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叢書成語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058707
- 條形碼:9787305058707 ; 978-7-305-0587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叢書成語故事 本書特色
語文新課標推薦讀本 緊扣教材,版本精良 注釋得當,閱讀無障礙 開拓學生視野,積累寫作素材
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叢書成語故事 內容簡介
《成語故事》(主編賈平凹)一書收錄了一百多個經典成語故事,如八仙過海、畫龍點睛、守株待兔、一箭雙雕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按成語首字讀音順序排列,以故事形式對成語的出處、典故、含義進行清晰明了的解釋,故事通俗易懂、內涵深刻、妙趣無窮,真實地再現了一段段傳奇往事和歷史遺痕。不僅有助于青少年讀者更好地理解成語的內涵,從而更好地運用成語,而且還能開闊視野,增長歷史知識,在輕松愉悅中獲取知識,可以說是青少年讀者的良師益友。
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叢書成語故事 目錄
杯弓蛇影
病入膏肓
半途而廢
百發百中
抱薪救火
不可同日而語
不可多得
不能自拔
不可救藥
不得人心
不寒而栗
不堪回首
撥云見日
草木皆兵
程門立雪
車水馬龍
從善如流
唇亡齒寒
乘風破浪
摧枯拉朽
滄海桑田
初出茅廬
打草驚蛇
大義滅親
大材小用
對牛彈琴
東山再起
東窗事發
對癥下藥
斷章取義
德高望重
飛沙走石
分庭抗禮
分道揚鑣
焚書坑儒
管寧割席
害群之馬
畫龍點睛
黃粱一夢
河東獅吼
悔之無及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揭竿而起
嗟來之食
竭澤而漁
聚蚊成雷
箭在弦上
開誠布公
刻舟求劍
口蜜腹劍
開門揖盜
口若懸河
老馬識途
樂不思蜀
洛陽紙貴
狼狽為奸
樂極生悲
樂此不疲
老當益壯
量力而行
毛遂自薦
門可羅雀
名落孫山
買櫝還珠
門庭若市
馬首是瞻
南轅北轍
怒發沖冠
破釜沉舟
撲朔迷離
千夫所指
千載難逢
請君入甕
氣壯山河
歧路亡羊
曲高和寡
孺子可教
人面桃花
入木三分
人人自危
人杰地靈
守株待兔
三顧茅廬
水中撈月
四面楚歌
四分五裂
四海之內皆兄弟
死不瞑目
駟馬難追
圖窮匕見
天之驕子
太公釣魚
圖謀不軌
退避三舍
亭亭玉立
探囊取物
談虎色變
痛心疾首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吳牛喘月
望梅止渴
亡羊補牢
五十步笑百步
未雨綢繆
危在旦夕
望塵莫及
望洋興嘆
心腹之患
胸有成竹
行尸走肉
先斬后奏
一竅不通
一箭雙雕
一衣帶水
一丘之貉
一字千金
一毛不拔
一鳴驚人
愚公移山
掩耳盜鈴
夜郎自大
言不由衷
鄭人買履
朝三暮四
自相矛盾
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叢書成語故事 節選
《成語故事/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叢書》: 八仙過海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 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這七男一女,都是本領高強的神仙。 一日,他們結伴同行,應西王母的邀請,去瑤池赴蟠桃盛會。哪知行至半途,被東海大洋所隔,只見巨浪滔天,波濤洶涌,擋住了去路。此時,呂洞賓提議:“各位同道,前面大海擋路,行路艱難,我們各人都拿出一樣法寶,丟人海中,方能平安抵達彼岸。” “呂兄言之有理!”諸位神仙一致贊同。“看我的本領!”**個站出來的是蓬首垢面、坦腹跛足的鐵拐李。他的法寶是一根鐵拐杖。鐵拐杖丟人海中,竟化作一葉龍舟,鐵拐李站立其上,杖如快艇,很快就過了東海。 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的族侄韓湘子也是神通廣大,曾經在初冬時節命令牡丹花花開多種顏色。他緊隨鐵拐李之后,拋出了花籃。說也奇怪,那花籃在海中滴水不漏,平穩如巨輪,韓湘子坐于其中也到達了彼岸。其余神仙也都不甘示弱,個個拋出了自己的法寶。呂洞賓的法寶是簫,呂洞賓騎在簫上,猶如騎在一匹駿馬之上。 藍采和的法寶是拍板,漢鐘離的法寶是大芭蕉扇,曹國舅的法寶是玉板,何仙姑的法寶是荷花,一個個也都神采飛揚地渡過了東海。 *奇的是張果老,這位曾被唐玄宗賜號“通玄先生”的五百歲高齡的老神仙,不慌不忙地從巾箱之中取出一只紙驢,說聲“變”,變成一只可愛的小白驢,張果老倒騎于驢背之上,浩淼的東海霎時就通過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詞即由此而來。 它比喻各人都有一套本領或辦法去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 【解釋】比喻人們在從事某種活動中,各自大顯身手。八仙:民間傳說中的八個仙人,即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 【想一想】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是哪八個人? 