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動物眼中的人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9581
- 條形碼:9787521719581 ; 978-7-5217-1958-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動物眼中的人類 本書特色
你去過自然保護區嗎? 你曾經近距離觀察過野生動物嗎? 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這種寶貴的機會。幸運的是,透過 “動物翻譯官”的眼睛,我們看到了自然保護區中野生動物的真實生活景象;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筆下,動物與人類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被抽絲剝繭,我們開始重新認識“動物眼中的人類”。 ■□這是一部充滿野性氣息和深刻反思的“紀錄片”,也是親切、風趣、接地氣的野外考察筆記。 ■□野生動物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遠比我們以為的深遠。人類和野生動物該如何更好地共存?書中對人性的深入剖析令我們深思。只有深刻地理解人與動物的關系,才能找到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當人走進曠野觀察動物時,不要忘記:我們的一舉一動映在動物眼中。人類并不是地球的支配者。和萬千生靈一樣,我們只是地球生態圈中的一員。 你如何看待動物,動物可能正如何看待你。
動物眼中的人類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動物學和生態學領域的大眾科普作品,闡述了人和動物之間的復雜關系。這也是一部自然保護區動物觀察筆記,反映了一名動物學、生態學研究者對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相處的透徹思考。在人類認識動物的時候,動物也在認識人類。人類怎樣對待動物,動物就如何反饋人類。動物眼中的人類是怎樣的?保護物種的意義到底有多重要?野生動植物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人與動物的戰爭史如何影響了彼此的進化?為了適應人類,動物做出了哪些改變?我們又該做些什么,才能與它們和諧相處?立足于作者在白水河、唐家嶺、臥龍等多個自然保護區的一線考察經歷,這本書生動地講述了猴子、羚牛、野豬、水獺、蛇、松鼠、螞蟻、蜜蜂、大熊貓、貓頭鷹等各種各樣的動物與人類的互動,讓讀者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反思人類和動物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動物眼中的人類 目錄
推薦序 異化的動物與異化的人類
前言 野生動植物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
第1 章 白水河:從猴子到人類
第2 章 唐家河:人與動物的戰爭
第3 章 小寨子溝:敢于襲擊人類的動物
第4 章 老河溝:為了適應人類,動物也在學習
第5 章 王朗:人類導演的動物大戰
第6 章 神農架:自然界的生化危機
第7 章 白河:人類與鳥的千年恩怨
第8 章 汶川草坡:假如世界沒有蜜蜂
第9 章 臥龍:漸行漸遠的猛獸
第10 章 長青:叢林世界的溫存
第11 章 西雙版納:動物復仇記
第12 章 荒野新疆:只有荒蕪的土地,沒有荒涼的生命
第13 章 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后記 與禽獸為伍:我的科研和科普之路
參考文獻
動物眼中的人類 節選
【第2章 唐家河:人與動物的戰爭】 羚牛與人的和諧距離(節選) ■□2017年10月18日,我到達唐家河保護區,晚上住在水池坪保護站。院子里,一只松雀鷹在追趕大擬啄木鳥,羚牛就在對面覓食。吃過早餐,我坐著向導馬文虎的摩托,沿著公路而上。公路一旁的河邊有很多鳥兒,常見的有白頂溪鴝、紅尾水鴝、褐河鹀。紅尾水鴝尾巴不停地翹起,好像是在和人類打招呼。白頂溪鴝如同參加晚會的貴婦人,頭戴著一頂白帽,藍色外套,紅色連衣裙,紅白藍的搭配顯得老成而干練。與之相比,紅尾水鴝如同簡約的少女,散發著青春的氣息。 ■□摩托到達洪石壩時已經沒有路,我們沿著加字溝往前步行。沒走多久,發現一處糞便,我判斷這是羚牛的。隨著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羚牛的數量增長迅速。就在進保護區的路上,我坐在車里就瞅見10余只羚牛。羚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以集群方式生活在亞高山地區的森林生境中,與其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狼和豺是其主要天敵。