.3 綠洲外圍植被對風沙活動的降減作用
5.3.1 綠洲外緣植被的防蝕阻沙機理
5.3.2 綠洲外緣植被對沙塵沉降的影響
5.4 小結
第6章 綠洲農田防護林防風效果研究
6.1 研究內容與方法
6.1.1 防護林帶(網)概況
6.1.2 實驗觀測及布設方法
6.1.3 研究方法
6.2 不同林網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特征
6.2.1 林網1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2 林網2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3 林網3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4 林網4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5 林網5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3 不同林網內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6.4 不同林網內風速分布變異函數
6.5 不同林網防風效能分析
6.6 小結
第7章 風向變化對不同配置綠洲防護林網防風效果的影響
7.1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風速流場的影響
7.1.1 風向變化下林網1內風速流場分布
7.1.2 風向變化下林網2內風速流場分布
7.1.3 風向變化下林網3內風速流場分布
7.1.4 風向變化下林網4內風速流場分布
7.1.5 風向變化下林網5內風速流場分布
7.2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的影響
7.3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風速變異函數的影響
7.4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防風效能的影響
7.4.1 風向變化下林網1內防風效能分析
7.4.2 風向變化下林網2內防風效能分析
7.4.3 風向變化下林網3內防風效能分析
7.4.4 風向變化下林網4內防風效能分析
7.4.5 風向變化下林網5內防風效能分析
7.5 小結
第8章 單行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1 研究內容與方法
8.1.1 風洞實驗設備及儀器
8.1.2 樹木模型制作及相關參數
8.1.3 觀測點布設
8.2 分析方法
8.2.1 風速數據空間插值法
8.2.2 風速統計分析
8.2.3 風速變異函數
8.2.4 防風效能
8.2.5 風速加速率
8.3 單行緊密結構6cm高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3.1 林帶前后風速流場分布特征
8.3.2 林帶前后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8.3.3 林帶前后風速變異函數
8.3.4 林帶防風效能分析
8.3.5 林帶風速加速率分布
8.4 單行疏透結構6cm高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4.1 林帶前后風速流場分布特征
8.4.2 林帶前后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8.4.3 林帶前后風速變異函數
8.4.4 林帶防風效能分析
8.4.5 林帶風速加速率分布
8.5 單行疏透結構8cm高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5.1 林帶前后風速流場分布特征
8.5.2 林帶前后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8.5.3 林帶前后風速變異函數
8.5.4 林帶防風效能分析
8.5.5 林帶風速加速率分布
8.6 小結
第9章 單個林網及林網優化后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9.1 純林林網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9.1.1 純林林網風速流場的分布特征
9.1.2 純林林網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
1.1 綠洲的研究
1.1.1 綠洲的概念
1.1.2 綠洲的分類
1.1.3 綠洲研究的總體進展
1.2 綠洲小氣候效應的研究
1.3 綠洲防護林防護效益研究
1.3.1 防護林的生態效益
1.3.2 防護林的經濟效益
1.3.3 防護林的社會效益
1.4 防護林風速流場研究
1.5 綠洲土壤質量研究
第2章 研究區概況
2.1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自然概況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質地貌
2.1.3 氣候
2.1.4 土壤
2.1.5 水文
2.1.6 植被
2.2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社會經濟概況
2.3 典型研究區概況
第3章 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人工綠洲的演變歷史
3.1 綠洲的興衰與沙漠成因分析
3.1.1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的歷史
3.1.2 綠洲衰落與沙漠化的發展
3.2 近代烏蘭布和沙漠綠洲概況
3.3 烏蘭布和沙漠綠洲的現代化進程
3.3.1 人工綠洲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3.3.2 人工綠洲水利建設工程
3.3.3 大規模沙荒土地開墾歷史
第4章 磴口縣綠洲化與荒漠化景觀格局變化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衛星影像數據及其處理
4.1.2 景觀類型劃分和成圖
4.1.3 人工綠洲相關景觀類型的空間變化分析
4.1.4 各景觀類型的景觀格局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景觀類型的數量變化
4.2.2 景觀類型的空間格局變化
4.2.3 景觀格局的穩定性評價
4.3 小結
第5章 人工綠洲外緣天然植被變化及其生態作用
5.1 研究方法
5.1.1 植被調查及分析方法
5.1.2 風蝕與風沙堆積測定
5.1.3 大氣降塵測定
5.1.4 風沙流測定
5.2 綠洲外圍荒漠植被的空間變化
5.2.1 山前→綠洲的植被變化
5.2.2 綠洲邊緣及其低濕地植被的變化
5.2.3 綠洲→沙漠方向上植被的梯度變化
5.2.4 綠洲內棄耕地植物群落變化
5.3 綠洲外圍植被對風沙活動的降減作用
5.3.1 綠洲外緣植被的防蝕阻沙機理
5.3.2 綠洲外緣植被對沙塵沉降的影響
5.4 小結
第6章 綠洲農田防護林防風效果研究
6.1 研究內容與方法
6.1.1 防護林帶(網)概況
6.1.2 實驗觀測及布設方法
6.1.3 研究方法
6.2 不同林網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特征
6.2.1 林網1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2 林網2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3 林網3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4 林網4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2.5 林網5內風速流場空間分布
6.3 不同林網內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6.4 不同林網內風速分布變異函數
6.5 不同林網防風效能分析
6.6 小結
第7章 風向變化對不同配置綠洲防護林網防風效果的影響
7.1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風速流場的影響
7.1.1 風向變化下林網1內風速流場分布
7.1.2 風向變化下林網2內風速流場分布
7.1.3 風向變化下林網3內風速流場分布
7.1.4 風向變化下林網4內風速流場分布
7.1.5 風向變化下林網5內風速流場分布
7.2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的影響
7.3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風速變異函數的影響
7.4 風向變化對不同林網內防風效能的影響
7.4.1 風向變化下林網1內防風效能分析
7.4.2 風向變化下林網2內防風效能分析
7.4.3 風向變化下林網3內防風效能分析
7.4.4 風向變化下林網4內防風效能分析
7.4.5 風向變化下林網5內防風效能分析
7.5 小結
第8章 單行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1 研究內容與方法
8.1.1 風洞實驗設備及儀器
8.1.2 樹木模型制作及相關參數
8.1.3 觀測點布設
8.2 分析方法
8.2.1 風速數據空間插值法
8.2.2 風速統計分析
8.2.3 風速變異函數
8.2.4 防風效能
8.2.5 風速加速率
8.3 單行緊密結構6cm高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3.1 林帶前后風速流場分布特征
8.3.2 林帶前后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8.3.3 林帶前后風速變異函數
8.3.4 林帶防風效能分析
8.3.5 林帶風速加速率分布
8.4 單行疏透結構6cm高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4.1 林帶前后風速流場分布特征
8.4.2 林帶前后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8.4.3 林帶前后風速變異函數
8.4.4 林帶防風效能分析
8.4.5 林帶風速加速率分布
8.5 單行疏透結構8cm高林帶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8.5.1 林帶前后風速流場分布特征
8.5.2 林帶前后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特征
8.5.3 林帶前后風速變異函數
8.5.4 林帶防風效能分析
8.5.5 林帶風速加速率分布
8.6 小結
第9章 單個林網及林網優化后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9.1 純林林網防風效果風洞實驗
9.1.1 純林林網風速流場的分布特征
9.1.2 純林林網的風速統計分析及頻數分布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
-
江西林木種質資源
¥10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