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新高考全程規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62337
- 條形碼:9787302562337 ; 978-7-302-5623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高考全程規劃 本書特色
新高考生涯教育的代表性作品,從新高考背景講起,全面分析新高考之于學生的學習、考試以及個人成長的影響,幫助高中生朋友早做規劃,**大學!
新高考全程規劃 內容簡介
2014年啟動的新高考改革,從考試到招生錄取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考試上,取消文理分科,采用“3+3”或“3+1+2”模式以及“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第二,教學上,聚焦核心素養,開展生涯教育,實施分層教育,讓真實學習真正發生。第三,管理上,選課走班迫使學校必須推行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由于師資水平、辦學條件和發展特色不同,課程的多樣化、校本化、網絡化方向是必然的。第四,招生錄取上,采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模式,按“專業(類)+學校”或“院校專業組”方式,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增加志愿填報數量。這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規模優選、涉及面很廣、難度很艱巨的一次改革。本書從個體成長與發展的角度,全面深刻地分析新高考的社會背景、改革內容、本質特點、應對策略。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都可將本書作為新高考的重要參考和行動指南。
新高考全程規劃 目錄
目 錄
上篇 新高考的背景與意義
1 問題:中國社會的選擇之困 2
1.1 源起與升學信息鴻溝 3
1.2 重分數輕規劃的社會現實 9
1.3 兩種教育觀的碰撞 15
2 反思:新高考改革的提出 21
2.1 新高考改革應運而生 22
2.2 選擇自由:避免規劃的斷層 28
2.3 范式:基于新的教育觀與生涯理念 34
3 生涯發展視野下的新高考 40
3.1 生涯發展將成為改革的本質任務 41
3.2 生涯發展的范疇與策略 46
3.3 全人教育:新高考改革的*終愿景 51
中篇 新高考的變革與理論支撐
4 多樣化:無選之選的終結 58
4.1 考試科目的變革 59
4.2 單一圖景向多元圖景的轉變 63
4.3 擴大選擇權:避免僵化與錯位 67
5 個性化:個人獨特價值的彰顯與適配 73
5.1 報考方式的變革 74
5.2 工具價值與內在價值的融合 78
5.3 個體的覺醒:建立信息對稱的心智模式 83
6 整體性:綜合素質的全面考查 89
6.1 選拔方式的變革 90
6.2 還原論向整體論的轉變 94
6.3 人的整體發展:唯分數論的終結 99
下篇 新高考全程規劃實務
7 新高考規劃的核心理念 108
7.1 自由意志:人的規定性的體現 109
7.2 生涯選擇: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性主題 114
7.3 自我實現:人生追求的高階目標 119
8 新高考備考的主要方法 126
8.1 以學教轉換為導向 127
8.2 以高考真題為核心 132
8.3 以知識復現為手段 137
9 新高考報考的基本原則 143
9.1 自我探索的方法與科學性 144
9.2 外部探索的“家族相似性” 152
9.3 信息匹配與生涯決策實施 158
10 新高考下的高中生涯規劃 164
10.1 選考科目:窮舉、排除、適配與優選 165
10.2 多元升學:全面籌備與路徑選擇 172
10.3 志愿填報:生涯發展的階段性結果體現 178
新高考全程規劃 節選
《新高考全程規劃》: 所以,在高考時,尤其是在高考報考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未來的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至少當下的選擇不能對未來形成限制和阻礙。生涯發展*重要的是一致性,高考只是我們學業發展中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高考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這猶如馬拉松比賽,我們要贏得全程,而不是贏在起跑線上。 為什么會出現重視分數,輕視規劃的現象呢? **,社會文化的務實與功利。中華民族是強調勤奮的民族,無論是懸梁刺股的故事,還是滴水穿石的寓言,都在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我們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加重視教育,但重視的背后是有現實目的和功利價值取向的。“學而優則仕”“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都是這種文化的體現。所以比較“務實”的分數自然受到歡迎,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比較“務虛”的規劃自然受到輕視,因為看不到立竿見影的價值。 第二,外部環境不支持。幾乎所有高中學生都有這方面的困惑和需求,典型的體現就是“學習沒有動力,比較迷茫”。解決“迷茫”問題不僅是心理學問題,還是社會學問題。這一現象的長期存在,主要是自我認識不清和外部探索不足造成的。高中階段學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沒有“閑暇時間”去做職業探索、生涯體驗,也沒有心情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這些事情看起來似乎都不太重要,還不如多做幾道題來得實在。加之,這件事情本身也存在復雜性和信息不對稱,所以學生干脆放棄,聽天由命。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社會還無法充分支持每一個個體進行自由選擇,更多的是生活選擇我們,而不是我們選擇生活,這也導致了“規劃無用”心理的出現。 第三,缺乏理想目標。不少人習慣了混日子,習慣了渾渾噩噩地活著。所以我們只能和學生談提分,和家長談排名,和學校談升學率。我們更關心眼前的利益,不太在乎內心愉悅所帶來的長期利益,而實際上這種錯誤思想帶來的短視行為貽害無窮,*直接的就是分數也會受到規劃的影響。 我們都相信選擇大于努力,但是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卻并非如此。我們在“努力”上花費的時間、精力要遠遠大于花費在“選擇”上的時間。因為“努力”帶來的好處是短期的、明顯的,而“選擇”帶來的好處是長期的、隱晦的。 僅僅有努力是不夠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我們不能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去任何地方都要首先明確目的地,比如外出旅游,我們不會出門之后再想去哪里,一定是在出發之前知道要去哪里,甚至會做好完整的旅游攻略。但在關乎人生發展的重大事項上,我們卻顯得格外盲目和隨意。很多學生在高考之前并沒有做詳細的“旅游攻略”,甚至都不知到要去哪。 對于高中而言,不僅僅有高中課本教學,生涯教育也是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有責任、有必要對高中生進行生涯教育。 ……
新高考全程規劃 作者簡介
姜萌 教育部創新創業導師庫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清華大學碩士;曾受邀擔任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生涯規劃顧問講師,出版有多本生涯規劃類暢銷書;作為生涯規劃專家,多次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級媒體專訪。 何樹德 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資深高考報考專家,中國高考規劃行業聯盟副會長,有十余年生涯咨詢和高考報考工作經驗,為數以萬計家庭提供升學規劃和生涯咨詢服務,累計培訓學業咨詢師3000余人。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