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前海戲曲研究叢書胡芝風戲曲導演手記/前海戲曲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9843
- 條形碼:9787503969843 ; 978-7-5039-698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前海戲曲研究叢書胡芝風戲曲導演手記/前海戲曲研究叢書 本書特色
◎**部分“藝海問道”,從戲曲綜合藝術的各個部分進行具體論述,包括戲曲導演與劇本、作曲、鼓師、琴師、舞美設計、演員等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以及舞臺調度構思等。 ◎第二部分“梨園流芳”,從具體導演的實踐出發成文,涉及10多個劇種,展現不同戲曲劇種的獨特藝術魅力。胡芝風導演全本戲和折子戲總共約60出,此次擷取精華,著重介紹《李慧娘》《夜夢冠帶》《黃鶴樓》《寇老西升堂》《闖法場》《紅珠女》《花為媒》《夢蝶劈棺》《竇娥冤》《三娘教子》《生死令》《大腳皇后》《打金枝》《玉蜻蜓》《蔡鍔與小鳳仙》等20余部戲曲作品的導演、指導經歷,以及對戲曲的表導演理論的思考和研究。 ◎第三部分“粵韻風華”,主要列舉粵劇《再世紅梅記》《西施》《李清照》《雙教子》《灰闌情》《馴悍記》的導演、指導實例,觀點結合例證,將粵劇這一傳統劇種的舞臺導演實踐歸納總結,講述粵劇藝術在傳承中的曲折故事,字里行間流露真情實感。 ◎文后附錄、彩插,將胡芝風導演、指導、編排的劇目及從藝生活掠影及精彩劇照一一呈現。 ◎本書內容豐富,語言流暢,圖文并茂,資料翔實,可供各層次戲曲愛好者、創作者閱讀,可作為戲劇導演專業學習者、研究者的參考資料。
前海戲曲研究叢書胡芝風戲曲導演手記/前海戲曲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胡芝風戲曲導演手記》是中國有名戲曲導演、京劇表演藝術家胡芝風近30年來從事戲曲導演工作的心得總結。全書共分三章:章“藝海問道”,從戲曲綜合藝術的各個部分進行具體論述,包括戲曲導演與劇本、作曲、鼓師、琴師、舞美設計、演員等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以及舞臺調度構思等。第二章“梨園流芳”,從具體導演的實踐出發成文,涉及京劇、豫劇、粵劇、評劇、河北梆子、蒲劇、晉劇、贛劇、越劇、雁劇、花鼓戲等10多個劇種。作者導演全本戲和折子戲總共約60出,此次擷取精華,著重介紹《李慧娘》《夜夢冠戴》《黃鶴樓》《寇老西升堂
前海戲曲研究叢書胡芝風戲曲導演手記/前海戲曲研究叢書 目錄
我的導演之旅(代序)……………………………………………… 1
藝海問道
我與劇本……………………………………………………………… 3
一、導演與作者的關系…………………………………………… 3
二、對劇本的加工調整…………………………………………… 6
我與作曲、鼓師、琴師……………………………………………… 9
一、唱腔音樂設計………………………………………………… 11
二、打擊樂設計…………………………………………………… 14
三、樂器的出新…………………………………………………… 15
四、我與作曲老師………………………………………………… 16
我與舞美設計………………………………………………………… 23
一、舞臺空間與舞美的范疇……………………………………… 23
二、發揮舞美的功能……………………………………………… 24
三、布景的樣式…………………………………………………… 25
四、我與布景、燈光設計………………………………………… 28
五、我對服飾設計的看法………………………………………… 30
我與演員……………………………………………………………… 33
一、排戲要領……………………………………………………… 34
二、指導演員避免誤區…………………………………………… 37
三、提高演員的審美修養………………………………………… 39
我的舞臺調度構思…………………………………………………… 42
一、立足“意象化”……………………………………………… 43
二、戲曲舞臺調度的特殊程式…………………………………… 44
三、舞臺調度的線路美…………………………………………… 45
四、舞臺支點與人物造型美……………………………………… 47
梨園流芳
導演《李慧娘》(京劇、豫劇、河北梆子、粵劇)………………… 51
一、一劇之本……………………………………………………… 51
二、戲曲美與時代美的統一……………………………………… 55
三、舞臺整體美的追求…………………………………………… 58
四、美在觀眾中完善……………………………………………… 64
指導《送飯斬娥》《夜夢冠帶》(贛劇)…………………………… 66
一、《送飯斬娥》:程式與人物…………………………………… 67
