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共情力與同理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9859
- 條形碼:9787508099859 ; 978-7-5080-998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情力與同理心 本書特色
如何釋放內心壓力,建立融洽持久的人際關系 35堂情商修煉課,激發共情天賦,讓你成為受歡迎的溝通高手 如果你時常感覺自卑、憤怒、孤獨,與周圍格格不入,請翻開這本書,它會幫你找到自我的意義,獲得感受愛和表達愛的能力 ★ 內容清晰全面35堂情商修煉課,全方位解讀共情力與同理心的含義、表現、作用、類型、實施方法和錯誤應用,激發共情天賦,讓你成為受歡迎的溝通高手。 ★ 案例直觀生動本書援引影視作品和生活案例,直觀展現共情力與同理心的應用和操作,為處于巨大壓力和人際困境中的人們指引方向。 ★ 分析簡要精準立足于社會現實,并參考眾多經典理論、研究與調查,對共情力與同理心在心理成長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實踐原理做出專業化的分析與指導。 ★ 方法高效易行針對具體生活案例進行分析和解答,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人們釋放壓力,增強情感力量和溝通優勢,不斷獲得自我發展。
共情力與同理心 內容簡介
本書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 佐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現象, 通過對共情力和同理心的本質、意義、類型和操作方式的解讀, 幫助大家修復人際關系, 釋放心理壓力, 體會更加多彩的快樂人生。主要內容包括: 增強我們的感知能力 —— 共情力 ; 了解自己的共情天賦 —— 共情類型等。
共情力與同理心 目錄
**章 增強我們的感知能力——共情力
共情是天賦,也是能力 002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008
共情力讓愛更長久 014
用共情力去讀懂他人的心思 021
第二章 了解自己的共情天賦——共情類型
可傳遞的身體疼痛 026
深度交流帶來的孤獨感 032
帶著理性與他人產生共情 038
敏銳地感受自然界 046
第三章 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共情式傾聽
將注意力集中到對方身上 052
走出自我為中心的視角 057
走進他人的感受 063
傾聽的四個層次 066
心理上互換位置 074
第四章 錯誤的人際互動更易使人陷入壓力中——共情障礙
共情力過強帶來的煩惱 082
情感連接與共情力發展 090
沒有情感的共情力 094
將他人視為物品 100
過山車般的情緒 104
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 110
警惕共情力被惡意利用 116
當共情力遭遇偏見 122
第五章 讓我們彼此相連——同理心
根植于人性之中 130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137
與他人心靈相通的能力 141
同理心讓自己感覺更好 147
后天訓練出的同理心 154
權威下的服從心理 159
阻斷情感反應的距離 165
同理心的局限 174
第六章 挑戰錯誤的認知——同理心的療愈作用
打開自我察覺之門 182
競爭觀念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 192
社會支持的強大療愈力 200
第七章 走出自我,走進他人內心——改變人際關系
情緒強大的裹挾力 212
你對我敞開心扉,我對你坦誠相待 219
拒絕迅速評判的認知傾向 230
共情力與同理心 節選
走進他人的感受 趙曉是一名高三學生,*近她媽媽發現她總是悶悶不樂,經常坐在自己的房間里發呆不說話,媽媽很擔心趙曉的情況,就問她是不是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事。壓抑了好幾天的趙曉在媽媽的詢問下,忍不住將心中的苦悶傾訴了出來。原來,趙曉*近和好朋友鬧了點小別扭,心里很煩。趙曉本以為會得到媽媽的勸慰,或者媽媽給自己出個主意,可媽媽的反應卻很不屑。在趙曉媽媽看來,高三學生應該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根本不應該為這點兒小事煩惱。表達完自己的不屑后,媽媽還叮囑趙曉不要因為這點兒小事影響學習。 趙曉遇到的情況十分常見,許多家長都與孩子存在交流問題,因為大多數家長無法聽進去孩子的話,每當孩子表達自己的煩惱時,家長總是心不在焉地聽,一些家長甚至不等孩子把話說完就打斷,然后對孩子進行評論。在許多家長看來,孩子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煩惱,而在他們看來這些小事根本算不上煩惱。所以當孩子傾訴自己的煩惱時,家長通常三言兩語就把孩子打發了,還會特別交代孩子將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在親子關系中,家長如果想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就必須學會共情式傾聽。共情式傾聽能使家長和孩子相互理解,如果家長都像趙曉的媽媽一樣,孩子就會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不懂得自己的心思,甚至會覺得家長根本不關心自己。在溝通過程中,傾訴很容易做到,傾聽也較為容易,可真正的共情式傾聽卻很困難。 共情式傾聽意味著自己要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方身上。傾聽者不僅要理解對方的意思和想法,還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對方產生共情,深入對方的內心,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情感。 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共情式傾聽者,就必須向孩子傳達一個信號,即自己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所說的話,去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這對于許多家長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家長在與孩子相處時,通常會只顧自己說,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判孩子的言行,而不是放低姿態,多聽孩子表達、傾訴。家長除了要通過孩子的表達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外,還要注意孩子的情緒。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趙曉的媽媽聽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只是女兒在和好朋友鬧矛盾,可她沒有注意到女兒的情緒,她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鬧矛盾這件事情,所以她覺得這只是件不值得在意的小事,可正是這件所謂的小事讓趙曉苦悶了好幾天。只有在傾聽中多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家長才能更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 我們如果想要做到共情式傾聽,就需要在傾聽的時候時刻與對方保持眼神交流,身體前傾,而且在對方表達完畢后,重述一下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以確定自己是否理解有誤,也讓對方確認自己是否正確理解了對方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家長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好不要躺在沙發上,因為這會讓孩子覺得家長高高在上,不利于溝通的進行,而且等孩子說完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后,家長要確認一下他的感受,而不是簡單地評判或斥責。 共情式傾聽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走進他人的感受,了解對方。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充分表達的機會,而這恰恰是我們了解對方、調整自己視角的機會。
共情力與同理心 作者簡介
葉鴻羽 知名心理作家,心理咨詢師,致力于心理學科普讀物創作,尤其對大眾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品有《怪癖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心理學與心理暗示》等,其作品長期占據心理學圖書暢銷榜,深受讀者喜愛。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