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叢書中國粵菜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975157
- 條形碼:9787535975157 ; 978-7-5359-7515-7
- 裝幀:10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叢書中國粵菜故事 本書特色
1. 以美食之名,追尋嶺南文化之道;懷世界格局,傳播粵菜*美聲音。 2. 廣東烹飪大師、嶺南民俗研究專家、粵菜研究專家、著名美食評論家、美食博主、外交官看“一帶一路”電視節目主持人共同推薦。 3. 融媒體視頻由廣東衛視《老廣的味道》節目組制作。 4. 全書有粵食之美、名菜故事、名點故事、名店故事、新派粵菜、域外粵菜六章。 5. 故事內容富含粵菜的歷史性和人文性,接地氣、有溫度,從粵菜及廣東人的一日三餐入手,探究詮釋嶺南文化“敢為人先”“兼容并包”“求新務實”“以和為貴”的優秀特質。
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叢書中國粵菜故事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粵食之美、 名菜故事、 名點故事、 名店故事、 新派粵菜、 域外粵菜六章,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對粵菜的成因、在海內外的影響力、風俗民性的形成、當代食風進行深度挖掘,并對食材、烹飪技法進行創始探源,匯聚了粵菜掌故、坊間傳說、食壇趣聞,展現了粵菜里的人文景觀,是研究粵菜文化的一部力作,也是“粵菜師傅”工程繼 2019 年推出《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教材》(全套 9 冊) 后又一重大研究成果。 全書共收錄130個經典粵菜故事,采用融媒體形式出版,在紙質圖書中融入大量的視頻鏈接和精美圖片。全書結合“敢為人先”的廣東精神,介紹粵菜名菜、名點、名店、名廚,嶺南特色食材等,配套手繪圖、民俗民風圖和菜品圖 300 余張,鏈接視頻 60 個,紀錄片 30分鐘。多方面呈現嶺南飲食文化魅力,讓讀者能夠立體化了解粵食之美!
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叢書中國粵菜故事 目錄
**章
粵食之美
002 ● 粵菜地圖: 菜系版圖與前世今生
005 ●“食在廣州”: 天堂之名與天堂之實
016 ● 廣府美食 唱響上海
021 ●“飲頭啖湯”: 先鋒意識與商業淵源
027 ●“打拼得來嘆世界”: 粵食人生觀
031 ●“得閑出來飲茶”: 廣式茶市與社交方式
035 ● 海納百川: 南北匯聚與中西合璧
042 ●“萬事有商量”: 靈活變通與務實求真
049 ●“食嘢講意頭”: 崇商業重溝通講效率
053 ●“以雞為鳳”: 國宴主菜
056 ● 醫食同源:“健康中國”與健康粵菜
060 ● 美食為媒: 開啟鄉村振興的“風味之路”
065 ● 以技脫貧: 來自貧困山區的“點心大軍”
第二章
名菜故事
070 ● 鮮還不夠, 還要生猛
072 ● 粵食名片與必食菜單
076 ● 由小船上岸的黃埔蛋
078 ● 變戲法般的大良炒牛奶
080 ● 急中生智做出的鹽焗雞
082 ● 苛刻挑剔逼出的柱侯雞
084 ● 中西合璧的西檸煎軟鴨
085 ● 縣官下海賣太爺雞
086 ● 成名于廣州市郊的魚頭
088 ● 省城結果的鼎湖上素
090 ● 走上名人客宴的太史田雞
092 ● 百變的葡國雞
094 ● 完勝山珍海味的霸王鴨
096 ●“鮮比天大”的廣府蒸魚
098 ● 從金陵燒鴨到脆皮燒鵝
102 ● 從燒乳豬到“化皮乳豬”
105 ●“斬料斬料, 斬舊大叉燒”
108 ● 由西餐轉為中餐的紅燒乳鴿
112 ● 白切雞升級之“撒手锏”
115 ● 白云豬手意外萌生“過冷”技術
117 ●“見火就熟”的廣東臘肉
119 ● 潮商成就潮菜, 發達不忘“魚飯”
122 ● 幽香恒久是鹵鵝
124 ● 蔚為壯觀的咸雜陣
126 ● 打冷全套豪華陣容
128 ● 冰碗羹碧護國菜
130 ● 炭的上面是響螺
132 ● 佳偶天成的梅菜扣肉
134 ● 釀豆腐, 緣出“山寨版餃子”
136 ● 有山就有紅燜肉
138 ● 東江鹽焗雞,“入味”大法順手拈來
140 ● 棒打牛肉丸, 愈打愈“彈牙”
142 ● 酸菜炒豬腸, 妙在重口味
143 ● 鑊氣十足的順德小炒
146 ● 禾蟲之鄉說斗門
151 ●“五滋六味”冠于全國
第三章
名點故事
158 ● 粵點: 嶺南的輕食文化
160 ● 廣府點心探源
163 ● 廣府點心宴
