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黃仁宇全集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大字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7208
- 條形碼:9787510887208 ; 978-7-5108-8720-8
- 裝幀:78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仁宇全集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大字本) 本書特色
作者詳細敘述了威尼斯、荷蘭、英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俄國資本主義興起時的社會組織、經濟與經營模式,探究了資本主義思想體系的構成,預測了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向。
黃仁宇全集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大字本) 內容簡介
作者以“大歷史”之視野,縷析14世紀以來世界大變動的路徑,審視資本主義興起時的社會經濟與經營模式及其在各國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著重敘述西方資本主義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資本主義思想體系的形成過程,探討了中國社會的性質及今后的發展方向。
黃仁宇全集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大字本) 目錄
**章 問題的重心
第二章 威尼斯
第三章 荷蘭
第四章 英國
第五章 資本主義思想體系之形成
第六章 美國、日本和德國
第七章 法國大革命、俄國的十月革命和中國的長期革命
第八章 總結
參考書目
黃仁宇全集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大字本) 節選
中國未能產生資本主義之原委 我們既說資本主義不曾在中國產生,但我們也無法全部縷列不能產生的原因。一走獸有別于一飛禽,其間關系著兩方的組織與結構,不能僅以“沒有翅膀”作一切之解釋。以下提到兩方法制之不同,與其說是概括了不能產生的原因,毋寧說是在其重點上暴露著雙方組織與結構的差異,作為不能產生的證據。 諾茲及湯姆斯著有《西方世界之興起》,書中說及資本主義的推行,必使債務被尊重,合同必須強迫執行。他們也說:“不論主權誰屬,只能在安全、有秩序和在法律保護的商業路線、交易市場和契約關系之下,利潤才能增值。”他們不僅一再聲明私人財產權之重要,而且財產權還要“有效率”(efficient)。即使行使起來費力少而收效大,不致到處被留難,到處被阻滯而增加額外費用。 這樣一個條件如何能夠成為事實?光是立法詳盡還不夠。因為一項法律行得通,必有“社會上之強迫力量”(social compulsion)為之作張本。也就是十之八九的情形,人民能夠而且愿意照立法的條文行事。其條文不是合法(legal)(即一直有成例可援),就是公平(equitable)(中國人常說合乎情理)。所以法官若開庭指正一二,甚或派法警,發出傳票,貼封條,強制執行,才沒有困難。倘使立法與社會情形及人民向背全部相違,理想與現實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產生距離,一般民眾讀其條文有如念外國文,則行不通(inoperative)。如英國劍橋的街道依中世紀的規模,既窄狹又曲折,至今一般行車只能每小時15英里。縱有一位維新的市政專家,要在街頭豎立一種時速70英里的限制,吾人可謂之自欺欺人。反過來說,要在美國高速公路上樹立一個時速15英里的限制,哪怕有天大的本領,也確實掌握著了警察權,亦不見得能將如此不顧客觀背景的法令推行到底。 這與以上所說資本主義的組成有何相干? 諾茲和湯姆斯所說“有效率的私人財產權”,隱約指出社會的下層機構里有各種經濟因素,已到達了一個能公平而自由交換的程度,因之這樣的一個國家才能全部用數字管理,我們也可以想象這國家已進入了資本主義的境界。這一方面有如兩位作家所說,是私人資本能繼續不斷增集,從另方面說來,其所以如此,不僅法律之條文如是,人民一般的思想以及生活習慣也已接受這公平而自由交換的原則。此種情形在傳統的中國社會里迄未發生。分析內中原委,屬于本書結論之范圍。現在我們開卷時即要說明,這種“有效率的私人財產權”之原則,歷來不為中國法制所支持。 宋朝的朱熹乃一代大儒,他注釋的《四書》,是為以后各朝代開科取士的標準。他在江西任地方官時曾發布“曉諭兄弟爭取產事”的一篇公告。