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0431
- 條形碼:9787568060431 ; 978-7-5680-6043-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 本書特色
1.藝術中的地理學
繪畫,特別是西方繪畫,作為傳統的視覺藝術,因其藝術語言和敘述性,可以包含多樣的科學、歷史、社會和文化信息。《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通過對藝術作品中圖像的解析,讓讀者了解到西方文化對地理逐步認知的過程。在藝術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呈現出的美麗圖景中,隱藏著你所未知的神奇內涵。
2.清晰明了的另類藝術解析形式
在你所熟知或陌生的繪畫作品中,哪些圖像、元素暗藏玄機?《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通過直觀的圖解形式,為你解讀繪畫作品中記述、透露的西方文化的地理發現與想象。從日月星辰,到遙遠的大陸與民族,傳說中的探險旅程,神奇的動物……發現藝術欣賞的獨特視角與樂趣。
3.畫筆下真實與奇幻的世界旅行
從古至今,對于自己的生存空間和遠方的未知世界,人們的認知、渴求與探索從未停歇。奇妙的想象與實際的探索在繪畫作品中都留下了獨特的印記。讓我們跟隨著藝術家的畫筆,暢游這個真實的世界和想象中的無盡奇幻空間。
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 內容簡介
人類是如何認識自己所處空間的?從無知、恐懼與想象,到渴望、探索與發現,人們越走越遠,認識了廣闊的真實地理空間,同時也創造出無限的奇幻想象空間。 《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通過對藝術作品中圖像的解析,探究西方世界對地理逐步認知的過程。書中介紹了地理大發現之后的異域文明對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再現了人們幻想出的異國與神話中的奇怪生物,并講述了歷史中的旅行和傳奇的探險故事。在與地理有關的繪畫藝術中,隱含著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想象,更從另一個方面記述了人類地理學的發展歷程。
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 目錄
引言
地球和天球
大洲和其居民
異國動物和神話生物
旅途
想象之地
附錄
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 節選
橫跨我們天空的銀河總被解讀成一條痕跡。它起源于一則和赫拉克勒斯(Ercole)有關的神話故事: 赫拉克勒斯因為得到朱諾(Giunone)的哺乳而獲得了永生。是墨丘利(Mercurio)把這個嬰兒放在了熟睡中女神的身上, 赫拉克勒斯因為喝奶的動作過于急躁, 女神被驚醒并抽身離開, 圣潔的奶水就這樣灑落了。圣誕之星或稱伯利恒之星則指引三博士(Magi)找到了朝拜圣嬰之路, 關于這段旅途的圖像也有很多。受到《次經》的影響, 銀河也經常出現在“耶穌誕生”和“三王來朝”的主題畫作里, 用來暗指這段旅程;中東的傳統中, 三博士的形象直接變成了天文學家。 在文藝復興畫作中, 我們常可以看到古典時代著名地理學家富有想象力的形象。德謨克利特(Democrito)的形象常被誤認為是地理學家, 因為他的相對主義, 他常以微笑面龐出現, 還以地球儀為象征物。經常一起出現的還有另外一個古代哲學家赫拉克利特(Eraclito)的形象, 他的表情是相反的, 因其理論的悲觀, 他常被表現為哭臉。這兩個哲學家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世界觀。 從世界地圖到衛星成像是一個令人感動的過程: 我們可以感受到從開始的未知、恐懼到后來的盡在掌握。以前的地圖常標有怪物, 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驅除對“ 外界”的類似恐懼, 我們今天仍是這種恐懼的獵物。中世紀地圖學具有地純粹象征性:比如“TO”類型,也就是“三分土地”。它展示了大洋的水環繞陸地構成圓形,這形成了“O”。它的內部是土地,形成一個“T”,土地被分為三個部分。半圓形的上半部分是亞洲,下半部分被分為歐洲和非洲。 “司湯達綜合征”是精神學家根據司湯達的游記描述創造出的一種綜合征的說法, 指的是欣賞藝術作品時出現的一種特定的精神狀態。
司湯達描述了他看到令人驚嘆的佛羅倫薩圣十字圣殿時的心情:“能身在佛羅倫薩和那些我仰慕的偉人們如此接近,令我欣喜若狂。我沉浸在對崇高之美的沉思中,近距離看著它,甚至可以觸摸到它。美術和激情帶來的神圣感受交織在一起。從圣十字圣殿出來, 我心跳很快, 筋疲力盡, 步伐不穩,醫生論斷是心理過于激動所致。”
藝術館·藝術中的地理探索與夢幻之旅 作者簡介
弗朗切斯卡·佩萊格里諾(Francesca Pellegrino),意大利知名藝術史家、暢銷書作家,在相關專業雜志發表了很多藝術領域的文章,并出版了多本暢銷圖書。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