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敦煌家庭儒釋倫理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020263
- 條形碼:9787549020263 ; 978-7-5490-202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敦煌家庭儒釋倫理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特定時空條件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為背景, 以儒釋倫理思想為基礎, 著重考察了8至10世紀敦煌地區家庭中的親子、夫妻、兄弟、僧俗等家庭關系及其所體現的倫理規范和道德標準, 揭示了其家庭倫理的區域特色, 歸納和總結了敦煌家庭倫理得以實現的社會基礎與發展特點。
敦煌家庭儒釋倫理關系研究 目錄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現狀
四、研究內容、方法和意義
五、研究重點、難點、創新點和不足之處
**章 中古家庭倫理的理論基礎與思想來源
**節 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礎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倫理基礎
二、“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長幼尊卑”的倫理核心
三、“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范
第二節 佛教倫理的思想來源
一、以人生論、果報論、心性論為倫理基石
二、以“平等慈悲”為根本的倫理準則
三、以“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為基準的倫理規范
第三節 儒釋倫理之間的融變與合璧
一、儒釋倫理之間的差異
二、儒釋倫理的融變與合璧
第二章 敦煌家庭的親子關系
**節 儒釋倫理的親子關系
一、儒家倫理的親子關系
二、佛教倫理的親子關系
第二節 敦煌家庭親子關系的實踐途徑
一、寫經發愿:祈福追薦
二、設齋祭祀:施愿祈禱
三、布施放生:懺念追福
四、建窟造像:頌德供奉
五、繪制經變畫:感念宣揚父母恩
第三節 敦煌家庭親子關系的孝道特征
一、一世感恩的親子關系
二、實質孝行的親子關系
三、由局部孝心的親子關系擴展至全面孝行
小結
第三章 敦煌家庭的夫妻關系
**節 儒釋倫理的夫妻關系
一、儒家倫理的夫妻關系
二、佛教倫理的夫妻關系
第二節 敦煌家庭夫妻婚姻關系的維系
一、締結良緣之際
二、病痛患難之時
三、逝者亡故之后
第三節 敦煌家庭夫妻婚姻關系的解除
一、“三綱五常”的倫理原則
二、“孝、貞、和”的倫理規范和道德標準
三、價值定位
小結
第四章 敦煌家庭的兄弟關系
**節 儒釋倫理的兄弟關系
一、儒家倫理的兄弟關系
二、佛教倫理的兄弟關系
第二節 敦煌文書中所反映的兄弟倫理關系
一、同居共御的兄弟之義
二、慈悲友悌的兄弟之愛
三、“勝似血親”的兄弟之情
小結
第五章 敦煌家庭的僧俗關系
**節 佛教的僧俗關系
一、印度佛教的僧俗關系
二、中國化佛教的僧俗關系
第二節 敦煌家庭中的僧俗關系及其特征
一、僧中有俗
二、俗中有僧
三、僧俗相依
小結
后論 有關中古時期敦煌家庭倫理得以落實的若干問題
一、平臺問題一以核心小家庭為主
二、教育問題一寺院教育取代官辦教育
三、制度問題——法律與宗教的雙重維護
四、倫理問題——儒釋道并存,倡導“忠君孝親”
五、地位問題一以儒家價值體系為主導
參考文獻
附錄 敦煌文書編號索引
一、研究緣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現狀
四、研究內容、方法和意義
五、研究重點、難點、創新點和不足之處
**章 中古家庭倫理的理論基礎與思想來源
**節 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礎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倫理基礎
二、“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長幼尊卑”的倫理核心
三、“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范
第二節 佛教倫理的思想來源
一、以人生論、果報論、心性論為倫理基石
二、以“平等慈悲”為根本的倫理準則
三、以“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為基準的倫理規范
第三節 儒釋倫理之間的融變與合璧
一、儒釋倫理之間的差異
二、儒釋倫理的融變與合璧
第二章 敦煌家庭的親子關系
**節 儒釋倫理的親子關系
一、儒家倫理的親子關系
二、佛教倫理的親子關系
第二節 敦煌家庭親子關系的實踐途徑
一、寫經發愿:祈福追薦
二、設齋祭祀:施愿祈禱
三、布施放生:懺念追福
四、建窟造像:頌德供奉
五、繪制經變畫:感念宣揚父母恩
第三節 敦煌家庭親子關系的孝道特征
一、一世感恩的親子關系
二、實質孝行的親子關系
三、由局部孝心的親子關系擴展至全面孝行
小結
第三章 敦煌家庭的夫妻關系
**節 儒釋倫理的夫妻關系
一、儒家倫理的夫妻關系
二、佛教倫理的夫妻關系
第二節 敦煌家庭夫妻婚姻關系的維系
一、締結良緣之際
二、病痛患難之時
三、逝者亡故之后
第三節 敦煌家庭夫妻婚姻關系的解除
一、“三綱五常”的倫理原則
二、“孝、貞、和”的倫理規范和道德標準
三、價值定位
小結
第四章 敦煌家庭的兄弟關系
**節 儒釋倫理的兄弟關系
一、儒家倫理的兄弟關系
二、佛教倫理的兄弟關系
第二節 敦煌文書中所反映的兄弟倫理關系
一、同居共御的兄弟之義
二、慈悲友悌的兄弟之愛
三、“勝似血親”的兄弟之情
小結
第五章 敦煌家庭的僧俗關系
**節 佛教的僧俗關系
一、印度佛教的僧俗關系
二、中國化佛教的僧俗關系
第二節 敦煌家庭中的僧俗關系及其特征
一、僧中有俗
二、俗中有僧
三、僧俗相依
小結
后論 有關中古時期敦煌家庭倫理得以落實的若干問題
一、平臺問題一以核心小家庭為主
二、教育問題一寺院教育取代官辦教育
三、制度問題——法律與宗教的雙重維護
四、倫理問題——儒釋道并存,倡導“忠君孝親”
五、地位問題一以儒家價值體系為主導
參考文獻
附錄 敦煌文書編號索引
展開全部
敦煌家庭儒釋倫理關系研究 作者簡介
買小英,1977年生,寧夏固原人,歷史學博士,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敦煌學、倫理學研究。在《敦煌學輯刊》《蘭州大學學報》《甘肅社會科學》《敦煌研究》等期刊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和參與各級各類課題30余項。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