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6129
- 條形碼:9787568066129 ; 978-7-5680-6612-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研究 本書特色
鄉村聚落空間是需要傳承的隨著城市化過程的迅速推進,對人口密集的城鎮的研究較為豐富,而鄉村聚落研究則遠遠滯后。鄉村聚落是鄉村人口居住和生產生活的場所,是鄉村地域空間的人口聚居點,其形成和發展演變受自然條件和鄉村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響。中國地域廣闊,農村人口眾多,鄉村聚落數量眾多。長期以來,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大規模流動,鄉村聚落在演化過程中出現了在面上分散和點上擴展、聚落密度增加和村鎮發展無序、村莊布局散亂、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落后等突出矛盾和問題,這就決定了鄉村聚落發展研究的特殊性與復雜性。 面對日益嚴重的城鄉二元結構和鄉村聚落的迅速衰落,一方面眾多學者著眼于那些尚未消失的傳統村落,試圖從多個方面去總結歸納不同村落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留住鄉愁”的要求,推動實施了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從國家的層面上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和更新。如何將傳統聚落的真正價值流傳后世,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書希望通過對傳統聚落空間進行傳承與再造方面的研究,為傳統聚落的存續與發展,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
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研究 內容簡介
《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研究/城市與建筑學術文庫》屬于傳統鄉村聚落空間方面的著作,對傳統聚落的存續與發展進行了探討與研究,介紹了傳統聚落空間的內涵、形態及價值,分析了傳統鄉村聚落發展的影響因素,闡述了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類型、構成、演化及組織方式,提出了傳統鄉村聚落發展及其空間結構的優化策略與實踐經驗,呼吁社會對傳統鄉村聚落的關注及思考,號召民眾對傳統鄉村聚落進行保護和更新,從物質和精神層面論述鄉村聚落空間保護的意義與價值,及傳承與保護的必要性。《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研究/城市與建筑學術文庫》對從事鄉村振興的建筑師、參與鄉村建設的民眾及政府決策者,具有良好的參考意義。
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研究 目錄
一、鄉村聚落的相關概念
二、聚落的起源與演變
三、聚落的變化與城市發展
第二章 影響傳統鄉村聚落發展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經濟因素
三、社會組織因素
四、宗法與禮制因素
五、文化因素
第三章 傳統鄉村聚落的空間形態
一、傳統鄉村聚落形態的構成
二、傳統鄉村聚落形態的演化
三、傳統鄉村聚落形態的內涵
第四章 傳統鄉村聚落的空間組織
一、傳統鄉村聚落的類型
二、傳統鄉村聚落的空間構成
三、傳統鄉村聚落的空間演化過程
四、傳統鄉村聚落的空間組織方式
第五章 傳統鄉村聚落的空間內涵
一、傳統聚落空間的形成特征與結構體系
二、傳統聚落空間物質內涵
三、傳統聚落空間文化內涵
四、傳統聚落空間的價值體現
第六章 傳統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
一、傳統聚落空間傳承與再造的概念認識
二、傳統鄉村聚落的現狀
三、傳統聚落空間傳承與再造的策略
第七章 傳統鄉村聚落發展及其空間結構優化的思考
一、傳統鄉村聚落發展及其空間結構優化
二、國外鄉村聚落建設實踐與中國的鄉村建設
三、傳統鄉村聚落發展及其空間結構優化的理論策略
參考文獻
傳統鄉村聚落空間的傳承與再造研究 作者簡介
王愛風,講師,碩士,南陽理工學院。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城鄉聚落與傳統民居研究、建筑文化與遺產保護。科研成果:主持參與各級項目十余項,發表論文十余篇,參編教材1部。 李偉巍,講師,碩士,南陽理工學院。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城鄉規劃與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建筑文化與遺產保護。科研成果:主持參與各級項目十余項,發表論文十余篇,參編教材2部。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