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與科技譯叢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數字時代法律實踐的新工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0244
- 條形碼:9787100190244 ; 978-7-100-19024-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與科技譯叢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數字時代法律實踐的新工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法律業者本書特色:首先,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用大篇幅講述計算機邏輯、推理、論證等方面的基礎,介紹建模、預測,卡涅阿德斯論證、克拉林根框架本體、盧依馬非結構化信息管理。其次,人工智能在法律領域的歷史。梳理《英國國籍法》文本建模、荷蘭阿姆斯特丹電子法院,到IBM開發的沃森(辯論者)、律商聯盟和萬律法律教育檢索、法律商業萬律進階(Westlaw Next,WN)和萊克西斯高階(Lexis Advance,LA),到大眾學習使用的谷歌學術搜索案例(Google Scholar Cases)和法庭聽眾網(Courtlistener.com),以及新近推出的羅斯、拉威爾法律應用程序。第三,人工智能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實驗的過程。人工智能開始于一謝專業、狹小的領域,比如家庭法、產品質量、醫療事故、證據、稅務征收等,在法律領域的應用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解決一個類具體問題,應用前景有定位,就有一些前景。第四,人工智能是一種新法律學習方法。利用軟件可以提供法律信息檢索、法律問答,目前,美國比較成熟的法律軟件在法學院適用。中國目前對于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的認識還比較混亂,需要推廣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的一般知識,讓新的法律方法推廣開來。
法律與科技譯叢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數字時代法律實踐的新工具 內容簡介
《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一一數字時代法律實踐的新工具》是一部計算機科學與法律兼容的著作,是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分析法律的原理性著作。本書系統介紹法律推理的計算模型,闡釋了計算機如何對法律文本進行解析、法律推理的計算模型,及其與法律文本連接類型,解析了新技術時代法律新工具如何建構,如何運行,在哪些方面更加有用。通過本書,讀者首先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如建模、預測,卡涅阿德斯論證、克拉林根框架本體、盧依馬非結構化信息管理。其次,知悉人工智能在法律領域的歷史。第三,明確人工智能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實驗的過程。第四,發現人工智能是一種新的法律學習方法。
法律與科技譯叢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數字時代法律實踐的新工具 目錄
**部分 法律推理的計算模型
**章 導論:人工智能與法律及其在未來法律實踐中的作用
第二章 建模制定法推理
第三章 建模基于案例的法律推理
第四章 預測法律結果的模型
第五章 法律論證的計算模型
第二部分 法律文本解析
第六章 用本體和類型系統表示法律概念
第七章 使法律信息檢索更智能
第八章 基于法律文本的機器學習
第九章 從制定法和規章文本中提取信息
第十章 從法律案例文本中提取與論證相關的信息
第三部分 連接推理的計算模型與法律文本
第十一章 用于認知計算的概念法律信息檢索
第十二章 認知計算法律應用程序
詞匯表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法律與科技譯叢人工智能與法律解析:數字時代法律實踐的新工具 作者簡介
凱文??D.阿什利,美國匹茲堡大學法律與智能系統講座教授、學習研究和發展中心高級科學家,以及計算機科學兼職教授。阿什利先后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士學位(B.A)、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律博士學位(J.D)和馬薩諸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Ph.D)。阿什利博士還是IBM公司托馬斯??J.沃森研究中心的訪問科學家,美國科學基金會總統青年研究員和美國人工智能協會院士,《人工智能與法律》主編,并擔任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伊拉斯謨??芒德斯法律、科學與技術博士課程授課教師。 邱昭繼,湖南瀏陽人,西北政法大學教授,長安青年學者,兼任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和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出版專著《法律的不確定性與法治一一從比較法哲學的角度看》,譯著《法理學:理論與語境》《法律、語言與法律的確定性》《馬克思主義與法律》等,發表論文40余篇。被授予陜西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陜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學和法學方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