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掘報告:excavation report in 2004 and 200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67046
- 條形碼:9787501067046 ; 978-7-5010-670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掘報告:excavation report in 2004 and 2005 內容簡介
《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掘報告》是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哈密市文物局、哈密博物館、伊吾縣文物管理局共同編著,是對2004~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哈密市文物局等單位聯合考古發掘的拜其爾墓地資料的全面公布。全書分為以下幾部分。 首章前言,概括了拜其爾墓地所在區域的自然環境、歷史沿革,介紹了墓地發現、發掘、資料整理、報告編寫過程,以及報告的體例說明。 第二章墓葬綜述,介紹了墓地的總體情況。該墓地處于天山山系東端莫欽烏拉山南麓的戈壁臺地上,是拜其爾聚落遺址的組成部分。共發掘墓葬92座,形制結構基本一致,地表多有石圈或低緩石堆標識,墓壙均為豎穴土坑,以石塊、原木及木板、土坯等構筑葬具或不使用葬具。以單人葬為主,也有多人合葬,流行側身屈肢葬和擾亂葬的葬俗,墓內常見動物犧牲。隨葬遺物包括陶器、木器、玉石器、金器、銅器、鐵器、骨角貝器、皮毛制品等共近700余件(套)。 第三章墓葬分述,按照編號順序介紹了每座墓葬的發掘資料,將每座墓的平、剖面圖、出土器物圖和墓葬文字描述、器物描述結合在一起,讓讀者能夠圖文結合、直觀地對每一座墓葬有準確的認識。 第四章結語,是根據墓地發掘資料結合相關檢測分析,對該墓地進行的綜合研究。認為墓地主體年代在公元前1200~前500年,可分為前、后兩個發展階段,與哈密綠洲盆地的天山北路墓地、焉不拉克墓地等遺存存在著密切的文化聯系,其古代居民的生業方式應以畜牧業為主,狩獵業為補充,也有一些游牧文化因素,農業經濟存在的證據比較缺乏,但不能完全排除。墓地本身應有一定的統一規劃,很可能是一處古代聚落居民集中埋葬的公墓區。 *后是兩個附錄,為墓地出土古代人類體質特征初步研究和墓地出土動物骨骼鑒定報告。 《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掘報告》力求客觀、全面準確地呈現各類信息,可供從事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學等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掘報告:excavation report in 2004 and 2005 目錄
一 自然環境
二 歷史沿革
三 發掘與資料整理
四 體例說明
第二章 墓葬綜述
一 墓地概況
二 墓葬結構
三 埋葬方式
四 動物犧牲
五 隨葬器物
(一)概述
(二)陶器
(三)泥器
(四)木器
(五)玉石器
(六)金器
(七)銅器
(八)鐵器
(九)骨角貝器
(一〇)皮毛制品
第三章 墓葬分述
一 M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二 M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三 M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四 M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五 M5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六 M6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七 M7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八 M8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九 M9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一〇 M10
(一)墓葬形制
第四章 結語
附錄
附表
后記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