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庚裕良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262472
- 條形碼:9787501262472 ; 978-7-5012-624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庚裕良文集 內容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庾裕良研究員長期從事中法戰爭史研究,本文集收錄了作者相關研究成果、散文數十篇,幾乎涵蓋了作者對中法戰爭的全部深入系統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中法戰爭史研究的學術空白。本書較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歷史素材不僅來自國內史籍,還翻譯了大量法國歷史檔案,通過中外史料互證,基本還原了100多年前中法戰爭的歷史原貌。作者后半生投入大量精力于中法戰爭史法文史籍的翻譯和編輯工作,相較英文等外文史料,尤為珍貴,作者取其精要匯成本文集,實為學術精華。
庚裕良文集 目錄
一、簡要的歷史回顧
二、中越宗藩關系的由來和演變
三、清阮宗藩關系與中法戰爭
試論中法戰爭中清阮宗藩關系的實質和作用
一、清阮宗藩關系的建立和演變
二、清阮宗藩關系在中法戰爭中的作用
三、清軍代越守土,有利于抗法斗爭
論清廷援越抗法戰爭的性質和失敗原因
一、清廷援越抗法戰爭的時代背景
二、清廷援越抗法戰爭的性質
三、清廷援越抗法戰爭失敗的原因
論清政府在中法戰爭中的策略
一、保藩固圉是應付邊疆危機的有力措施
二、對法宣戰維護了國家尊嚴
三、乘勝議和是阮氏王朝投降附敵的惡果
敗后宣戰與乘勝議和——試論清政府馬尾、鎮南關戰役后的策略
一、把握總的趨向作好具體分析
二、對法宣戰,是維護國家尊嚴、反映中國人民反帝意志的正確決策
三、乘勝議和,是阮朝政府投降附敵造成的惡果
試論清政府在中法戰爭中的外交策略
一、對法國的斗爭
二、對越南阮朝的支援
三、與列強周旋
李寶談判的由來、實質和影響
一、李寶談判的背景
二、李寶談判的內幕與實質
三、李寶協議的評價
鎮南關-諒山戰役芻議
一、戰役前的政治局勢和軍事部署
二、鎮南關-諒山戰役的戰略目的及兵力部署
三、戰役勝負的關鍵
四、鎮南關-諒山戰役的影響
中法馬尾戰役芻議
一、馬尾戰役的主要矛盾
二、馬尾戰役的背景和地位
三、馬尾戰役的策略和戰術
四、馬尾戰役的評價
鎮海保衛戰芻議
一、法國遠東艦隊的由來、目標和影響
二、鎮海保衛戰的經過
三、鎮海保衛戰的功績和啟示
中法戰爭史研究概述
一、資料的收集整理與考訂
二、學術活動及研究概況
三、有待深入探索的一些問題
四、共同努力將中法戰爭史研究引向深入
中法戰爭史研究綜述
一、建立科研機構,收集整理史料
二、學術研究活動
三、學術研究進展及有待深入探索的問題
中法戰爭史究研中的幾個問題
一、如何將中法戰爭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作具體考察
二、如何論述中法戰爭期間的中越關系
三、如何反映中法戰爭的錯綜復雜過程
中法戰爭史學術討論會綜述
一、中法戰爭史研究的概況和建議
二、中法戰爭的性質及宗藩關系
三、中法戰爭中陸海戰場的關系和影響
四、隨著研究的深入,列強在中法戰爭中的影響,越來越引起重視
五、中法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中法海戰
**節 戰爭態勢
一、法國的訛詐政策和侵略意圖
二、法國遠東艦隊的組建和作戰方針
三、清政府的御敵策略
第二節 基隆小勝
第三節 馬尾慘敗
第四節 基隆、淡水抗法作戰
一、基隆失陷
二、淡水大捷
三、基隆困敵
第五節 海上封鎖與反封鎖斗爭
一、石浦沉船
二、鎮海保衛戰
第六節 澎湖失守
第七節 中法海戰的影響
巴斯蒂夫人來南寧交流學術經驗
試論黑旗軍
一、黑旗軍的由來
二、黑旗軍的功績和影響
