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時代熱評:黨報評論寫作的實踐與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4184
- 條形碼:9787511564184 ; 978-7-5115-641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代熱評:黨報評論寫作的實踐與思考 本書特色
中國新聞獎得主、人民日報高級編輯集三十年實踐與理論,助你快速提高評論寫作水平。 黨報評論寫作;理論與范例;快速提升 作者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六獲中國新聞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著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撰寫的新聞評論既生動又深刻。“站在天安門上想問題,站在田間地頭找感覺”。從人民日報到西藏日報,從首都人民大會堂到西藏雪域邊線,中央常備記者崔士鑫,心中是激蕩30余年的新聞情懷,筆下是跨越千里萬里的家國河山。
時代熱評:黨報評論寫作的實踐與思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于1995年5月至2007年7月, 在人民日報《時代熱評》專欄刊發的評論文章結集, 共計248篇, 評論文章按照發表時間倒序排列。評論內容多取材于當時的社會熱點事件, 如領導干部楷模牛玉儒、領導干部節日防腐、碩士學制縮水等。說理匡正, 針砭時弊, 文風犀利, 體現了黨報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并且, 作者在本書前言中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黨報評論寫作的經驗, 深入分析了黨報評論寫作的要點, 此書的出版對于新聞學子以及從業人員都有一定的借鑒參考作用。
時代熱評:黨報評論寫作的實踐與思考 目錄
前言:黨報評論寫作的實踐與思考(上) / 1
“節點防腐”貴在常態化 / 001
且說陳竺當部長 / 003
“官官相殺”現象的真正“幫兇” / 005
說說領導干部的情趣 / 009
何時讓書記們“出出汗” / 011
年終歲末說“接待” / 014
“和諧社會”不能光靠“和氣” / 017
“土專家”的帽子莫輕易摘 / 020
警惕賣官買官新動向 / 022
“明星法官”買官案告訴我們什么 / 024
“政績突出”不能與“免試讀研”畫等號 / 027
但愿干部“自帶飯票”不再是新聞 / 029
板子還得打在“權”上 / 031
新農村建設:培訓“縣官”很重要 / 033
應該給“領導題字”立個規矩 / 035
關切*是問蒼生 / 037
讓干部明明白白得到升遷 / 038
選人更育人 / 041
黨章的權威性從何而來 / 043
新農村呼喚新理念 / 045
領導“自省日記”要真“自省” / 047
“政績”和“政誤”都須公開 / 048
在從嚴治黨中確立黨章權威 / 049
新農村建設:盡早“搭臺”,防止“拆臺” / 051
紀檢組長為何“發火” / 053
面對用生命寫成的入黨申請書 / 055
干部面臨“和諧”大考 / 056
財政增收該不該獎領導 / 058
要問責更要監督 / 060
“你們那里”是哪里 / 062
由“蘭精光”不恨貪官說起 / 063
從“受賄濟貧”說“不落腰包的腐敗” / 065
借臺、搭臺與建新臺 / 067
“秘密反腐”并非反腐“正解” / 069
監察幫人討債是喜是憂 / 071
警惕不涉金錢的“官商勾結” / 072
不應誤讀“余某現象” / 074
救人也是書記的公務 / 076
“紅色旅游”不能庸俗化 / 077
剎一剎“闊少”作風 / 079
“干部到村”這劑藥主治什么 / 081
如此治污:是執法罰款,還是收“保護費”? / 083
把為民解困變成樂趣 / 085
改一改“當官坐轎”的特權觀念 / 086
讓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 / 088
整改提高不能缺少“黨”味 / 091
制度在“活”不在“多” / 093
讓“黨員不說假話” / 095
肩負起消除社會不和諧的責任 / 097
從馬德賣官說“機制”建設 / 100
凸顯機關黨支部作用 / 102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 103
走出認識的“誤區” / 111
防腐也要抓“七寸” / 113
從“零分網站”說“面子工程” / 115
高價門診能治富豪“心病”嗎? / 117
