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6044
- 條形碼:9787568066044 ; 978-7-5680-6604-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 本書特色
200件異域作品展現兩千多年來西方對異域文化的邃遠迷戀1. 本書首次以豐富的圖像串聯起歐洲文明中異域探索的重要進程,展示了歷史上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比如,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風靡歐洲的中國風,源于商人從東方帶來了令西方人難以想象的奢侈品;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服飾和風俗習慣則激發從古至今無數藝術家的靈感。 2. 作者采用客觀而平實的視角,以豐富的圖像串聯起異域風藝術中的幾種重要風格,全面審視了歐洲對異域文明的邃遠迷戀。 —本書解讀了現在被視為尋常事物的東西——文身、咖啡、巧克力、長頸鹿、郁金香和異域服裝在西方人眼中曾經是怎樣一種新奇的存在。 3. 全書配有200多幅精美圖片,帶領讀者踏上了從古到今的異域文化之旅,展現了兩千多年來異國藝術設計與建筑、文化、美食對西方社會兩千多年來文化內涵的深刻影響。 4. 作者在書中探討了異域風情作為一種風格,在持續2000年的歐洲藝術歷史中是如何被構建的,她認為異域風情是理解視覺藝術不可或缺的窗口。 —異域風情(或稱異國情調)一直以來都是西方視覺藝術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其形成和產物與西方視覺文化如此密不可分,以至我們常常忽略了它為何存在,又為何持續風靡。作者逐章分析了構成異域風格的埃及風、土耳其風、中國風和日本風,為讀者剖析了各種異域風情的代表作品,尤其是在藝術、室內設計、建筑和商業等領域當中。 異域風情幾乎無處不在,超越了時代和國界的限制,成為國際上一種普遍的趨勢。異域事物在人類文明中扮演著復雜的角色,這種狂熱一直伴隨人類文明的進程而演化;來自異域的事物如何激發人們的想象,為審美帶來活力,并隨著時間推移被本土文化挪用,并逐漸喪失了外來的內涵。 隨著時尚周期的成倍加速,在當代社會中,人們無疑需要更多的文化資源來滿足對于新奇和獨特事物的渴求。這種趨勢造成了種種文化現象,其中有能夠促進文化交流的融合創造,但也有著糟粕的挪用之處。對于視覺藝術中的種種“挪用”,人們往往看到的是其現象,但是難以觸及本質。視覺藝術愛好者需要看清這些現象背后的本質,從歷史入手正確地理解當今種種文化挪用現象。 本書就背負著這樣的使命,作者去粗取精,采用不偏不倚的姿態對這類現象進行了較為客觀的評述。書中配有豐富的圖像,涵蓋藝術、雕塑、建筑、設計等藝術門類。作者朱迪·松德探討了瑰麗的異域事物是如何在歐洲繁盛,又進而滋養了西方文化藝術想象的。她生動地展現出歷史上各國文化的交融互通,但也批判了其中不合時宜的部分,充分表明了對異國文明的吸收不斷豐富了西方社會,并為之帶來了文化活力和藝術能量的觀點。
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 內容簡介
從擺滿異域物品的珍奇收藏室、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女》、羅馬廣場上的埃及方尖碑到好萊塢的格勞曼中國劇院,世間異域風情的例子不勝枚舉。異域風情的形成及其產物與西方文化和藝術如此密不可分,以至我們常常忽略了它為何存在,又為何持續風靡。《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充分審視了幾個世紀以來,以歐洲為主的西方世界對異域文明的邃遠迷戀。藝術史學者朱迪·松德不僅對異域風情紛繁迥異的形式進行了全面展示,更意在探究它們是以何種方式進入西方藝術設計、服飾潮流、文學等審美范疇的,又是如何與商業和本土文化進一步融合的。作者以極為豐富的繪畫、雕塑、室內和建筑設計等視覺材料,串聯起歐洲文明探索并構建異域風情的重要進程,揭示了瑰麗的異域事物如何在歐洲繁盛,進而廣泛滋養了西方文化和藝術想象。
