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史記論叢:第十七集:二〇二〇年史記曲阜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2908
- 條形碼:9787520522908 ; 978-7-5205-229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記論叢:第十七集:二〇二〇年史記曲阜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 內容簡介
《史記論叢(第17集)(精)》是中國史記研究會第19屆年會成果專集,收錄論文60篇,分為孔子與儒學研究、《史記》文本與注釋研究、《史記》思想文化研究、《史記》傳記人物研究、《史記》文學藝術研究、新著評價等部分,本書內容豐富、觀點鮮明、角度新穎,半數論文出自中青年學者和博士研究生之手,表現了《史記》研究的后續力量。
史記論叢:第十七集:二〇二〇年史記曲阜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 目錄
從孔子到《詩大序》——儒家早期文學價值觀的建構
儒家“中和”思想與項穆《書法雅言》中的藝術辯證法
《史記·儒林列傳》與儒學敘事的次第升降
淺談《史記》對孔府檔案的影響
司馬遷評價孔子為“至圣”的八大理由
《史記》文本與注釋研究
《史記述贊》研究組論五題
《史記》徐廣注引書考
《史記音隱》佚文的注音方法與撰作時代
淺談日本學者奧田尊對《史記評林》的校訂
清代的《史記索隱》研究
《史記》思想文化研究
司馬遷人格思想的準確定位——韓兆琦先生“司馬遷人格思想超前說”述評
《史記·淮南列傳》辨疑——兼論汪春泓先生的相關論點和論據
《史記》與“隱君子”老子
司馬遷《夏本紀》與王權**之啟示
酎金奪侯的法家思維——封爵世襲與集權中央的矛盾與修正
《史記·伯夷列傳》析論三題
王安石史傳散文的翻案手法——以《史記》相關篇章為考察
《史記·陳丞相世家》“有主者”君臣對話的解讀
《史記》英語譯介研究
論《史記》在朝鮮半島的傳播與影響
談談《史記》多樣的軍事人物
論一代明君漢文帝
司馬遷的“英雄觀”論略
從《史記·外戚世家》管窺司馬遷的“天命”觀
論范增“望氣”及其政治策略
張良迎四皓助太子的策略思維
《史記》中的誠信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論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中的史家筆法
《史記·滑稽列傳》“滑稽”論
灼灼淮陰靈武冠世——論韓信“將、相、王、侯”的傳奇人生
功可名世惡足切齒——論李斯的人生悲劇
《史記》文學藝術研究及其他
《史記》情感論
《史記》中的再創作選評
杜詩引《史記》與詩史的相關性
《史記》虛詞的文學表達功能舉隅——以單音詞為中心
項羽之死的描述緣何真實生動
唐宋詩詞中的司馬遷形象
論詠史詩對《史記》“范蠡辭越”的接受
《史記》的文學高度
清代越南使臣詠豫讓
《秦本紀》對穆公形象的建構與意義——以故事重述為中心
撥開迷霧看李廣,透過飛將思馬遷——司馬遷與李廣形象的生成
兩個東方朔:從《答客難》文本變異看東方朔之史傳形象
歷代詩人對伍子胥形象的接受研究
雅俗承繼與共構:從史傳文學到《伍子胥變文》
論《史記》中《刺客列傳》《游俠列傳》對現代武俠小說的影響
史記論叢:第十七集:二〇二〇年史記曲阜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生,重慶市長壽縣人。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現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在中國歷史文獻學、秦漢三國史兩個學術領域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尤長于“三國史”與《史記》的研究,在學術界獨樹一幟,是建國以來第一個出版《三國史研究》與《史記研究》個人專集的學者。2011年獲中國史記研究會學術成就獎。出版學術論著十余種,主要有《三國史研究》《三國史》《史記研究》《司馬遷評傳》《史記論贊輯釋》《史記文獻研究》《史記精言妙語》《史記全本新注》《中國文獻學》等。主編《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人物評傳叢書》《資治通鑒新注》等二十余種著作,其中前兩種為高校教材。合著有《司馬迂一家言》等。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十卷。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