如今已經很難找到狼和豺的身影,羚牛失去了天敵制衡。據馬文虎介紹,他工作25年來只見過兩次狼、一次豺。狼、豺減少給羚牛等食草動物提供了機會。再加上近來生態環境改善,羚牛的數量增長迅速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人與羚牛本來秋毫無犯,近來卻經常聽聞羚牛把人給“懟”啦。10 月17日晚上,在唐家河大酒店外的草坪上,有三只羚牛盡情地吃草,不知為何打了起來。早晨,客人出來后,看到酒店門口的羚牛不由得慌了,轉身就往酒店里跑,羚牛在后面追趕。客人慌不擇路,奔跑的時候鑰匙扣卡在酒店的玻璃旋轉門上,進退不得。危急時刻,馬文虎挺身而出,他不停地跺腳,嘴里發出聲響,這是以羚牛之道還治羚牛之身。此招果然見效,羚牛反而有些慌了。它看到兩條腿的人類竟然會它們老牛家的本領,轉身離開了。 ■□看到此處遍地新鮮的糞便,我不由得緊張起來,想象著如果我和羚牛在這密林中相遇,那會是怎樣一番場景。它將怎樣看待用兩條腿行走的人類?在這片土地上,它才是主宰。無論是在數量、體重,還是力量上,我都無法和它相比。羚牛脾氣大,體型龐大,近年來常有羚牛在路上攆人或下山闖入農舍撞人的報道。 ………… ■□在野外羚牛與人相遇的形式有三種:偶遇型,雙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遭遇;作死型,人先發現羚牛并主動接近;中獎型,羚牛先發現人。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思考下哪種后果嚴重些? ■□人害怕羚牛的同時,羚牛也害怕人類。在羚牛的眼中,人類是一種可怕的兩腳獸,和狼、豺沒啥區別。逃離危險區域是羚牛的主要防御策略,只有在所有和平的努力都不起作用的時候,攻擊才會成為無奈的選擇。這個時候,羚牛會主動迅速地向人沖去,一般沿一個方向沖撞后逃走。與成群的羚牛相比,單獨活動的羚牛攻擊人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當距離危險源很近時(不到5米)。距離產生美,人與羚牛(特別是獨牛)的距離越近,受到攻擊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然,羚牛與人也有和諧相處的時候。水池坪對面的山坡有一處平地,是被羚牛踩踏出來的。它們幾乎每天早晨都來這里。無利不起早,羚牛每天來是因為人類經常在此撒鹽。對羚牛而言,鹽是身體必-需的物質。當然,在野外它們有自己尋找鹽的渠道,會到一些含鹽的石頭上舔舐。不知道它們品嘗人類的食鹽時,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應該比自然界的純正多了。反正它們愛上了這種味道,否則也不會天天來。 ■□不僅是羚牛,毛冠鹿也是這里的常客,經常光顧院子。很多時候在人類認識動物的同時,動物也會認識人類。它們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比如我看到的這兩只毛冠鹿和保護區就頗有淵源。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發現了這塊地方,無意中走到了這個院子里(或許是好奇,或許是路過)。它們發現院子里有食物——剩菜殘羹,雖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香氣,這是自然界中享受不到的。膽大的毛冠鹿偶爾品嘗下,發現味道還不錯。后來,它們發現院子里有用兩條腿行走的動物,不知是敵是友。它們本能地警惕起來。再后來,它們發現這些兩條腿的動物并沒有傷害它們,就習以為常了。這或許就是毛冠鹿眼中的人類。 ■□在這片土地上,動物才是主宰。只有距離才能產生美,尤其是在中國絕大多數野生動物都將人類當作天敵的情況下,這種距離格外重要。
動物眼中的人類 作者簡介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蘭州大學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國際靈長類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從事瀕危動物的研究保護工作,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專業文章10余篇,科普文章200余篇。已出版10多部科普作品。其中《西域尋金雕》獲得第五屆梁希科普獎一等獎,《鳥國:動物學者的自然筆記》被上海教委推薦為中學生課外閱讀資料,《動物知道人性的答案》入圍2017年度中國好書獎《紅唇美猴傳奇》獲得2018年中國好書獎。中央電視臺"芝麻開門"欄目特邀嘉賓,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在中國科技館、國家動物博物館以及北京、重慶、成都、廣州、烏魯木齊等地開展科普講座100余場次,受到廣泛好評。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