內中提及“照對禮經,凡人子不蓄私財,而律文亦有別籍異財之禁”。表面看來,此不過是一位模范官僚不接受親戚家人爭產的訴訟,而責成父兄族長調解以保全“風俗之淳厚”。但骨子里即暴露了傳統官僚組織以道德代替法律,不承認私人財產權的特色。我們再看明末模范官僚海瑞,他也曾留下一段文字,提出他審問民事案件的方針:“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以存體也。”兩人之間相去約400年,彼此都不顧及內在的公平(intrinsic justice)。亦即在官僚面前,原告與被告本來在人身上的不平等,因血緣關系、社會身份及道德品質而互有上下。官僚重要的是保存這梯級的社會價值,而可忽視訴訟之性質及提出訴訟之動機。換言之,法庭審案原不是為民服務,可以置案情的經濟性格于不顧,而只著意保全中國傳統的社會組織。朱熹與海瑞同為傳統的好官,可見得他們看來離奇的態度,出于一種千百年以來已成為風俗的思想與信仰,不是單純的司法問題。 歸根結底,西方的封建社會,下端緣始于部落組織,法治(jurisprudence)之傳統注重實事之需要,在細枝末節之中造成成例,積之而為傳統私人財產權自始即受重視。中國則在公元以前,即因防洪救災及對付北方游牧民族之需要,構成龐大的官僚組織,注重意識形態的一致,各種職掌也強調其一般性,成員才能互相對調。而下層組織又歷來由官廳指令造成,如北魏之三長制(鄰、里、黨)、北宋時之保甲。加上中央政府向全民直接抽稅,歷來各朝代都有“均田”辦法,造成大數量的小自耕農,作為當兵納稅之基礎。政府不顧坐視財富之集中,遂致生產單位分割至小,稅收雜碎零星,如此一來,小民固然請不起律師,官僚組織也無力創制復雜之法制理論。所以中國社會不能在數目字上管理,由來已久,其以道德代替法律,更以息爭的名義,責成里長甲長鄉紳族長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一方面將衙門的工作分量減輕,一方面則阻塞低層社會里各種經濟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換(因為只有*原始型的交換才能被眾目公認,稍帶現代型的分工合作,及于較繁復的契約關系,即無社會之保證)。這和諾茲及湯姆斯所說有效率的私人財產權,直是南轅北轍。 有了以上歷史之背景,我們再回頭提出這問題,“為什么中國不能產生資本主義”,就不難解釋了。本來資本主義就是一種出奇的體制,應特殊需要而產生。即是西歐的國家亦要通過一段艱苦的改造,才能成熟而成為今日公認的資本主義國家(見第四章)。亞當·斯密曾謂有兩種“系統”,可以增進人民的財富,一是農業的系統,另一則是商業的系統。他接著又說,商業的系統乃是現代的系統。此即資本主義,因為別無他物符合其所形容。克拉克指出,用資本主義這一名詞概括現代經濟制度是19世紀社會主義者發明的辦法。由此可見資本主義雖為一種經濟制度,在社會里造成一種系統,促成政治外交法律科技多方面的改革。新宗教思想固然可以視為推進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亦可當做在它羽翼下,這種新社會組織的意識形態。因為它無所不包,牽連甚廣,誠如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言,它有革命性格,也有創造新時代的氣魄(他們未直接用“資本主義”這一名詞,但提到“資本家時代”已是異途同歸)。我們再問:為什么中國不能產生資本主義?其答復則是“一只走獸,除非脫胎換骨,否則不能兼任飛禽”。 ……
黃仁宇全集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大字本) 作者簡介
黃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后,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后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讀歷史,先后獲學士(1954)、碩士(1957)、博士(1964)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1967)、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0)、紐約州立大學New Paltz分校副教授、教授(1967—1980)。曾至英國劍橋協助李約瑟搜集整理研究有關《中國科學與文明》的材料(1972—1973)。參與《明代名人傳》的編寫工作(1972—1973)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1979)。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