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東方編譯所譯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增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099531
- 條形碼:9787208099531 ; 978-7-208-0995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方編譯所譯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增訂版) 本書特色
寶潔(中國)四位前任品牌經理 傾力打造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 袁岳 專業評薦 如果說菲利普·柯特勒教授是中國營銷人重要的理論導師,那么寶潔就是中國營銷人與很多企業營銷重要的示范課堂。 作為一個合作者或者觀察者,甚至即使作為一個寶潔人,你能看到的寶潔往往都只是一個很有限的局部,而鮮少能觀察到它的運作整體,更不容易洞察其規范運作的表面之后的內在決策機制。而這恰恰是《品牌帝國:寶潔中國商戰傳奇》的貢獻,在這里你看到的圖畫更全面了,而且很重要的是,這圖畫不是講道道,而是結合真實的案例和大家一起透析究竟。 《品牌帝國:寶潔中國商戰傳奇》是本客觀的觀察與分析專著,它不是以一般性的介紹與正面肯定了事,而是也提出了一些看起來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寶潔并沒有過時,對于很多面向市場的企業來說,今天這《品牌帝國:寶潔中國商戰傳奇》為進行規范化運作與梳理提供了很具操作性的指南,同時也具有具體比較性的鑒別工具。 看完《品牌帝國:寶潔中國商戰傳奇》,你會把對寶潔的崇敬之心轉變為平實的吸收揚棄之心。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 袁岳
東方編譯所譯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增訂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迄今為止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間合作問題進行研究的很為全面、擁有影響的著作。作者認為靠前制度的設計能夠促進利己主義政府間的合作,分析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合作得以發生的靠前制度(或者靠前機制)的作用,以及隨著美國霸權的衰落,這些靠前機制的演變情況。
東方編譯所譯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增訂版) 目錄
解讀《霸權之后》
——基歐漢與國際關系理論中的新自由制度主義
中文版前言
2005年版前言
1984年版前言
**部分 問題與概念
**章 現實主義、制度主義與合作
第二章 政治學、經濟學與國際體系
第三章 世界政治經濟中的霸權
第二部分 合作與國際機制理論
第四章 合作與國際機制
第五章 理性選擇與功能的解釋
第六章 國際機制的功能理論
第七章 有限理性與自我利益的再界定
第三部分 實踐中的霸權與合作
第八章 戰后時代的霸權合作
第九章 霸權機制的不完全衰落
第十章 消費國石油機制(1974-1981年)
第四部分 結論
第十一章 制度的價值與多變的代價
參考文獻
譯后記
東方編譯所譯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增訂版) 節選
針對1973年的石油禁運及油價上漲,工業國的**反應與其說是合作的,不如說是混亂不堪。1973年沙特對荷蘭實行經濟制裁,其他歐盟國家則紛紛以*快速度與之拉開距離,并將親以色列政策束之高閣。英、法兩國還對其所屬石油公司施加壓力,企圖得到優先石油供給,德國則憑借支付自由市場高價以自保。同時,日本改奉親阿政策,以博取優先供應,日本政府及公司還游說各大石油公司,以求得平等對待(Stobaugh,1975,pp.188-192)。 1974年初,美國召集主要石油消費國舉行了一次會議。下半年,與會16國(引人注目的是法國不在其中)共同加入由美國領導的國際能源機構。該組織負責在未來發生石油危機時監督緊急共享體系的發展,并通過限制各國國內需求和增加自身供給能力等長期措施,協助各國減少對原油進口的依賴。 經過成員國間一系列的討價還價,國際能源機構終于得以建立。美國重獲在石油危機中喪失了的外交主動權和領導地位。緊急共享體系是國際能源機構早期工作的重心所在。如果產油國卡特爾對該組織實行一致有效的禁運,則該體系將使美國從中獲益。但是當原油出現普遍短缺,或者因一次無效的禁運導致石油匱乏和油價上漲時(例如在1973年至1974年時的情況),該體系的有效運作將使完全依靠進口石油的國家直接受益,尤其是那些財力不足、無法哄抬油價以確保供應的國家。一旦發生不測事件,自身具有石油生產能力的國家,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將被要求為其他遭受災難性打擊的成員的利益作出某種程度的犧牲。作為回報,貧油國不僅需接受美國的領導,而且在1976年承諾接受每桶原油7美元的“*低售價”。一旦油價慘跌,這一*低限價將保障那些投資于國內石油生產的成員國免于損失(Keohane,1978)。 ……
東方編譯所譯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增訂版) 作者簡介
羅伯特·基歐漢(1941-)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的國際事務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美國政治學會前任主席,曾任斯坦福大學、伯蘭德斯大學、哈佛大學和杜克大學教授。著有《社會研究設計定性研究中的科學推理》(與加里·金和西德尼·維巴合著)、《權力與相互依賴》(與約瑟夫·奈合著)等。 蘇長和,男,1971年生,安徽巢湖人,博士,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首屆社科新人獎獲得者。曾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尚佩恩分校東亞與太平洋研究中心和瑞典隆德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外交事務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世界政治理論、中國政治與外交、國際組織。在國內外出版論著多部,論著多次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著獎勵。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