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希臘-羅馬典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9391
- 條形碼:9787542669391 ; 978-7-5426-693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希臘-羅馬典制 內容簡介
賴希的《希臘-羅馬典制》在汗牛充棟的古典希臘-羅馬闡釋中獨樹一幟,長期以來卻被忽視了。賴希的洞察兼備學者的嚴謹和思想家的睿識,既能涵蓋細枝末節的闡幽之妙,又能包攝歷史理路的宏大勾勒;既是論證縝密的專題闡釋,又是獨具情懷的通史撰述。賴希專享的主題是制度,超越具體人和事件的政治制度,那是文明的載體,真正的精神生命在其中汩汩流淌。或許在所有的制度中,希臘-羅馬的制度堪配典制的美名,那是制度的范式,兼具歷史本體和認識的雙重示范意義。賴希擯棄了古朗士、耶林的見解,摒棄了麥考萊、梅因的借鑒,擯棄了多數德意志、英格蘭史學家的見解,在現代的智識環境中獲得了某種古典風格的歷史智慧。他從羅馬的愧恥制度出發,貫通至羅馬公民權、羅馬官員、公民大會、元老院、共和國,再擴展至雅典和斯巴達,上升到普遍城邦,又在時間的維度中,仔細聆聽王國、共和國和帝國演變之際制度生命的律動節奏,進而跳出了古典時空的局域,站在了普遍史的地平線上。賴希的《希臘羅馬典制》既古又新,他的歷史智慧不應被淹沒,值得一再詠味......
希臘-羅馬典制 目錄
**編:《文明史》節錄
希臘
Ⅰ 希臘社會生活
Ⅱ 希臘政治和宗教制度
Ⅲ 古希臘科學發展
羅馬
Ⅰ 羅馬——政治和社會制度
Ⅱ 羅馬—立法機構——元老院——奴隸制
Ⅲ 羅馬政務官——皇帝及其所謂的荒淫
Ⅳ 羅馬法
Ⅴ 羅馬社會生活
第二編:希臘一羅馬典制
序言
Ⅰ 羅馬法之真實原因
Ⅱ 羅馬法之真實原因(續)
Ⅲ 羅馬法、大陸國家和現代進化論
Ⅳ 古典城邦國家
希臘-羅馬典制 節選
《希臘-羅馬典制》: 一個民族的宗教始終不變地顯示了這個民族政治制度的特征。換言之,一個民族的政治與宗教制度之間有著固定的、可理解的關聯。政治結構完全不同的兩個民族不可能有相同的宗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曾存在兩個民族擁有相同宗教制度的例子,除非他們有相同的政治結構。比如,看看現在的歐洲,除了土耳其之外,所有歐洲人都信奉基督教,但是,有各種各樣的信條,各種各樣的宗教制度!在政治結構上,俄國完全不同,也有著不同的信條——希臘東正教(the Greekchurch)。奧地利和德意志僅被劃分為兩個教派,天主教和路德新教。另一方面,在英格蘭,多于一百二十二個宗教流派:除了其他的之外,有著十二種不同類型的浸禮教徒(Baptists),以及十三種不同類型的循道公會教徒(Wesleyan Methodists)。不過,就政治制度而言,英格蘭迥異于歐洲其他地區。這不只是偶然的巧合。政治制度的歧異與宗教信條和派別之類似歧異的一致,這不是完全的機運。我們生活的這兩個主要根源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關聯,我很抱歉地說,這種關聯被一些*卓越的文明史研究者無視。 在這種政治與宗教的相互調適中,不存在對宗教不敬的東西,也不存在使這一主題之神圣榮耀降低一分的東西。二者都是我們生活的根源,我們也可以認為拋棄了我們的宗教制度就是免除了我們自己每日的吃喝一樣。不過,當我說到宗教以及宗教制度時,我的意思不是處理不同國家的教義——恰當地說是信條。教義、恰當的信條,相對而言是非常現代的事情。古希臘一羅馬人(the classical Ancients),甚至是古希伯來人都沒有教義。 在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國家,諸位能夠改信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而無須同時成為這個或那個國家的成員。比如,你信奉天主教,這并不必然意味著你就是一個法國人或西班牙人。相反,你改宗為天主教的信徒絲毫不涉及公民身份的改變;你可以在成為一個西班牙人之后歸化成法國人,也不會對你的信條有任何進一步的影響。但是,在古代不是這樣的情形。承認羅馬卡皮托神殿朱庇特崇拜或者雅典密涅瓦崇拜,預設了先前已歸化為羅馬公民或者雅典公民。 古代希伯來人有改宗者,但這些改宗者同時是朱迪亞(Judaea)公民。只信奉一神而無須相應地歸依以色列的一個部落只是理論上的事情,這樣的一個信徒和其他任何不信上帝者一樣是異教徒。這是整個事情的政治部分,也被認為是其主要部分。古希伯來人說,作為這個社群的公民,你必然帶有一神的純粹信仰。可以說,不是公民,你就不存在,你的信仰對你毫無益處。只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開始或較早之前,對某種教義的信仰、純粹的信仰才開始被認為是二者之中更重要的,一直到它使得近來的歷史學家,尤其是蒂勒(Thiele)稱其為普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它們并不堅持特定的公民身份,但它們極力主張某種教條信經的信奉。 我必須承認,女士們、先生們,在古典研究,尤其是希臘和羅馬研究中,幾乎沒有其他什么內容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如果你們以某種混亂的政治與宗教相互關聯的理念進入希臘,如果你們傾向于把我們的現代宗教理念與希臘人和羅馬人稱為宗教的內容混為一談,那么,你們的所有努力,盡管非常詳實、非常博學、非常嚴謹,但都是徒勞。你們要清晰地明確所討論的主旨:我們必須首先知道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制度,以及接著什么是希臘宗教。依我說,首先,我期盼著即使是我現在講演里引入的簡短勾勒也會讓你們相信,在對古希臘的研究中,政治是二者中更為重要的因素。 ……
希臘-羅馬典制 作者簡介
埃米爾·賴希(1854-1910),生于匈牙利的一個猶太家庭,曾遍游歐美,后期定居在英國。偉大的歷史學家、政論家,阿克頓勛爵贊其為“全科專家”;一位傳記作者稱其為“被嚴重忽略的英語隨筆作家”。著有《希臘羅馬典制》《現代歐洲的基礎》《帝制:代價與使命》《德意志膨脹的頭腦》等作品。 曹明,法學博士,西北師范大學副教授,譯有《神話的智慧》《城邦變形記》等。 蘇婉兒,法學博士,西北師范大學副教授,著有《憲制的倫理生命》,譯有《康德政治哲學講稿》等。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