三、黑旗軍的性質和局限性
四、黑旗軍被迫回國
黑旗軍援越抗法的功績永放光芒
一、民族的災難、時代的召喚
二、偉大的功績和深遠的影響
三、中越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是殖民主義者的挑撥離間所撼動不了的
評價黑旗軍歷史功過的幾點意見
一、黑旗軍避居越境的目的和地位
二、黑旗軍的性質、思想和立場
三、黑旗軍在抗法斗爭中的功績與過失
四、黑旗軍被迫回國的主客觀原因
緬懷劉永福“為中國捍邊,為越南平寇”的英雄業績
一、關于加入農軍的動機、性質以及脫離吳亞忠的問題
二、關于接受阮、清王朝封職、軍餉,喪失農軍獨立地位問題
三、關于奉調回國,擔任南澳總兵官問題
四、關于赴臺抗日、辭印、和談、潛逃問題
西林教案
一、歷史背景
二、馬賴潛入西林
三、馬賴在西林的罪行
四、馬賴觸律被殺
五、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六、西林教案的性質和影響
貴縣三板橋教案
一、貴縣成為傳教基地
二、時代背景
三、法國傳教士在三板橋的罪行
四、教案的經過
上思教案
一、法國傳教士在上思的活動
二、上思教堂成為暴亂指揮所
三、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
凌云縣樂里教案
一、天主教傳入樂里
二、時代背景
三、傳教士橫行霸道
四、游維翰為民除害
五、游維翰被害
永安教案
一、永安州的歷史沿革和斗爭傳統
二、羅天生引狼入室
三、蘇安寧在永安州的罪行
四、教案的經過
五、教案的結局
結論
《廣西會黨資料匯編》前言
師范永垂——懷念羅爾綱先生
一、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二、站穩腳跟,再發議論
三、立足廣西,面向全國
四、堅持真理,不拉山頭
牟安世先生與中法戰爭史研究
一、搜集整理史料是當務之急
二、做好學術交流是重要戰略
三、關于李福談判及“天津協議”的評價
沉痛悼念鐘文典教授
七五初度感懷
七八初度感懷
八秩初度感懷
八五初度抒懷兼謝親友
九一初度抒懷
九二初度感懷
九三初度感懷
九四初度有感
懷念張云逸校長及革大校友
賀雷猛發教授五卷大作出版
祝賀盛加讓同志九秩大壽
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及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感懷
歌頌中共十八大以來光輝業績
后記
庚裕良文集 節選
《庾裕良文集》: 自從中唐發生安史之亂后,中國這個泱泱封建大國開始走下坡路了,到了宋代,為了對付新崛起于北方的契丹族的威脅,被迫將防務重心北移,從而放松了對南方的控制。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越南丁部領統一各郡,建立了瞿越國,自號大勝。但為了應付內部及周圍的敵對勢力,他仍須借助宋皇朝的聲威,于是向宋皇朝請封為交趾郡王,是為越南脫離中國封建王朝而獨立建國之始,同時也是形成中越之間以大控小、以弱附強的宗藩關系的開始。 宗藩關系,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從表面上看,藩屬國的國王必須由宗主國認可冊封,而且定期向宗主國進貢和覲見,似乎宗主國對藩屬國的控制很嚴,但從宗主國絕少干預藩屬國的政治、經濟、內政、外交的實際情況分析,則不難發現這種降尊事大的從屬關系不過是偏重于表面形式的政治聯系,或者說是一種禮儀性的交往。從宋開寶初年到清光緒中葉,中越宗藩關系保持了九百多年,其中經歷了數不清的冊封、朝貢,但究其實,許多堂皇的冊封往往都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主動權并不完全操在宗主國之手。