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太空密碼(普通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50399
- 條形碼:9787545550399 ; 978-7-5455-5039-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太空密碼(普通版) 本書特色
1、文津圖書獎獲獎作者、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教授的又一力作。2、根據本書內容攝制的優酷熱播視頻《太空十講》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度很好網絡視聽專題節目””中宣部‘學習強國App’網絡視聽展節目”。3、從宇宙大爆炸開始,以宇宙之名,為你鋪開一張不錯的太空知識網,幫你輕松建立太空認知體系框架,讓你在很短時間內掌握人類智慧精華。 4、這是寫給每個孩子的太空物理課,它用孩子理解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太空知識,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
太空密碼(普通版) 內容簡介
《太空密碼》是一部給孩子的天體物理學的入門讀物。作者從太空生活、宇宙大爆炸到優選宇宙的命運等方面多方面解讀宇宙,比如在太空中如何工作和生活,宇宙的起源,我們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量子物理中的量子力學等,而且用小故事、打比方的方式講解物理學知識,同時配上知識點和圖片,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在展現太空壯闊之美的同時,重溫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歷程,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太空密碼(普通版) 目錄
太空密碼(普通版) 節選
序優酷視頻《太空十講》并不是我次做的知識付費節目,在此之前,知乎邀請我做了音頻節目《淼懂物理學:理解世界的極簡指南》。不過,優酷邀請我做節目的時間是2018年夏天,比知乎邀請我晚不了多少。那時,優酷計劃做的是《科幻中的科學》。我對科幻并不陌生。2013年我就開始動手寫《〈三體〉中的物理學》了,這本書拖了一年才出版。再后來,我在超星視頻做了給大學生的通識課——《科幻中的物理學》。因此,我才期待和優酷的合作。后來,優酷改變了計劃,原因是它做了科技綜藝——《挑戰吧!太空》,所以把我的視頻節目改成了《太空十講》,這算是優酷知識付費比較早期的作品了。*近,《太空十講》經常榮登知識付費節目排名的榜首。于是,我就發出了疑問:為什么大家都喜愛太空?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從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起。大約75000年前的一天,印度尼西亞的多巴火山爆發,這使很多火山灰進入了大氣的平流層。這些火山灰造成了類似小行星撞地球的“冬天”,大批植物死亡。這次災難還蔓延到我們智人祖先生活的非洲,同樣,這里的大批植物和動物也死了,包括我們祖先賴以生存的那些野生植物和動物。很多人都死了,只有極少人幸存下來。于是,這些幸存的人不斷往非洲以外遷徏,就這樣,這些無奈的冒險家成為日后布滿整個地球的智人的祖先。這個故事來源于科學家對現代智人基因的研究。科學家驚訝地發現,所有智人的基因差別特別小,任何兩個黑猩猩基因之間的差別大于整個人類基因之間的差別。現在,我們可以設想,未來總有一天會出現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基地》中描寫的景象:整個銀河系布滿了智慧生命,而他們遙遠的家園正是卡爾·薩根描述的“暗淡藍點”— 地球。終歸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離開地球。也許是因為地球火山群爆發,也許是因為小行星撞地球。哪怕我們的科學技術發達到可以控制火山、小行星,然而不到50億年之后,太陽要成為紅巨星,這時候地球將不再適宜我們居住,所以我們要離開地球。晚離開不如早離開,所以,人類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航天時代。我國呢?2004年,我國開始“嫦娥”探月工程,計劃2025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2020年,我國將開啟探索火星的計劃。也許,我們每一個人的基因里都植入了對太空的向往?枴に_根說過:“如果我們的生存大計受到威脅,探索其他的世界將是我們的基本責任。”另外,差不多和薩根同時代的科幻作家拉里·尼文說:“恐龍滅絕是因為它們沒有太空項目,如果我們因為沒有太空項目而滅絕,那就是自取滅亡!碑斎唬找彩且粋十分險惡的地方,這也是《太空十講》 的主要內容。如何在太空生存?如何進食?如何方便?……你將 在本書中找到答案。過去20多年,科學家通過種種手段尋找一類叫“超級地球”的系外行星,他們成功了。在已經找到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不乏類似地球的行星。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適合人類移民的地方。當然,我們也許不會像好萊塢科幻電影演繹的那樣,成群結隊地乘坐飛船移民;也可能不會像《流浪地球》里那樣,“駕駛”地球離開太陽系。我們更有可能的是將人類的基因送到“超級 地球”。李淼2019 年 7 月 9 日于北京燕歸園
太空密碼(普通版) 作者簡介
李淼,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工程入選者。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1984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89年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波爾研究所學習,199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2012年從科學研究轉向科普和教育,著有《給孩子講量子力學》《<三體>中的物理學》《越弱越暗越美麗》《想象另一種可能》等科普暢銷書;在喜馬拉雅、博雅小學堂、知乎、優酷等平臺開設了廣受歡迎的音頻、視頻節目,優酷視頻《太空十講》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度很好網絡視聽專題節目”“中宣部‘學習強國app’網絡視聽展播節目”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