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女性消費:未來商業風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812542
- 條形碼:9787520812542 ; 978-7-5208-1254-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女性消費:未來商業風口 內容簡介
近年來,女權運動在世界各國都非常活躍,在為女性爭取“權利”方面也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拋開廣義的女權主義和女權運動,我們只談女性的消費權。 本書,不是讓男人成建制的向女性投降,投降意味著成為俘虜,并不是一個*佳解。下一個時代,可能是男性在商業領域集體向女性投誠的時代,在女性的世界里,誰打敗誰,誰勝誰敗的問題是不存在的,她們更渴望的是帶著真心實意和情感的投誠。男性應該帶著自己*好的創造力來投誠。畢竟,未來必將進入一個更加巨大的新分工時代,男人創造,女人消費,兩者配合才能夠創造出一個更繁榮的互聯網經濟時代。
女性消費:未來商業風口 目錄
1. 女性思維就是互聯網思維/2
2. 服務營銷時代的到來/6
3. 正在被摧毀的“鋼鐵直男型公司”/9
4. 正在崛起的母型企業/12
5. 女性崛起是時代的決定性轉變/15
6. 女性更加擅長商業過程服務/19
7. 不敢拋棄存量的公司沒有未來/22
8. 互聯網:生產工具和消費工具合一/27
第二章 消費決策權是市場制高點/31
1.“她消費”時代:女性已經主導消費市場/32
2. 80%,服務型經濟的未來/36
3.需求碎片化,需求粉塵化/39
4.企業家看女性消費權崛起/42
5.女性引導非剛需消費/45
6.泛流量已經是過往,精準流量才是未來/48
7.正在加速的消費側新結構化/50
8.家庭和銷售場所合一/53
9.針對女性的商業模式更有價值/56
第三章 小合伙人/61
1.私域流量是新的暴風眼/62
2.以口碑為核心的新運營系統/68
3.打造市場信任的新界面/71
4.一人一媒體,一人一公司/75
5.人格體品牌與局域差異化/78
6.傳統的組織架構正在離散/81
7.生產和銷售已經分離/84
8.人人都是小合伙人/87
第四章 新生產力:視商時代正在到來/91
1.大視頻時代帶給女性的機會/92
2.所有的內容都值得用視頻重做一遍/96
3.人性不笑膚淺,高顏值會產生“溢價效應”/100
4.個體崛起,跟使用媒體的效能成正比/105
5.內容審美主導用戶分流/108
6.可持續“網紅”才有未來/111
7.抖音只是視商時代的開局/114
8.垂直服務:越多元的社會越需要找身份/117
第五章 視商應用實踐/121
1.工具普及,人人可以做視商/122
2.裂變是新媒體運作的主流/124
3.不帶IP的企業家,產品不走心/127
4.有用有趣有品的逆向盈利模式/131
5.用戶娛樂+文化體驗/134
6.人帶貨:人格化IP驅動/139
7.討喜、討好和情感營銷/142
8.媒體矩陣和自主新渠道/146
9.帶著用戶一起玩/150
第六章 女性逆襲時代,未來大幕開啟/155
1.商業IP化進程不可逆轉/156
2.內容社區是商業體驗的新場景/159
3.女性多角色領導力/163
4.打造網絡孿生生命體/166
5.消費將是一個長長久久的過程/169
6.社交電商是個大趨勢/172
7.達人如何走向資本市場/177
名詞解釋/181
附錄 / 184
后記 /192
女性消費:未來商業風口 節選
**章父型企業和母型企業 1.女性思維就是互聯網思維 女性思維就是互聯網思維,早在2012年,時任《互聯網周刊》主編的姜奇平就提出了這一觀點,并發表了《互聯網的女性主義特征》一文,在這篇頗有知名度的文章中,姜奇平寫道:“女性只是改變自己,世界并不會發生質的變化;女性對互聯網的實質性影響在于,通過推動互聯網的女性主義特征的形成,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 作為中國剛接通互聯網的第二年就上網的為數不多的女性,卜衛對此有著更為清醒的認知,“婦女要想獲得性別平等,就必須學會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絡”,卜衛一連寫下了三個標題:“網絡開始女性化”“網絡需要女性化嗎”“誰來女性化網絡”。時至今日,卜衛曾經的疑問已經有了明確答案。 今天,不管是從世界范圍來看,還是從國內情況來看,女性早已經悄然無息地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導者”,她們是網購的主力軍,是社交網絡的頻繁使用者,在汽車這一傳統男性優勢市場,中國女性的消費也已經超過了男性,美國的*新調查顯示,成年女性游戲玩家已經超過了未成年男性,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在男性消費者占據優勢地位的游戲界,女性的地位也在“逆襲”。 仿佛一夜之間,女性就已經成為互聯網商業的**動力。作為*大的消費群體,女性的思維、需求、審美、購物體驗等對整個互聯網商業供應端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商家們開始有意識、有針對性地用女性思維去開展商業活動,以便贏得更多女性消費者的認可。 “互聯網思維就是女性思維”,北京大學電子商務總課題組主任,著名電子商務專家、網絡營銷專家、微商與社交電商專家海科老師,在多次關于社交新零售的演講中表示:“新女性知道自己要什么,適合什么。因此時下*火的社交電商:顏如玉、傳奇今生、蘑菇街、聚美優品……乃至泊玉泉小淘米、京東芬香等,都是為女性打造的。” 事實上,傳奇今生的成功就得益于“女性思維”,社交新零售專家海科老師在談及成功案例分享時,和大家分享道:“傳奇今生的用戶80%是來自一線城市、年輕白領的女性。可以說,正是像李怡萱、香香公主這樣的新女性。她們在想什么,她們的消費習慣,對我們至關重要。傳奇今生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女性垂直社交電商。” 