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抗戰期間粵地教育歷史紀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2150
- 條形碼:9787536092150 ; 978-7-5360-921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抗戰期間粵地教育歷史紀事 本書特色
抗日戰爭期間的教育堅守 追尋南粵古驛道先師的足跡,填補了粵地抗戰期間的歷史空白 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嚴謹的學術研究精神編寫,盡量保持歷史文獻的原真性 戰爭期間生活已不易,而先師們仍堅守于粵北教育陣地,其高貴品質更讓人欽佩敬重。
抗戰期間粵地教育歷史紀事 內容簡介
在抗戰期間,一批教育精華輾轉至湖南與廣東交界處,于廣東的坪石、大村、東陂等地的教育陣地堅守學術,將教育與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緊密聯系,所培養的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作用。本書通過追尋南粵古驛道追循先師的足跡,記錄這一歷史。
抗戰期間粵地教育歷史紀事 目錄
章 顛沛流離的遷徙:國立中山大學 許瑞生節 回到粵北后的一年第二節 廣同會館的研究院第三節 塘口村的理學院第四節 鐵嶺的文學院第五節 管埠的師范學院第六節 三星坪的工學院第七節 武陽司的法學院第八節 農學院的實踐基地:樂昌演習林場第二章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林礪儒主政 許瑞生節 勷勤大學解體后的學院第二節 在秦漢古道的教育家第三節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的體育專科第三章 大山村的私立嶺南大學 許瑞生節 金雞嶺隔江相望的嶺大農學院第二節 全體離開香港奔赴粵北大村第三節 1942年招收新生第四節 大村的知識女性第五節 大村的嶺大附中第四章 大山村的私立東吳大學文理學院 許瑞生節 一路向南第二節 充實力量與守望相助并重第五章 廣東其他教育機構 許瑞生節 私立廣州大學第二節 廣東國民大學第三節 職業學校和中學第六章 粵港互助——相會嶺南在粵邊 許瑞生節 聯合辦學第二節 未嘗一日輟,以成就學生讀書救國之宏愿第三節 穗港教育的體育友誼第四節 粵港互助第七章 教育管理和財政運作 許瑞生節 機構運轉的辦學經費第二節 適應戰時非常時期的教育公費補助第三節 教職員工的生活狀況第四節 坪石先生的老師第八章 書籍和出版 許瑞生節 學校圖書第二節 學術期刊第三節 學校校聞第九章 粵地抗戰時期的人才對中國科技教育的影響 許瑞生節 新中國成立后教育學術快速進入常態的動力之一 169第二節 重返石牌和康樂園第三節 對港澳以及東南亞教育的影響第四節 在坪石完成學業的學生及其日后的成就第十章 抗戰期間粵北對中國學術貢獻 許瑞生節 初步研究的判斷第二節 適應野外調查學科的發展第三節 馬克思經濟理論研究與中國經濟學的基礎第四節 國際*新的研究成果引入第五節 李約瑟的訪問和評價第十一章 管埠中師——被塵封的教育文化遺產 許瑞生節 管埠中師影響中國教育史的五年第二節 管埠師范教育的系統化第三節 從法蘭西儉學歲月到武水烽火育人第四節 管埠的藝術大師第五節 坪石時期左聯文化傳承第六節 在管埠就讀的師范學院學生們第七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與歐洲大學的比較第八節 管埠中師實踐的意義第十二章 一年來的研究成果回顧節 天文臺的遺址挖掘 許瑞生、曹勁、施瑛第二節 2019年7月以來部分發表在南粵古驛道網站的研究成果 吳永彬第三節 私立嶺南大學的“導師制” 吳永彬第四節 從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之“植桐計劃”談起 吳永彬第五節 嶺大大村校園解謎:抗戰時期嶺南大學大村校園遺址調查與勘探 張羽、王歡、倪韻捷第六節 長達五年的對談:簡述李約瑟與王亞南對談故事 倪韻捷第七節 抗戰時期廣東的公路和驛運 陳別第八節 由譚維漢《西遷述要》探究私立廣州大學西遷路線與辦學歷史 孫海剛、楊曉琳第九節 弦歌不輟:馬思聰在坪石 李志剛、方小聰第十節 中國農科不錯人才培養的開拓者之一:國立中山大學的農科研究生教育 吳永彬主要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抗戰期間粵地教育歷史紀事 作者簡介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隸屬于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正處級公益一類科研*單位,具有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質及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甲、乙級資質,下設辦公室、田野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古建筑保護研究中心、信息與文物保護中心等部門,承擔了全省(除廣州、深圳、珠海)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及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古遺址古墓葬保護、古建筑勘察設計等工作。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