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美味的科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004958
- 條形碼:9787571004958 ; 978-7-5710-0495-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味的科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美食愛好者、科普愛好者推薦理由1:本書將徹底改變我們對食物的認識! 推薦理由2:融合心理學、神經科學、美食學、經濟學等領域的專業研究 推薦理由3:揭示從餐具選擇到用餐情境的“食”尚新知
美味的科學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美食背后的科學, 揭露了美食體驗的真相: 我們所有的感官、情緒和期望對味覺、香味以及我們享受食物的整個過程會有什么影響。除了盤子上的食物, 斯賓塞生動詳細地解釋了其它元素在一頓飯中的重要性, 告訴我們如何理解正在吃的食物, 以及美食體驗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美味的科學 目錄
前言 美食物理學:食物是如何欺騙大腦的?
非要把你饞哭的跨界研究
廚神大戰科學家
給餐刀裹上皮草,西餐能把吃貨撩到尖叫
盤子里的扇貝如果是奇數個,嘗起來會更鮮香?
胃口好不好,是否還要看心情?
怎么做,才更容易成為網紅美食?
用厚重的金屬餐具吃飯,食物的味道會不一樣嗎?
第1章 味覺:讓吃貨瘋狂打call的只是美食的味道?
純鮮飲品充盈在唇齒間的質感,比它的美味更讓人幸福
為什么**眼看到食物,我們就“知道”它咸不咸?
換個菜名,菜品竟然好吃到飛起
味覺期待:“沙拉配意面”怎么就比“意面配沙拉”更營養?
高價的大牌食品真會讓人覺得好吃到爆嗎?
為何有人覺得不放香菜的拉面沒有靈魂,而有人看到香菜就抓狂?
為什么粉紅色的食物吃起來更甜?
第2章 嗅覺:鼻子和嘴的交鋒
為什么香草聞起來有點甜?
多感官晚宴與嗅覺的單挑
食品公司如何放飛罐裝飲料的香氣,讓你在打開瓶蓋前就愛上它?
把松露油滴在餐叉上,竟比滴在濃湯里更能挑逗吃貨神經
濃郁的菜香如何使你胃口大開,還吃不胖?
食品連鎖店的營銷神器:讓食物香氣鉆進鼻孔里
第3章 視覺:一大波“美食色情圖”正飛奔而來
藍色牛排和綠色薯片讓人大倒胃口的原因是什么?
圓柱形的吉百列巧克力棒,嘗起來為什么會更甜?
食物攝影:拍出讓你想舔屏的美食照
運動的蛋黃:流出來的性感
吃播:令人食欲暴增的“限制級影片”
顏值爆表的擺盤,讓胃口跟著爆表
給減肥人士敲黑板:反復想象吃東西的場景,能讓你吃得更少
泛濫的“食物色情圖”,只是看上去很美
第4章 聽覺:“聲音調味料”,非一般的飲食滿足感
雀巢咖啡的味道如何被咖啡機的尖銳聲音改變?
氣泡在嘴里炸裂的“感覺”,怎樣使人迷上碳酸飲料?
為什么面包脆皮吃起來那么香,而濕軟的食物沒有吸引力?
咬起來嘎嘣脆的昆蟲會讓人上頭嗎?
薯片包裝袋的巨大音量絕非偶然
打開飲料瓶蓋的噼啪聲,為什么會讓吃貨欲罷不能?
兩種餐廳吸客法:背景音配飯和無聲飯局
“口腔騎士”:新奇的食物音效增強器
第5章 觸覺:摸得到的靈魂美味
口感是怎么影響味道的?
手是如何幫我們嘗到**口食物的?
如果勺子有紋路,吃起東西來會更讓容易上癮嗎?
裹著毛茸茸兔皮的勺子,讓食物好吃到直擊靈魂
為什么用手抓著漢堡吃,比用刀叉吃更爽?
為什么牡蠣招人反感的是質地,而不是口味?
觸覺設計狂:超光滑包裝盒能讓巧克力吃起來如絲般順滑嗎?
第6章 氣氛是如何統領美食體驗的?
超市播放法國音樂時,為什么法國產葡萄酒更易熱賣?
大多數咖啡店的座椅硬邦邦,竟是不想讓你舒服到“葛優躺”
氣氛營銷是怎么變成餐廳印鈔機的?
自然風的室內裝修讓威士忌嘗起來有什么不一樣?
為了把紅酒喝出豐富的口感層次,你該聽什么音樂?
用餐環境是怎么影響熱量攝入的?
