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古代歲時節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4355
- 條形碼:9787500874355 ; 978-7-5008-743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歲時節日 本書特色
在節日里 讀懂中國 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 常建華教授 研究力作 以敬畏之心,還原中國傳統節日儀式感 系統反映中國古代歲時節日的基本面貌。 復蘇傳統文化記憶,確認民族精神歸屬
中國古代歲時節日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歲時節日》為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建華的古代社會史研究力作。
本書在借鑒靠前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整理了有關歲時節日的文獻資料,力圖更準確、細致、系統地反映出中國古代漢族歲時節日的基本面貌,并提出一些新說。
書名中的“古代”包括清朝后期,實際上本書敘述的是中國傳統時代的歲時節日。
作者力求將本書寫成具有普及性能夠雅俗共賞的著作, 因此盡量避免大段引用資料,凡引用歷史資料一般只在文中說明作者、書名,不做詳細注釋。
本書配有較多的圖像資料,既便于讀者理解正文,同時也使本書更加生動有趣,希望給讀者帶來愉悅、輕松的感覺。
中國古代歲時節日 目錄
中國古代歲時節日 節選
浴佛與臘八節 今傳《荊楚歲時記》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史記·陳勝傳》有‘臘日’之言,是謂此也”,及逐疫“沐浴轉除罪瘴”。而《太平御覽》卷二七引《荊楚歲時記》則有“十二月八日沐浴轉除罪瘴”一條。實際《史記·陳涉世家》原文作“臘月”,日本學者守屋美都雄推斷《荊楚歲時記》開始是“十二月為臘月”, 后來混入了“十二月八日沐浴轉除罪瘴”的“八日”,后人據此把臘月改成了臘日。這樣一來,造成人們把后世臘八節混同于臘日節。 “十二月八日沐浴轉除罪瘴”原本是佛教故事。后漢安世高譯《溫室經》中載佛勸人供養設浴洗佛,不過并未特意指明臘月八日。北魏涼州沙門慧覺等所譯《賢愚經》記載,十二月八日佛主戰勝六師后,六師“慚此重辱,投河而死。六師徒類,九億人眾,皆來歸佛,求為弟子”。另外《譬喻經》記載歸佛的“外道”向佛說:“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請僧洗浴以除身穢,仍為常緣也。”由于佛經的上述說法,佛教寺院十二月八日有洗佛之舉。《荊楚歲時記》所載,十二月八日沐浴已不僅限于僧眾而廣泛流行于民間(夏日新《臘日與臘八》,提交中國社會史第六屆年會論文,1996年重慶)。也說明南朝梁時,臘日習俗受到佛教的影響,有沐浴之舉,并且人們把它同逐疫聯系起來。臘日本來不太固定,被置于八日始于此。 唐宋時期仍有上述浴佛之俗。孟浩然《臘月八日于郯野石城寺禮拜》一詩謂: 石壁開金像,香山繞鐵圍。 下生彌勒佛,四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余照發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愿從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反映的正是唐代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浴佛的情景。伯希和藏敦煌文書二七一載:“十二月八日何謂?其日沐浴,轉瘴除萬病,名為溫室浴,于今不絕。”在唐人看來,十二月八日是佛教沐浴之日。北宋時代十二月八日浴佛仍盛行,《東京夢華錄》說:“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 北宋時代十二月八日興盛的重要風俗是吃臘八粥。前引《東京夢華錄》接著說:寺院“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不僅寺院,民間也吃臘八粥。此俗相當流行,寺院已經把十二月八日叫作“臘八” (《夢粱錄》卷六)。據《武林舊事》記載,可知南宋時代杭州寺院和民間的臘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制成。臘八粥又叫作“七寶五味粥”。清人李福《臘八粥》詩謂:“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清嘉錄》卷一二) 可知七寶是指制作粥的材料,而五味是說加以各種香料“五味俱全”。 為何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呢?佛教把十二月八日作為釋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日。據說此前的六年苦行中,每月僅食一麻一米, 還說一牧羊女以大米奶粥救了瀕臨死亡的釋迦牟尼。佛門子弟臘八成道節施粥宣傳佛主苦行修道。從《東京夢華錄》可知,佛教寺院是在作浴佛會的同時送粥與門徒。十二月八日*初本是浴佛之日,送臘八粥是后來才加上的,顯然是為了宣傳佛教爭取信仰者。因施粥在臘月八日,所以稱臘八粥。以至后來浴佛竟被施粥所掩,人們以吃臘八粥作為臘八節的內容。這種結合在元代已經形成,當時北京“宮苑以八日佛成道日,煮臘八粥”。(《析津志輯佚·歲紀》)不見浴佛之說。至明代,崇禎浙江《烏程縣志》記載:“僧尼以白米和胡桃、榛松、棗栗之類作粥,名為臘八粥,遍送諸檀越,舉念佛會。”浴佛會代之以念佛會。 民間在北宋時代,都人已于臘八煮粥而食。元代大都“士庶有力之家,豐殺不同,饋送相尚”。(《析津志輯佚·歲紀》)明清時期食臘八粥風俗更深入農村,進一步普及。從明代的地方志看,幾乎全國各地民間均有臘八節,人們自作臘八粥。南北方的臘八粥因物產和飲食習慣不同而有差異,如嘉靖《隆慶志》記載:“用黍稷稻粱米雜之以豆,并棗、栗、核桃仁等物,煮粥食之。”典型地反映了北方臘八粥的食物構成。江南地區則于果品之外,要在粥中加些肉膾、姜桂等。民間除自食臘八粥外,親朋間互相饋送,一些城鎮村落要施粥濟貧,個別地方還施粥僧寺,同宋代相比,施粥的授受關系倒過來了。
中國古代歲時節日 作者簡介
常建華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明清史。 主要著述: 《日常生活的歷史學》 《觀念、史料與視野》 《社會生活的歷史學》 《新時期中國社會史學》 《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較》 《明代宗族研究》 《朝鮮族譜研究》 《宗族志》 《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 《清朝大歷史》 …… 主編《中國鄉村社會史名篇精讀》《中國城市社會史名篇精讀》《中國日常生活史讀本》《中國社會史經典精讀》《清嘉慶朝刑科題本社會史料分省輯刊》等;合編《日常生活視野下的中國宗族》等;發表論文、綜述、書評、隨筆等330余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