二、《夜夢冠帶》:丑與美………………………………………… 69
為話劇《高加索灰闌記》做表演指導……………………………… 71
一、念白要清晰,心理要外化…………………………………… 72
二、話劇表演要有“劇場意識”………………………………… 74
指導《打神告廟》(豫劇)…………………………………………… 78
一、表演要有層次………………………………………………… 79
二、技藝的鋪墊和“少而精”…………………………………… 80
指導《黃鶴樓》《哭墳》《寇老西升堂》(蒲劇)…………………… 82
一、《黃鶴樓》:場子合并………………………………………… 83
二、《哭墳》:加工唱詞…………………………………………… 84
三、《寇老西升堂》:技藝與神情………………………………… 85
導演《闖法場》、指導《紅珠女》《花為媒》(評劇)……………… 86
一、調整結構,戲就好排………………………………………… 88
二、唱腔先行,邊編邊排………………………………………… 89
三、縣官跳上椅子——丑角的“趣”…………………………… 89
四、編排身段,我的功課——示范的重要性…………………… 90
五、《紅珠女》的服裝是怎樣拼湊成的…………………………… 91
六、一臺戲的布景:一幅紗條、三夾板、塑料鏈……………… 91
導演《夢蝶劈棺》(河北梆子、雁劇、晉劇、粵劇)……………… 95
一、“劈棺”孰是孰非——真情與虛偽的沖撞………………… 97
二、難點:板斧、結局…………………………………………… 99
三、人物的性格定位……………………………………………… 102
四、田氏是“害怕”,還是“害羞”…………………………… 103
五、重點唱段的載歌載舞………………………………………… 105
六、此時無聲勝有聲……………………………………………… 106
七、布景、道具的戲劇功能……………………………………… 107
導演《竇娥冤》(晉劇、評劇、豫劇、越劇、花鼓戲)………… 109
一、婆媳爭畫供——挖掘“出情”細節………………………… 112
二、重視身段調度和唱腔………………………………………… 113
三、布景的妙用…………………………………………………… 116
四、“六月飛雪”的三個層次…………………………………… 117
五、百姓的呼聲——小人物里正………………………………… 118
導演《三娘教子》(晉劇)…………………………………………… 119
一、主題定位——王春娥的美德 ……………………………… 120
二、感情沖突的層次……………………………………………… 121
三、織布的剪影,象征的蠟燭…………………………………… 122
導演《生死令》(評劇)……………………………………………… 124
一、調度“線”與人物內心情感………………………………… 125
二、音樂與身段調度……………………………………………… 126
三、規容死在臺上怎么辦………………………………………… 127
導演《大腳皇后》(評劇、河北梆子)……………………………… 128
一、劇本:豐富人物性格………………………………………… 129
二、燈籠不抬上,觀燈百姓不上場……………………………… 134
三、喜劇風格的貫穿——音樂、動作、尾聲…………………… 135
導演《對繡鞋》《大祭樁》《打金枝》(豫劇)……………………… 137
一、《對繡鞋》:行當與表演……………………………………… 138
二、《大祭樁》:服飾與身段舞蹈………………………………… 141
三、《打金枝》:劇本的“裁縫”………………………………… 142
四、指導《桃花庵》:從舞臺到電影……………………………… 143
導演《杜十娘》(河北梆子、甬劇、越劇、粵劇)………………… 145
一、情感剖析,表演鋪墊………………………………………… 146
二、李甲的夢囈與主題…………………………………………… 148
三、杜十娘的人格尊嚴…………………………………………… 150
四、拋寶于江,意象投江………………………………………… 151
導演《雙玉蟬》(甬劇、評劇)…………………………………… 155
一、劇本節奏……………………………………………………… 156
二、規定情境的改動——加強戲劇沖突………………………… 156
三、主人公命運的層次——情節結構…………………………… 157
四、營造重點場子——唱做并重………………………………… 159
五、豐富配角的內心情感………………………………………… 160
六、重視觀賞性…………………………………………………… 161
導演《玉蜻蜓》(越劇)…………………………………………… 163
一、《玉蜻蜓》劇本改寫………………………………………… 165
二、眼睛看哪里好………………………………………………… 167
三、“十六年”的發聲…………………………………………… 168
導演《蔡鍔與小鳳仙》(越劇)…………………………………… 169
粵韻風華
我導演粵劇…………………………………………………………… 177