多感官用餐體驗竟能私人定制
第7章 用餐即社交
單身狗的飲食悲哀
為什么戒掉視頻配飯,能幫你燃燒卡路里?
揭秘一人火鍋店為什么這么火
大食堂的回憶殺
“共享晚餐”:如何讓一頓飯變得更有愛?
高科技聚餐:從“電話飯局”到“陪我吃”App
第8章 怎樣讓飛機餐抓住乘客的胃?
因為面包卷太好吃,北歐航空竟被罰款20 000美元?
番茄汁是怎么上位變成美食的?
飛機餐離美味只差一副降噪耳機?
味覺升級:高空氣壓下的鼻子改造計劃
高空飲食版《非誠勿擾》
第9章 如何吃出一頓銷魂的晚餐?
讓吃貨記住美食的,居然不是它的味道
在盲品測試中,我們吃得出自己喜歡的品牌嗎?
有驚喜,才更容易記住吃過什么
帶著地圖和放大鏡的晚餐,如何讓你酸爽到難以忘懷?
為什么食品包裝變了,我們會覺得味道也變了?
如何利用每頓飯的香氣,叫癡呆老人回家吃飯?
怎樣“入侵”食物記憶,讓小孩愛上蔬菜?
第10章 “量身定制”的食物更美味
在紙杯上寫下顧客的名字,星巴克的飲料會不會更好喝?
“情感腹語”:為什么自己杯里的咖啡更香濃?
“干杯效應”:高檔餐廳為什么要記住你的名字?
肥鴨餐廳如何用“小時候的記憶”,讓每個人忘不了它的食物?
吃東西也有所謂的“宜家效應”
為什么我們影響了上菜方式,就會覺得食物更好吃?
為什么我們會給牛排加胡椒,卻不給甜點調味?
第11章 餐廳是怎么給美食加戲的?
為吃貨變魔術:廚師的另類高光時刻
上菜表演:把菜品拼成名畫的魔性操作
怎么用音樂給每道菜立“人設”?
按故事情節推進的美食
從“魔法森林”到“宇宙飛船”:怎么把一頓飯吃到開掛?
用手術刀切肉、用試管喝酒的作妖聚餐
體驗式用餐的未來之路
第12章 在數字化的世界里吃到嗨
3D食品打印機就是未來的微波爐嗎?
AR技術如何把你帶到火星吃蛋糕?
播放大海的聲音,竟使海鮮好吃到熱淚盈眶
另類鬧鐘APP:煎培根的滋滋聲和香味讓你饞到尖叫
數碼調味劑與真正的調味品,哪個會更有滋味?
智能烤架:再也不用擔心把香腸烤焦了
未來廚房如果由機器人掌勺,吃貨們會買賬嗎?
第13章 回到未來主義
追求*刺激的用餐體驗
如何在家就能做出未來主義盛宴?
有了外賣,我們為什么還要下館子?
大數據造就的電腦食神,能為我們帶來什么?
聯覺體驗:打造餐飲界的“感官王國”
從“綠色食品”到“飲食黑客”
送給吃貨的健康貼士
美味的科學 作者簡介
查爾斯·斯彭斯(Charles Spence) ?? 搞笑諾貝爾營養學獎(獲獎標準是“乍看之下令人發笑,其后又發人深省”的研究)得主 ?? 英國心理學會認知科技獎和實驗心理學學會獎得主,被德國的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認可的年度歐洲年輕認知心理學家 ?? 牛津大學教授,牛津大學交叉模態實驗室負責人,豐田、百事可樂、英國帝國化學工業集團等跨國公司顧問 查爾斯·斯彭斯是著名的美食物理學家、牛津大學交叉模態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同時在產品的多感觀設計、包裝和品牌創建方面為眾多跨國公司提供建議。其實驗“聽覺對調節薯片的酥脆和新鮮度的作用”,第一次成功證明我們可以根據聲音的變化判斷食物新鮮度。這項研究為他贏得了2008年搞笑諾貝爾獎。另外,他與別人合著的《完美膳食》也在2015年榮獲“美國出版商杰出專業暨學術寫作獎”。 斯彭斯曾多次接受《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紐約客》《波士頓環球報》《華盛頓郵報》《福布斯》《巴倫周刊》《大西洋月刊》等知名媒體的采訪,并在過去10年發表了500多篇文章。目前他的研究課題是如何在食物設計上最大限度地刺激感官。斯彭斯常駐數家知名餐廳,包括倫敦的肥鴨餐廳、狼之家餐廳等,還與知名廚師、咖啡師和全球各地的雞尾酒制造商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