干部“沾賭”不可小視 / 119
警惕:代表“光環”下的“黑暗” / 121
碩士生學制為何“縮水” / 123
如果“議案明星”不肯辭職 / 125
“第三者”評政績也要防失真 / 127
“真有這樣的人” / 129
干部莫把政策當“生財之道” / 130
責任到人就不難 / 131
紀委書記肇事逃逸值得深思 / 133
牛玉儒的能力 / 134
“黨政考察團”到底學會了什么 / 136
“公車貼標”好在哪里 / 137
干部學習也應建立機制 / 139
由“防火”變成“放火”說起 / 142
干部選拔用好“第三方” / 144
把“為民”的“心聲”亮出來 / 146
讓“質詢”增進黨內監督 / 148
“形象”應該怎樣維護 / 149
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 / 151
期待“開放”的執政能力建設 / 152
不能讓腐敗成為“文化” / 154
局長拒絕了什么 / 156
禁令何必三令五申 / 157
“下海”何需“安全帶” / 158
讓領導干部也嘗嘗“拖欠”滋味 / 160
高學歷不是防腐“保證書” / 161
如此“借東風”當反思 / 162
別讓公眾只能“為反腐者憂” / 164
“千人送行”與“千夫所指” / 165
貧困黨員重在“幫智”“扶志” / 167
廉政教育也要從娃娃抓起 / 168
防止腐敗現象“前赴后繼” / 169
出事后別忙說“處理” / 170
薪火相傳 英杰輩出 / 172
七月感懷 / 174
黨內民主不可缺少這一環 / 176
做“工程”的實踐者 / 177
莫讓“生米成熟飯”損害法紀尊嚴 / 179
從“劉亮案”反思“跳樓秀” / 180
“貪嘴干部”出事不是偶然 / 182
公開才能消除怪事 / 183
給說實話者吃顆“定心丸” / 185
怎樣讓群眾敢“討說法” / 186
莫讓“官本位”壓制人才活力 / 188
對“絕筋”局長就該“怒責” / 190
別讓政府官員“無事生非” / 192
假作真時 真應深思 / 193
人才“光環”莫成“緊箍” / 194
“創星工程”誰來買單 / 195
“貪官附加值”不要也罷 / 197
對“行政不作為”下猛藥 / 198
“農村工作守則”應發給誰 / 200
科學發展觀呼喚“綠色政績觀” / 201
“監管者”為何屢出“故障” / 203
建機制激勵廉政者 / 205
“誰來監督監督者”仍成問題 / 206
吹盡狂沙始到金 / 207
就該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 210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 211
200 元標準從何而來 / 212
“一小步”與“一大步” / 213
給“街頭權力腐敗”亮“紅燈” / 215
鞭炮聲中說“禁放” / 216
“壓歲錢”還是“押寶錢” / 218
黨員干部要注重社區影響 / 219
標語切莫成“污染” / 220
2004,我們會有一份更優秀的答卷 / 222
耐人尋味的“實話” / 225
責任比指標更重要 / 227
給更多人才配上“引擎” / 228
更重要的是完善機制 / 229
要用權就得先授權 / 230
這也是執政能力高低的表現 / 231
完善正未有窮期 / 232
“非典”究責,法律不能缺位 / 233
“自身凈”才能“身邊清” / 236
還是要多聽“羊倌”的 / 237
“陽光”帶來的不僅是節支 / 239
洪水如鏡 折射黨性 / 240
創新與入心 / 241
天價搶“村官”說明了什么 / 243
抓教育更要建機制 / 245
莫拘一格識人才 / 246
課題制:一個值得推廣的經驗 / 248
也說“陸步軒現象” / 250
今天,我們如何過好黨的生日 / 252
辦好事應有成本意識 / 255
好作風貴在堅持 / 257
上好這門“精品課” / 258
黨員要過好“兩個生日” / 259
有感《綱要》受到熱烈歡迎 / 261
重新審視“文明底線” / 262
患難之時見黨群真情 / 264
用機制確保群眾參與 / 265
考驗黨性的“試劑” / 266
讓“非典”教會我們…… / 267
提高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有效途徑 / 269
病魔肆虐,更考驗黨性境界 / 271
說“心中有數” / 272
新聞聯絡員的新面貌 / 273
“勞模”代表與時俱進 / 275
“重點保護企業”質疑 / 276
問計是妙計也是“大計” / 278
調正心態 調好作風 / 27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80
用“群眾來信”治一治“貓鼠同眠” / 282
端正黨風的“法寶” / 283
不變的是精神 / 285