例如,公元979年,黎桓篡奪了丁氏政權,開始,宋王朝曾派兵為丁氏撐腰,后因出師不利,只得接受黎桓的謝罪表,封他為交趾郡王,甚至當黎桓起兵侵犯邕州時,也以睦鄰為重,不加討伐;又如公元1009年,李公蘊奪取黎氏政權,遣使請封,宋王朝便照封不誤,后來李朝乘虛攻陷欽、廉,圍攻邕州,屠殺并掠走數十萬居民,宋王朝被迫發兵聲討,但當李朝遣使“服罪”后,便立即罷兵修好,還允李朝之請,將邕轄廣源州相贈。由此可見,宗藩關系中的不平等性質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但會隨著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間實力的變化而增強或削弱,甚至還會出現藩屬欺凌宗主的情況。 13世紀中葉,元蒙入主中原,不久便開始對周圍諸國展開了歷史上罕見的軍事討伐,交趾也因此屢遭兵燹,不得不在強大的兵威下屈服稱藩,被迫一再聲明要世守職貢。盡管這次黷武擴張風暴的形成原因尚有待深入探討,但有一點應該肯定,即當時的中國各族人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368年朱明王朝建立后,曾為了維護越南的正統而派兵人越扶持陳氏王朝,助剿反陳的黎氏,后又以陳氏無后,便將藩封三百多年的安南改由明王朝的地方官布政使司管轄;永樂年間,黎利起兵反對明王朝對安南的直接統治,明王朝見黎氏已實際控制了安南局勢,便照例承認既成事實,封黎利“權署安南國事”,后來又先后承認了莫氏的篡權及黎氏的復辟。 清廷取代明王朝后,越南黎氏王朝主動向清廷繳送明王朝所賜敕印,要求給予新的冊封,康熙皇帝遂將安南都統使司改為安南國王。乾隆年間,阮光平推翻黎氏政權,建立了阮氏王朝,并請求清廷冊封,清王朝不記援黎兵敗之仇,不但循例照封阮光平為安南國王,而且賞賜有加。嘉慶七年(1802)阮福映雖然是借法國兵推翻了阮光瓚,自稱嘉隆帝,但為了取得合法的統治地位,他也不得不援舊例向清王朝請封,并圖謀要求將國名改為“南越”。但嘉慶皇帝十分清醒,沒有被奇異的貢品和動聽的諛辭所迷惑。他一面下詔嘉獎阮氏請封的悃忱,一面又將所請國名由“南越”改為“越南”,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同時在冊封詔書中明確指出:漢時趙佗的南越國疆域甚廣,兩廣亦在其中,而阮福映所領不過是交趾故地,其所封之地在百越故地之南,以越字冠于上,乃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乃表其新賜藩封,不致與古南越國相混淆,字義亦屬吉祥。①這一封賜,固然是越南國得名之始,這一明諭,也是區分趙佗帶領嶺南各族人民創建于漢初的“南越”,與阮福映領導安南各族人民創建于清代中葉的“越南”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的界線。由于歷史的原因,漢初趙佗的南越國疆土曾包括交趾北部,但交趾自970年獨立建國后,九百多年來一直活動在印支半島的交趾故地;即使阮福映的實際領地也只限于這個半島的中北部。既然如此,當然就沒有理由沿用兩千年前的“南越”國名造成混亂。 ……
庚裕良文集 作者簡介
庾裕良,字嶠粟,1924年8月17日生于廣西靈川,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51年畢業于廣西人民革命大學政治學院,1960年起從事中越近代關系史、中法戰爭史研究,廣西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中法戰爭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著作(含合著)有《廣西人民反洋教斗史》《中法戰爭調查資料實錄》《廣西會黨史資料匯編》《廣西宗教資料匯編》《中法戰爭史論文集》1-6集,以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中法戰爭》(1-6冊)、《廣西著名企業創業史》(1-6冊)、《中國海軍史》、贛湘粵桂《庾氏志》等,曾獲多項廣西社科系列一、二、三等獎及全國圖書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