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幻影公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4787
- 條形碼:9787559644787 ; 978-7-5596-4478-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幻影公眾 本書特色
“現代傳播學之父”、兩屆普利策新聞獎得主 沃爾沃·李普曼代表作傳播學奠基之作《輿論》姊妹篇 戳穿“公眾至高無上”的神話1.現代傳播學、政治學領域著名學者李普曼代表作2.傳播學經典《輿論》姊妹篇3.提供了解美國政治的全新視角 李普曼的生涯是“美國獻身于政治寫作的人當中*光彩奪目的”。——范·威克·布魯克斯,美國文學評論家《幻影公眾》是李普曼*具說服力和啟發性的著作之一,在本書中他完整闡釋了傳統民主理論的缺陷之處。——羅納德·斯蒂爾,《李普曼傳》作者 1.李普曼是現代傳播學、政治學領域著名學者。曾兩度獲普利策新聞獎,直接或間接地為十二位美國總統出謀劃策,他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面享有很高聲譽,被稱為“現代傳播學之父”,其作品《輿論》《冷戰》已經成為傳播學、政治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2.本書是傳播學經典《輿論》姊妹篇,在其中,李普曼將他對公共輿論的思考和民主理論結合,試圖探索優化民主的新途徑,引發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幻影公眾》一書為中國公眾提供了解美國政治的全新視角,其對現代美國民主制度的無畏批判也已成為當今世界民主議題辯論中一個越來越有價值的試金石。 李普曼的生涯是“美國獻身于政治寫作的人當中*光彩奪目的”。——范·威克·布魯克斯,美國文學評論家《幻影公眾》是李普曼*具說服力和啟發性的著作之一,在本書中他完整闡釋了傳統民主理論的缺陷之處。——羅納德·斯蒂爾,《李普曼傳》作者
幻影公眾 內容簡介
在《幻影公眾》中,李普曼基于對大眾傳播學的研究,認為公眾的智慧與決策能力是一個神話,指出神圣的公眾形象僅僅是一縷幻影。面對公眾事件與公共事務,公眾只是一群“局外人”,他們的時間、精力和獲得的信息都極其有限,既沒有識別真相的智慧,也缺乏有效決策的能力。他們就像是坐在劇院后排的聾啞觀眾,對眼前發生的一切麻木而茫然。他們必須走下公眾的圣壇,去做他們該做的事。 作為傳播學奠基之作《公眾輿論》一書的姊妹篇,《幻影公眾》挑戰了建立在民眾廣泛參政基礎上的傳統民主理論,一經出版便掀起軒然大波,引發了約翰?杜威等學者的激烈討論,推動了美國政治學界重新認識公眾在公共領域中的角色。直到今天,有關公眾的探討仍有其現實意義,李普曼也因此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我們的同代人”。
幻影公眾 目錄
中文版譯者序 / 1
英文版重印本編者序(2011) / 27
英文版編者序(1993) / 29
**部分
**章 幻滅之人 / 003
第二章 無法實現的理想 / 010
第三章 代理人與旁觀者 / 023
第四章 公眾能做什么 / 033
第五章 抑制專制 / 040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亞里士多德之問 / 051
第七章 問題的本質 / 054
第八章 社會契約 / 065
第九章 公眾面對的兩個問題 / 074
第十章 公開辯論的主要價值 / 076
第十一章 有缺陷的規則 / 080
第十二章 改革的標準 / 088
第十三章 公眾輿論的原則 / 100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社會歸位 / 109
第十五章 缺位的統治者 / 122
第十六章 混亂的領域 / 132
索引 / 142
幻影公眾 節選
**章 幻滅之人(節選) 一 當今的普通公民就像坐在劇院后排的一位聾啞觀眾,他本該關注舞臺上展開的故事情節,但卻實在無法使自己保持清醒。他能感覺到自己正受到周圍所發生事件的影響。不斷出臺的條例、規章、年度稅收,以及不時爆發的戰爭都讓他覺得自己正隨著社會大潮飄飄蕩蕩。 然而,沒有證據證明這些公共事務關他什么事,那幾乎是他無法觸及的。如果它們確實存在,那么,一定是在遠離他生活的地方,被無從知曉的幕后力量掌控著。作為一位普通公民,他不知道究竟發生著什么,誰在操控著一切,自己將被帶往何方。沒有任何報紙給他相應的背景報道,幫他把握這些;也沒有任何學校教他如何想象這些;他的理想通常與這些事務無法契合;他發現,聆聽演說、發表觀點、前往投票,都不能讓他獲得駕馭這些事務的能力。他生活在一個看不清、搞不懂、不辨方向的世界里。 經歷冰冷的現實體驗,終于讓他明白,理論上他所擁有的主宰權只是虛幻,實際上他根本無法主宰。他審視自己以及自己在公共事務中的碌碌無為,比較自己在現實中產生的影響與民主理論中自己應該產生的影響,他不得不承認,“主宰權”對他而言,就像拿破侖三世在俾斯麥眼中:“遠看似乎存在,可事實上什么都不是。”在一些煽動性的言論中,比如政治競選演說中,他聽到自己和其他三千萬民眾被描述成智慧、力量和正義的源泉,被譽為政治的原動力和服務的終極目標,他心中殘存的判斷力對此無法接受。他無法始終扮演一只因自己每天叫醒太陽而光彩奪目、情緒飽滿的公雞。 因為當這位普通公民經歷了政治羅曼蒂克的年代,當他不再被老套的高聲叫嚷所打動,當他保持冷靜清醒,便看出了自己在公共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是如此虛妄,至少是無足輕重的。你不能再用為社會服務、盡公民義務來說服他,也不能在他面前揮舞一面旗幟,更不能派一個男孩跟著他,監督他去投票。他退守家中,不再像一個東征的十字軍戰士企圖把世界改造成某種別的樣子。他被身邊光怪陸離的事情翻騰起的泡沫戲弄了太多次,眼睜睜看著泡沫破碎,懷著對這些東西的尖酸嘲諷,他與《更多瑣事》作者一起說道: “‘自決’,其中的一個人堅決地說。 “‘仲裁’,另一個人叫喊。 “‘充公’,一個不妥協的女人回答。 “我也被這些叫喊搞得極為興奮,難道它們不是治愈我們所有疾病的良方嗎? “‘接種!’我隨之嚷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詞語,‘變體’‘頭韻’‘淹沒’‘鞭打’‘造林’!”
幻影公眾 作者簡介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 美國著名新聞評論家、作家。曾于1958年和1962年兩度榮獲普利策獎。李普曼的一生始終與社會現實和政治事件保持著緊密聯系,曾直接或間接地為十二位美國總統出謀劃策,在美國傳播學、政治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他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面享有很高聲譽,被稱為“現代傳播學之父”。代表作有《輿論》《幻影公眾》《冷戰》等。 譯者:林牧茵 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主播、播音指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專業法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哲學專業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中美新聞教育發展與中美關系研究、媒體理性與公眾理性研究、李普曼思想研究、新聞節目主持人相關研究。著有《移植與流變:密蘇里大學新聞教育模式在中國(1921-1952)》《無聲的較量:李普曼與冷戰》,譯著《圣經造就美國》。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