杯弓蛇影 【出處】《晉書·樂廣傳》:“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于前處,謂客曰:‘杯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頓愈。” 漢代有個名叫應劭的人,寫了一部書,叫《風俗通義》。這部書中有記錄他所謂“世間多有見怪驚飾以自傷者”的內容。“杯弓蛇影”就是寫他祖父應彬遇到的一件怪事。 有一年夏至那天,當縣令的應彬把主簿(辦理文書事務的官員)杜宣請來一起飲酒。當時,在喝酒那個廳堂的北墻上,懸掛著一張紅色的弓。正好光線折射,那張弓在酒杯中的影子在杜宣看來,就像是一條蛇在蠕動。杜宣見了,嚇得全身打起了疙瘩,再也提不起飲酒的興趣了。可這是在上司家里,又是七司請喝的酒,不敢不喝,因此硬著頭皮,勉強地喝了下去。仆人再給他斟酒時,他借故推卻了。 回到家里后,杜宣一想起酒杯里那條蛇,就渾身哆嗦,好像隨酒入口的那條蛇在肚中蠕動,覺得胸部和腹部疼痛異常,難以忍受,連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家里人十分焦急,趕緊請來大夫為他醫治。大夫用盡各種方法,讓他服用各種藥物,病情仍然不見好轉。 有一天,應彬因為有事,來到杜宣家中,發現他病得很重。杜宣便把那天喝酒時的經過情況說了一遍,并且堅持說,那條蛇現在還在腹中,他就怕這條蛇繼續在腹中作祟。應彬安慰了他幾句,就回家了。他坐在那個廳堂里苦思冥想,怎么也不清楚蛇是怎樣進杜宣酒杯的。 忽然,懸掛在北墻上那張紅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反復揣度,并坐到原來杜宣坐的那個位置上,取來一杯酒,同樣放在原來那個位置上。結果奇跡出現了:酒杯中有弓的影子,就像一條蛇在蠕動。應彬頓時大悟,立刻叫人用馬車把病中的杜宣接來。他讓杜宣坐在原來坐的位置上,斟了一杯酒,隨后指著杯中的“蛇”對杜宣說: “你說的杯中的蛇,只不過是墻上那張弓的倒影而已,并沒有其他什么怪東西,現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驗看了一會,果真如此,心情馬上輕松下來,病也很快痊愈了。 后來,人們用“杯弓蛇影”這一成語來比喻因錯覺而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解釋】以為杯中弓箭的影子是蛇。形容人太敏感,為了玄虛的事情而驚慌疑慮。。 【想一想】 “杯弓蛇影”含有“疑神疑鬼”的意思嗎? 病入膏肓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肓之上,膏之下,功之不可。” 春秋時期,晉景公病得十分厲害,派人四處求醫,但總也治不好,病情極其危險。后來聽說秦國有一位名叫緩的神醫,就忙派人去請。 在緩還未到來之前,景公恍恍惚惚做了個夢。他夢見有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問:“聽說緩的醫道十分高明,他來后將對咱們沒有好處,你說應該怎么辦呢?”另一個小孩答道:“不用怕,咱倆躲到景公的橫隔膜上面、心臟下面的那個地方去;那里是*安全的,無論多么厲害的藥物也無法危及到咱們,無法殺死咱倆。景公注定要死掉的。” 秦醫緩到來時,景公剛好從夢中醒來。緩仔細診斷了一下病情,然后搖搖頭說:“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 這話的意思是:大王的病情已發展到肓之上,膏之下,藥力無法達到,已無法醫治了。景公一聽,與夢里的情景正好相符。不久,景公果然死了。 【解釋】“病入膏肓”就是由這個故事演化而來的。意思是說,病源已進入藥力達不到的肓和膏之間。形容病情非常嚴重,無法醫治。現多用來比喻事情已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想一想】 “病人膏肓”中的“肓”能寫成“盲”嗎?為什么? ……
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叢書成語故事 作者簡介
賈平凹,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陜西丹鳳縣棣花鎮,一九七四年開始發表作品,一九七五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延河》《美文》雜志主編。出版作品有《賈平凹文集》二十四卷,代表作有《廢都》《秦腔》《古爐》《高興》《帶燈》《老生》《極花》《山本》等長篇小說十六部,中短篇小說《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錄》《天氣》等。作品曾獲得國家文學獎五次,即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另獲施耐庵文學獎、華語傳媒文學大獎、冰心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老舍文學獎、當代文學獎等五十余次。并獲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香港“紅樓夢·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作品被翻譯出版英、法、德、俄、日、韓、越文等三十余種。被改編電影、電視、話劇、戲劇二十余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