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 目錄
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 節選
**章 *早的異域物品
長頸鹿這種動物如今很常見——在2014年,哥本哈根動物園曾把一只被視為“多余”的長頸鹿喂給了獅子,引發過公眾的強烈抗議——但在之前的幾個世紀,長頸鹿又是很難得手的動物,以至于身為富有銀行家和政治家的科西莫·美第奇也只能在他佛羅倫薩的動物園里放上一只長頸鹿模型,而不是活體。當科西莫的孫子洛倫佐·美第奇在1456年用一只活的長頸鹿換掉模型時,路易十一的女兒、法蘭西的安妮嫉妒地寫道,洛倫佐·美第奇擁有“我在這世上*渴望見到的動物”。直到1827年,法國人才擁有自己的長頸鹿,當時的埃及總督送給歐洲三只。送給巴黎的那只被命名為扎拉法(Zarafa),坐著改造成適合它高度的船只從亞歷山大被運到了馬賽。它被送往巴黎,在那里它的異域形象為女士的發型、男士的領巾和各種消費品提供了靈感。有關扎拉法的圖像展示了它被人類牽在手中以強調它的高度,而牽繩者的深色皮膚、頭巾和蓬松的褲子強化了這種異域特質。同樣,古埃及墓穴畫師也把長頸鹿與穿著獸皮、戴著耳環的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人畫在一起。 第三章 自成一派的異域風:構建威尼斯
在富麗堂皇的宮殿里,富裕的威尼斯人用進口商品將自己包圍,這象征著他們的財富。雖然很少有日常家用的器皿、盤子和地毯保存下來,我們仍舊可以通過遺囑、庫存清單和它們在繪畫中的身影了解到這些物品的存在,比如卡羅·克里韋利的《天使與圣埃米迪烏斯向圣母報喜》,展現了加百利透過馬利亞陳設齊整的屋子外的柵欄與她對話。盡管這個場景中的建筑是意大利風格的,天使報喜的圣地卻包括了一只醒目的孔雀和一系列東方物品。建筑物上鋪著土耳其地毯,在圣母的家中,繡金線的布簾被拉開來,露出了類似的床罩。畫中的架子上擺放著被克里韋利同時代的人視為為異域珍品的玻璃、金屬、陶瓷和皮革制品。這一系列昂貴的進口物品似乎與傳說中圣母馬利亞的謙遜質樸格格不入,但它們不僅為發生于黎凡特地區的場景奠定了基礎,還彰顯了圣母馬利亞的尊貴地位。 第五章 令人迷惑的市場:印度群島的危險魅惑
1500年左右,錫釉工藝被意大利匠人帶入佛蘭德。而在西班牙人攻入安特衛普時,北逃的制陶匠人把馬略爾卡陶器傳入荷蘭。與半個世紀后涌入市場的克拉克瓷相比,馬略爾卡陶器失去了新奇性,這轉而推動荷蘭陶瓷藝術家模仿亞洲瓷制品的風潮。代爾夫特是藍白色法恩扎釉陶的主要生產地,它的名字演變為此類陶器的代名詞。在這種中國風制品里,身著長袍的人物身處奇異建筑、奇石與熱帶植被映襯的風景中。如今,代爾夫特藍陶就像郁金香(從東方引進并在荷蘭扎根)一樣具有典型的荷蘭特色,然而它卻是近東技術與中式審美聯姻的具有異國情調的產物。
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 相關資料
在這本圖文并茂的作品中,作者展開了睿智的辨析,書中充滿富于知識性的例子,可謂博古通今……頗為迷人的一本書。
——《1stdibs Introspective》雜志
在全球化盛行的時代,藝術如何充當了文化融合的工具?本書從歷史角度出發,提供了豐富例證。
——Artnet
英國藝術出版品牌費頓出品的佳作,講述了人們為何對藝術設計中的異域風情抱有曠久的熱愛。
——《Cover》雜志
歐洲藝術中的異域風情 作者簡介
朱迪·松德|Judy Sund
朱迪·松德是著名西方藝術史學家兼大學教授,她的研究領域包括歐美視覺文化對異域風情的建構、藝術家對經典文本(《圣經》、寓言、自然主義小說)的反響共鳴,以及高雅藝術與流行文化(世界博覽會、大眾娛樂、大眾文學、媒體廣告)的交叉融合。此外,朱迪·松德教授還是著名的梵高學者,出版過不少相關的理論書籍和散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