168 ● “星期美點”的由來
170 ●“嫣紅淺笑”的鮮蝦餃
172 ●“爆口練就十年功”的叉燒包
174 ● 把“鬼蓬頭”變成干蒸燒賣
175 ●“疍民”艇家創出荔灣艇仔粥
177 ● 豬腸粉及其花樣“二代”布拉腸
180 ● 一碗“三好”云吞面
182 ● 廣式“鑊氣”與一碟理想的干炒牛河
184 ● 能解百毒的云香綠豆沙
186 ● 止咳潤肺的姜撞水牛奶
188 ● 成珠樓雞仔餅的百年演變
190 ● 非一般“飯團”的肇慶裹蒸粽
192 ●“透薄爽韌溢米味”的陳村粉
194 ● 脫胎于大良膏煎的大良崩砂
196 ● 太極羔燒芋泥
198 ● 爽滑有回彈力的潮汕魚丸
200 ● 雪白如鏡倫教糕
202 ● 酥香酥脆的中山杏仁餅
203 ● 百侯薄餅與“一腹三翰院”
204 ● 河源豬腳粉, 吃的是萬綠湖味道
205 ● 擂茶, 接軌遠古的飲食證物
207 ● 梅州腌面, 大山母親的味蕾召喚
209 ● 味窖粄的“味窖百變”
211 ● 仙人粄里面, 藏著哪號神仙
213 ● 鴨松羹與鴨子有什么關系
215 ● 把砂鍋粥做成“愛馬仕”
217 ● 柔軟細滑益老人的潮陽鱟粿
219 ● 脫胎于雞仔餅的潮汕腐乳餅
221 ● 鮮美酥香數蠔烙
222 ● 有 700 年歷史的揭陽乒乓粿
224 ● 丟失“寶斗”卻得到寶斗餅
226 ●“食定正知”的老媽宮粽球
229 ● 白玉銀妝的陽江豬腸碌
230 ●“望山派餅”派的是恩平燒餅
224 ● 丟失“寶斗”卻得到寶斗餅
226 ●“食定正知”的老媽宮粽球
229 ● 白玉銀妝的陽江豬腸碌
230 ●“望山派餅”派的是恩平燒餅
第四章
名店故事
232 ● 巧手撐起粵菜天: 著名廚師
233 ● 清末民初名店貴聯升
234 ● 惠如樓的報恩
235 ● 寶漢茶寮
236 ●“九如”里的“南如”
237 ● 民國“四大酒家”
241 ● 六國飯店奇招
242 ● 羊城客家飯店
243 ● 妙奇香對聯
244 ● *“巴閉”的園林酒家: 名人留跡“泮溪”
246 ● 名聯征集傳遐跡: 文化味濃郁的陶陶居
248 ● 創新方可葆青春: 廣州酒家美名揚
250 ● 蓮蓉月餅傳天下: 蓮香樓百年傳奇
252 ● 獨樹一幟*難得: *長壽西餐廳太平館
253 ●“其味無窮”堪品味: 曾經名廚林立的北園
254 ● 文豪題詩旺酒家: 新南園彰顯潮菜
第五章
新派粵菜
256 ● 食在廣州 還看今朝
258 ● 港式生活標簽: 香港茶餐廳
262 ●“東方之珠”領航: 港廚主理時代
266 ● 自成一派的澳門風味美食
270 ● 新派“即宰即烹”與自梳女的清蒸河鮮
274 ● 物盡其用的綠色“新派食風”
276 ●“港式”“廣式”: 精致韻味成升級符號
279 ● 引領廣州海鮮潮流 30 年
282 ● 做魚生起家獲“米”*多的粵菜餐廳
286 ● 從邊緣陪襯到掀起都市“茶樓熱”
292 ● 以“啫啫”體現粵菜極致火候
295 ● 用“輕巧美”重塑客家概念
298 ● 航母體量的海鮮“聯合國”
300 ● 潮汕“漁欄”登堂入室顯氣派
302 ● 星級享受: 白天鵝賓館的“葵花雞”
305 ● 揚帆滿載: 演繹“中酒”35 載傳奇
308 ● 新派創新名點:“融會東西”吸引新生代
第六章
域外粵菜
314 ● 粵菜的影響力
317 ● 晚清粵菜與歐美中國風
323 ● 雜碎的民國記憶
332 ● 英國的三絲炸春卷
335 ● 讓“老美”魂牽夢繞的甜酸咕嚕肉
339 ● 加拿大的檸檬雞
342 ● 每一位秘魯女人都會做廣東炒飯
345 ●“淘金熱”把“廣式椒鹽”帶到澳洲
349 ● 泰式潮汕鹵鵝
352 ● 芋頭扣肉盡顯大馬粵人傳統
355 ● 脆皮燒鴨給大溪地帶來煙火氣息
358 ● 參考文獻
360 ● 后記
362 ● 粵港澳大灣區美食地圖
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叢書中國粵菜故事 作者簡介
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 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是廣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學、教研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服務機構,負責技工教育、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和教學資料的研究、開發、發行等工作,承辦技工學校、職業技能培訓教學管理人員和師資培訓及繼續教育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