一、我與香港演藝學院…………………………………………… 180
二、我與香港“玲瓏粵劇團”…………………………………… 184
三、我與香港“天馬菁莪粵劇團” …………………………… 187
四、我與“任白”弟子陳寶珠、梅雪詩………………………… 190
五、我與香港“錦添花粵劇團” ……………………………… 192
六、我與新加坡“敦煌劇坊”…………………………………… 194
七、我與多倫多“寶新聲戲曲演藝中心” …………………… 197
指導《再世紅梅記》(粵劇)……………………………………… 202
一、劇本情節的加工……………………………………………… 203
二、演員表演的加工……………………………………………… 204
導演《西施》(粵劇)……………………………………………… 206
一、舞蹈場面的設計編排………………………………………… 207
二、西施已“死”,怎樣再“上場”…………………………… 210
導演《李清照》(粵劇)…………………………………………… 211
一、劇本的改進…………………………………………………… 213
二、欣賞《梅妃像》——身段調度的夸張……………………… 215
三、抒情身段要技、要美——程派水袖功的運用……………… 216
導演《雙教子》(粵劇)…………………………………………… 218
一、增寫一場戲“風雨求學”…………………………………… 219
二、增寫唱段,幫助出情………………………………………… 221
三、活躍舞臺氣氛………………………………………………… 222
導演《灰闌情》(京劇、河北梆子、粵劇)……………………… 225
一、把布氏話劇本改編為戲曲本………………………………… 227
二、人物塑造……………………………………………………… 228
三、唱詞的抒情性、戲劇性、性格化 ……………………… 229
四、表演文學…………………………………………………… 234
五、“趣”……………………………………………………… 236
六、“武(舞)場”…………………………………………… 236
七、布景與燈光的參與………………………………………… 240
導演《馴悍記》(粵劇)…………………………………………… 241
一、粵劇古代戲《馴悍記》的主題…………………………… 243
二、劇本鋪設與身段…………………………………………… 243
三、載歌載舞的舞臺呈現……………………………………… 244
附錄 胡芝風導演、指導、編排的劇目………………………… 248
后 記……………………………………………………………… 255
前海戲曲研究叢書胡芝風戲曲導演手記/前海戲曲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胡芝風,1938年出生于上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一級演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名譽會長。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第七屆至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自小讀書的同時,學習京劇和昆劇,師從魏蓮芳、楊畹農、包幼蝶、方傳蕓、朱傳茗、吳繼蘭、薛蘭芬、劉君麟、王福卿。1959年拜梅蘭芳先生為師。1956年畢業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學,同年入學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958年申請走藝術道路。1959年經清華大學批準肄業。1960年在蘇州市京劇團擔任主演(1980年兼任團長)。主演的京劇電影《李慧娘》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獎(優秀戲曲片)”。1982年榮獲“江蘇省勞動模范”稱號。1985年至1987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理論研究班”學習,畢業后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從事戲曲理論研究工作。出版專著有《藝海風帆》《胡芝風談藝》《戲曲演員創造角色論》《戲曲藝術二度創作論》《戲曲舞臺藝術創作規律》《戲劇散論》。發表文章約260篇,發表改編劇本5出。導演新編劇目、傳統劇目推陳出新約60出,指導加工的劇目約12出。所導演的戲演出后,其中11位主演榮獲“梅花獎”;所給予藝術指導加工的戲,演出后有4位主演榮獲“梅花獎”。曾多次受邀到國內外的高校和藝術機構舉辦的戲曲理論班講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