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探險家沃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61985
- 條形碼:9787533961985 ; 978-7-5339-619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探險家沃斯 本書特色
澳大利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懷特代表作197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懷特代表作 ;一部以傳奇探險家路德維希·萊卡特的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史詩巨著澳洲拓荒時期|兩個孤高的靈魂|令人唏噓的愛情被評論家稱為“澳大利亞的《出埃及記》”——一場尋找靈魂的“應許之地”的旅程 “以融會了史詩風格和心理描寫的敘事藝術,將一座新大陸引入文學地圖。”——諾貝爾文學獎授獎理由 個人的心靈史與歷史的融合根據懷特的自傳記載,《探險家沃斯》的構思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懷特的工作內容包括檢查航空兵與親人的來往信件。戰爭中人們與世隔絕的生活、荒野沙漠的苦戰以及那些也許永遠無法送達的信件都深深地刻在懷特的靈魂之中。幾年后,懷特因為哮喘復發被送進悉尼的一家醫院。他回憶說,在藥物作用下的半睡半醒之間,他似乎看見了一片荒漠以及晃動的人影,主人公沃斯和羅拉也出現在他的夢境和幻象之中。 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面對被戰爭摧毀的舊世界,懷特的內心和信仰受到了難以估量的沖擊。他向往壯麗的自然和那摧枯拉朽的力量,相信只有剝離了物質享受,真正走進自然面對身心的歷練,才能夠*終靠近人生的真相,德國探險家萊卡特的探險故事正是在這時進入了他的視野。 如果說《人樹》是“澳大利亞的《創世紀》”,《探險家沃斯》則被評論家稱為“澳大利亞的《出埃及記》”——一場尋找靈魂的“應許之地”的旅程。 展現一個世紀之前的澳洲風土在《探險家沃斯》中,懷特以敏銳的洞察力勾畫出了十九世紀澳大利亞社會的兩個世界:一邊是圍繞著緊密的樹籬,以堅實的石質建筑為中心,隔絕自然、用財富和名望構筑的上層社會;另外一邊,是與澳大利亞這片土地逐漸相互接納的其他階層,以及生活在內陸充滿未知的荒野的原住民。 以詩性的文字連接歷史與現實、心靈與風景懷特的文字以充滿詩性而著稱,這在《探險家沃斯》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懷特對人物的語言、服飾以及建筑和環境描寫得細致入微,還原了歷史的畫面;而同時,又能令他們的思緒和這片大陸的風景相互映照,用流動的文字引領讀者穿行于歷史和現實的澳大利亞大陸。 一首寫給異鄉人的贊歌《探險家沃斯》塑造了沃斯和羅拉——兩個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的“異鄉人”形象,這兩個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懷特所感受到的沖擊和反思。不管是書中的人物還是懷特本身,都處在一個懷抱無處放置的鄉愁,試圖尋找新的起源的迷茫境地之中。 探索人性的地圖《探險家沃斯》講述了一個另類的探險故事,并不以人類征服自然、尋得寶藏為線索。地圖上的未知之地也許終究能被人類探明,但人的心靈之中永遠存在著一片未知而神秘的領域,懷特想要用文學探索的正是這片永恒的未知之地。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語言的力度和力量、故事的張力和戲劇性都無可挑剔。 ——《悉尼先驅報》 這本書主要的優點和可稱道之處,不僅在于深刻而令人動容地描繪了沃斯和羅拉兩人的關系,也在于充滿詩意和敏銳地捕捉了一個世紀之前的澳洲風土。 ——《時代周刊》文學增刊 他(懷特)是一個天才,而《探險家沃斯》則是現代主義時期以及上個世紀*為優秀的小說之一。 ——《衛報》
探險家沃斯 內容簡介
本書中, 沃斯性格固執, 陰郁又不修邊幅, 他探索澳洲內陸的計劃得到了富商波恩納先生的資助。在探訪波恩納先生時, 沃斯偶遇了羅拉小姐。羅拉幼年父母雙亡, 被姨母波恩納太太收養, 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女性, 理性而孤僻。她和沃斯相互吸引, 在探險隊出發后也和沃斯互通書信。但很快, 探險隊深入內陸, 兩人失去了聯系, 只能在彼此的夢境與幻想中相互傾訴。對于沃斯來說, 這不僅是一次尋找內陸秘密和財富的探險, 更是一次深入人性與靈魂的朝圣之旅。在壯麗而嚴峻的自然中, 探險隊歷盡艱險和挑戰, 逐漸瓦解, 只有幻象中的羅拉支撐著沃斯走向生命的終點。
探險家沃斯 目錄
**章/001
第二章/027
第三章/049
第四章/076
第五章/098
第六章/131
第七章/166
第八章/178
第九章/239
第十章/263
第十一章/323
第十二章/359
第十三章/378
第十四章/433
第十五章/458
第十六章/470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495
人的意志與嚴峻的自然
——《探險家沃斯》譯后記/499
探險家沃斯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懷特 (1912—1990) Patrick White 澳大利亞小說家、劇作家,20世紀最重要的英語作家之一。1973年因為“以融會了史詩風格和心理描寫的敘事藝術,將一座新大陸引入文學地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懷特出生于英國倫敦,不滿一歲時隨父母回到澳大利亞悉尼。自幼患有哮喘,多幽居獨處,童年時光在澳大利亞的農場度過。1932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攻讀法國與德國文學,讀書期間出版了首部詩集《農夫與其他詩》。 懷特一生創作頗豐,出版有《人樹》(1955)、《探險家沃斯》(1957)、《乘戰車的人》(1961)、《風暴眼》(1973)、《樹葉裙》(1976)等長篇小說12部,中短篇小說集3部,此外還有劇作8部,以及詩歌、自傳及未出版作品多種。懷特的作品筆觸細膩、富于詩意,擅長在意識流及敘事之間自由切換,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懷特一生拒絕了無數文學獎項,也很少接受媒體采訪。1990年9月病逝于他在悉尼的公寓。 胡文仲(1935—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導。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和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和澳大利亞文學研究。1990 年被授予悉尼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4年被授予墨爾本大學榮譽教授級研究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