從“一磚一瓦”抓起 / 287
從“衙門”到“大廳” / 289
磨刀不誤砍柴工 / 291
必要的形式 / 292
防止職能錯位的治本之舉 / 293
干部掛職:難得的歷練 / 295
“一榮俱榮”弊端多 / 300
國企干部更要轉變作風 / 302
國企領導者:“老板作風”使不得 / 304
困境之中更顯本色 / 307
由誰解開這個“結” / 309
關鍵要心系群眾 / 312
如何打造“國家隊” / 313
黨員怎能不像黨員 / 315
讓“細胞”煥發活力 / 317
也說“盛情難卻” / 319
年關莫忘設“廉關” / 321
村民自治關:民選“村官”交接難 / 324
干部選拔如何應對入世挑戰 / 327
稱謂·心態·作風 / 330
無言的風景 / 331
當法官,起碼要本科 / 333
“嚴打”也要“兩手抓” / 335
“博士市長”與“市長博士” / 336
他給我們以信心 / 339
“鄉下人”怎樣變成“城里人” / 341
學會的不僅是語言 / 342
“風展紅旗如畫” / 343
司法者首要的是素質 / 345
小山村為何出大經驗 / 347
法治社會不容“宗族病” / 348
今天,怎樣當好村主任 / 350
試行更要動真格 / 352
莫讓行政執法“出軌” / 354
用怎樣的心態看留學 / 356
切莫顧此失彼 / 359
共建“籬笆墻” / 361
打牢公正執法基礎 / 363
避免上頭“會海”下面“會荒” / 365
用法律清除“土政策” / 366
落實村委會組織法要具體 / 367
量化了才好動真格 / 369
“市場大潮”與“哨兵意識” / 370
一票與一萬票 / 374
“綜合事”要“綜合抓” / 376
公開的效應 / 377
變“惡性循環”為“良性互動” / 378
千年大計 / 380
用新眼光解決新問題 / 382
職稱評定,走到盡頭了 / 384
請“預防”做“上賓” / 388
照照這面鏡子 / 390
“有人看”與“有人管” / 392
喜聞競選“轉正” / 393
“拆廟”與“搭臺” / 394
鄉鎮黨委書記現身說法,好! / 395
用好“剛性”監督手段 / 397
新的創舉 有效的探索 / 398
“公示”不應一貼了之 / 400
一步,再進一步…… / 401
就該依法“找市長” / 402
司法公正:從司法程序抓起 / 403
救一人急 暖萬人心 / 405
公仆緣何成兇手 / 406
“權大于法”者的自白 / 411
堂堂正正做人 / 413
8 點上課,何必讓孩子這么苦 / 415
老腦筋都該換了 / 417
爆竹聲中的思考 / 419
不妨“秋后算賬” / 421
失言與失人 / 423
謹防法煩擾民 / 425
新千年:準備什么禮物 / 427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 429
“三制”好在哪里? / 434
記憶的誤區 / 436
奢侈之盛 緣于公款 / 439
多為“窮親”辦實事 / 444
觀念一變天地寬 / 445
要讓“權威”發言 / 447
有孩子自“遠方”來 / 449
逆境——人生的驛站 / 451
后記:并非結束,亦非序章 / 453__
時代熱評:黨報評論寫作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簡介
崔士鑫,人民日報社研究部主任,不錯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198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到人民日報社工作。曾任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政法采訪室副主編、黨建采訪室主編,人民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中央常備記者。2007年到2014年援藏期間先后任西藏日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6次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一次(文字評論)、一等獎兩次(文字評論、文字系列)。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有《歷史的風向標》《看懂尼泊爾》《拉薩勝跡探幽》《西藏朗縣》等,合作著有《亞洲四小龍,飛越地平線》《專業采訪報道學》《雪域邊線行》《重走解放軍進藏路》等,聯合主編《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年度報告》。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