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正在以“女性思維”為核心,重新搭建自己的商業帝國,女性的思維、語境、交互方式對于商業活動來說都變得至關重要,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所有互聯網企業*后都會成為女性思維企業,不能及時轉變經營思維的企業,注定會像蔣方舟《精英決定去死》一文中所寫的那樣,不得不面對“階層”的沒落。 互聯網思維的特征是連接、互動、分享、扁平、關系、去中心化,這與女性與生俱來的思維特質是不謀而合的。女性主義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更關注當下自我的感受、自己的認知,關注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與周圍人或物的聯系,追求去中心化的體驗。 以知名社交軟件FACEBOOK為例,它把大家聯系在一起的紐帶不是理智,而是情感。在情感方面,女性顯然比男性更如魚得水。在《為什么婦女統治互聯網》中,AileenLee指出:女性是社交網站的主要用戶,她們比男性在上面多花了30%的時間,而移動社交網絡的使用者55%是女性。女性占領了互聯網上*主要的生意場。 “用戶只會抱怨,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實際上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說明了一個事實:在互聯網的熏染下,用戶的女性主義特征越來越突出,即在人們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之后,更在意產品的情感屬性,更追求產品之于個人品味的意義。 在《微信背后的產品觀》演講中,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指出:產品經理應該“放棄理性思維,更應該依靠直覺和感性,而非圖標分析。產品經理應該是一個文藝青年,而非理性青年。”在張小龍看來,情感的濃度越高,產品的粘性越大,“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需要在極端現實主義和極端理想主義之間取得平衡,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一并接受下來,徹底去除其中的相對性,絲毫不會覺得其中的矛盾和沖突之處。” 在互聯網商業領域,邏輯和理性只會讓我們離用戶越來越遠。情感是一種只能感知、體察和揣摩,卻不能通過調研得知。“放棄理性思維”是一種必然,我們要懂得激活自己的潛在感性思維。 在笛卡爾時代,中心化的主體是物質化的,但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商業的主體已經被去中心化的自我所取代,精神需求正在主導新的龐大消費市場。整個世界都進入了一個“物輕情意重”的新時代,商家僅靠單純的售賣商品已經遠遠不足以生存,一斤商品附加十斤情感才是明智的做法。 人們到底把什么樣的自我,投射到符號構成的人生大屏幕上。這是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遇到的新問題,女性更善于向互聯網投射自己的內心和形象。在社交媒體上,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表達,但與男性思維不同,女人描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目的并不是為了尋找一個解決方案,而是為了獲得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找到懂自己的人,享受到被認同的快樂。倘若用直男思維板著臉給女性提供解決方案,甚至一定要爭論出一個結果,那么顯然會得罪互聯網時代*大的消費者——女性。 在女性看來,有趣的,開心的遠遠要比男人以為的正確解決方案更吸引人,同理,在互聯網商業領域,能讓女性開心的商家才是好商家,才是她們會毫不猶豫選擇的商家。女性在消費市場中的“金錢選票”是決定性的。要想在互聯網商業領域有所作為,你就必須讀懂女性思維,必須會思考女性現在的狀態,以創造一個狀態來引導一個狀態,不要談未來,不要談解決方案,要談兩個狀態之間的關系,不要談太多的目的,只要一種信任和溫暖的環境。 從購買行為特征上看,男性通常都是直奔目標,而女性更喜歡大量、豐富的逛街體驗,在女性消費權崛起的今天,體驗經濟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誰可以為廣大女性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優質的線上購物體驗,誰就會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在“供大于求”的過剩經濟中,女性消費者的“我買我喜歡”無疑已經成為商家突圍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女性思維的力量不可小覷,連馬云在納斯達克上市時都調侃說自己是3700萬女人抬進納斯達克的。所有互聯網企業*后都會成為女性思維企業,那些沒能成為女性思維的企業,結局早已經寫好,死在滾滾歷史洪流中是它們逃不開的結局。 ……
女性消費:未來商業風口 作者簡介
劉蕓暢, 本名劉芳,影視投資人和出品人,紅果IP孵化基地、紅果網紅學院聯合創始人。國內知名個人IP打造專家,內容營銷專家。曾長期擔任中國流行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市場副總監。任職期間,深度踐行粉絲經濟商業模式,研究藝人經濟規律,讓三十多人成為行業明星,并形成動態但系統性的IP品牌運作流程;作為好聲音團隊中的重要一員,被譽為“《中國好聲音》品牌價值塑造者之一”。其主導投資出品的電影《水墨大別山》享有休斯頓最佳導演獎。關注互聯網經濟和女性創業,對于服務型經濟、文化IP和可持續的創作型知識網紅(主播)有深入的理解。堅信溫暖、堅韌和分享是女性最有價值的創業特質,努力為女性創業創造出更好的路徑,更大的發展空間。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