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我的嘴巴是一支口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053572
- 條形碼:9787511053572 ; 978-7-5110-535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嘴巴是一支口琴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3-6歲故事以小男孩的秘密開場——他的嘴巴是一支口琴!他正獨自在曠野里吹口琴,一位叔叔向他走來。他也有自己的秘密樂器,他伸出手臂是一把吉他。他們合奏了起來。又有一位胖胖的叔叔加入了他們,他的肚子是個大鼓……就這樣,演奏的陣容越來越大,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樂器,手風琴、喇叭、鋼琴、三角鐵……還有一對雙胞胎,組成了一架豎琴!有一位叔叔雖然沒有秘密樂器,卻是音樂演奏的關鍵人物……趕來了三位女士,在她們的歌聲里,大家演奏著自己的秘密樂器,從曠野走進城市,舉行一場快樂的樂器大游行。內化音樂,認知樂器 每個人在展示自己的秘密樂器時,都獻上了一出短小但精彩的表演,吉他撥動琴弦,手風琴舒展身體,鋼琴十指連彈。人們演奏樂器時,身體也隨著音樂擺動,五味則充分地內化音樂,抓住每種樂器的特征,將樂器融入了身體。當孩子通過這本書接觸樂器時,他們認知方向是從自己的身體出發,從熟悉過渡到未知,更順利地理解不同樂器的精髓。孩子總是通過模仿吸收新知,肢體語言也能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我的嘴巴是一支口琴》適應了這些天性。“演奏“需要大幅度擺動身體,伸出手臂,挺起肚子,微微下蹲或抬起一條腿,閱讀過程充滿互動性和趣味性,翻開書就能“玩”音樂。通過身體擺動這一直接和本能的方式,孩子也能體會到不同樂器的手感和音樂的各種律動。屬于孩子的想象游戲 五味延續了從相似中找到不同,并由此產生趣味的風格,找到了樂器和身體特征之間隱藏的聯系(鱷魚的牙齒和牙刷)(小金魚和花朵)(嘴巴和口琴)。“無中生有”又是孩子擅長的游戲,他們視平坦的道路為溝壑懸崖,用一個瓶子當聽筒打電話,他們本就生活在一個由想象構成的世界里。在身體里尋找秘密的樂器為孩子的想象游戲提供了新的主題。秘密樂器的種類又和身體的形態特征有關,胖胖的肚子是大鼓,細長的手臂是三角鐵。觀察、思考和想象都是這個參與這個游戲必不可少的能力。孩子能在模仿游戲的基礎上自由發揮,嘗試各種姿態動作找到自己的秘密樂器,也可以找找別人身上的秘密樂器,父母朋友、餐廳隔壁桌、馬路上等燈的人群,成為一個打發時間的趣味聯想游戲。音樂無處不在 《我的嘴巴是一支口琴》也是有旋律的繪本,書中有不少樂器的象聲詞,它們承擔了樂器認知的基礎功能,還串聯成音樂。作為全書隱藏的動線,成為故事的BGM。從小男孩獨自在曠野吹口琴開始,音樂就響起了。單獨將聲音剝離開來,是一條從獨奏到合奏的線索。口琴獨奏——口琴吉他合奏——加入鼓點——此時的吉他、手風琴、口琴、鼓點已初見樂隊雛形——出現了喇叭和鋼琴——偶爾還會響起三角鐵——滑過一陣豎琴聲,有了一支管弦樂隊的體量,指揮適時地出現了。人聲的加入是整個故事的小高潮,它使一支小樂隊圓滿組隊,也促使這支樂隊從曠野走向城市。音樂的力量 書中大家唱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樂器!以身體暗喻樂器和音樂之于我們的內在屬性。音樂的力量由內而外迸發。五味太郎用不插電演奏的游戲力和想象力,喚醒孩子對音樂的天生感受,提高感受的敏銳度。秘密樂器體現出優越的自發性,興趣成為孩子學習音樂的內在驅動,激發他們主動探知。演奏秘密樂器的每個人都很快樂,這是音樂慰藉的力量,在鼓勵孩子學習音樂之前,五味太郎先讓他們盡情享受音樂。全書雖然只有32頁,表現得卻是從一支獨奏到一場合奏,從一個小男孩到一場大游行,從曠野到城市的變化和擴張的完整過程。實現這些驚人變化的,正是音樂快樂的感召力。不斷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像吸鐵石一樣加入游行隊伍,就是五味太郎對音樂吸引力具體化的表達。五味太郎還擴展了音樂的認知象限,音樂被放生回生活中。信手拈來,隨性也喜悅。他拆除了藝術的大門,讓音樂傾瀉而出,自由流動起來。嵌入生活的隙縫,并且煥發出蓬勃的生機。當然,五味太郎式的不插電音樂也有其獨特的門檻——感受和想象。喚起孩子內心的激情,而不是灌輸教誨或樹立榜樣,展現音樂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帶給人們淋漓的快樂,而不局限于為了登上舞臺要流多少汗水和眼淚。五味太郎堅持為孩子快樂而畫繪本的創作理念,《我的嘴巴是一支口琴》也自然而然與其他勸導式、榜樣式的音樂啟蒙讀物區別開來。首先,請享受音樂。邏輯思維一篇談論音樂教育的文章提到,“音樂教育,說到底是一種愛的能力的教育。這是在社會生活中完成的,一個人自我邊界的擴展,既可以通過工具,比如說樂器,更重要的是通過和他人的互動,和他建立起穩固而和諧的關系。”嘴巴是一支口琴的封面人物,從一個在曠野里獨自演奏的小男孩,變成了唱進城市的大游行人潮中的一員,正是通過音樂拓展了自我的邊界。而這場浩浩蕩蕩的音樂游行也是由他而起,和五味太郎其他作品中的孩子一樣,小男孩不僅被賦予了生動的想象力,也是責任的擔當。
我的嘴巴是一支口琴 內容簡介
嘴巴是口琴,肚子是大鼓,胳膊是三角鐵,腳是喇叭,大家的身體都變成了樂器,聚在一起開音樂會。五味太郎用人們的各種體態和動作模擬多種多樣的樂器,讓孩子在豐富的聯想和肢體的搖擺中,親身體驗演奏樂器的樂趣。音樂也因此充滿了親和力,從室內走到大街上,讓人們快樂地相聚。
我的嘴巴是一支口琴 作者簡介
五味太郎 1945年出生于東京,畢業于日本桑澤設計研究所工業設計科。27歲創作繪本以來,五味太郎至今已出版400多部作品,代表作有《小金魚逃走了》《小牛的春天》《大家來大便》《爸爸去哪兒了?》《我的創意繪本 五味太郎50%》等。作品在日本非常暢銷,多部創下重印上百次的記錄。同時,許多作品被數十個國家引進,積累了全世界范圍內、各年齡層的廣大忠實讀者。小金魚、鱷魚和牙刷等繪本形象風靡、深入人心。曾獲得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插畫獎、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