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偉大的靈魂:圣雄甘地與印度的斗爭:mahatma gandhi and his struggle with India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97021
- 條形碼:9787308197021 ; 978-7-308-1970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偉大的靈魂:圣雄甘地與印度的斗爭:mahatma gandhi and his struggle with India 本書特色
對圣雄甘地的贊譽這是一位喚醒了三億人的反抗精神,動搖了英帝國的基礎,將兩千年強大的宗教動力引入人類政治的人! 羅曼·羅蘭對甘地的印象?*好問一問人們對喜瑪拉雅山的印象。雖然甘地可能犯下若干戰術上的錯誤,但他的基本戰略總是正確的。—— 肖伯納圣雄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從這面鏡子看到自己的美丑善惡,一旦這面鏡子碎了,他周圍的人們就失去了一個光輝的真理形象! 埃德加·斯諾 本書獲得的贊譽……對或許是我們這一時代*神秘的政治領導的深具洞見的分析,一本非凡的著作。 ——阿瑪蒂亞·森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萊利維爾德撕碎了這個勇敢的小個子偉人的神秘面紗,揭開了這個強大的帝國的遮羞布!丝っ资怖 《紐約客》 《偉大的靈魂》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它寫出了關于現代*著名人物的新意。 ——T. J. 斯泰爾斯 普利策獎得主
偉大的靈魂:圣雄甘地與印度的斗爭:mahatma gandhi and his struggle with India 內容簡介
圣雄(Mahatma)辭世已經半個世紀了,但是“鳳凰村”(Phoenix Settlement)仍然住著甘地的后人。“鳳凰村”位于南非(South Africa)德班(Durban)城外,印度洋海岸。1965年,我首次來這里訪問。一個小男孩在屋里蹣跚學步,我認出他是甘地(Gandhi)的曾孫,現在與奶奶住在一起。奶奶是甘地四個兒子中的老二曼尼拉爾·甘地(Manilal Gandhi)的遺孀,她留在南非編輯她公公創辦的《印度輿論》(Indian Opinion),借此使鳳凰村及其價值得以延續。這位創始人當時決定做整個社區的家長,于是便將農場轉變成了類似公社的機構,在這里他將追隨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大家庭,包括印度人和歐洲人,以及侄親和堂親,*后還有他的妻子和兒子,但他們沒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偉大的靈魂:圣雄甘地與印度的斗爭:mahatma gandhi and his struggle with India 目錄
**章 序曲:不速之客
第二章 不可接觸主義
第三章 在祖魯人中
第四章 上院
第五章 領導契約勞工
下篇 印度
第六章 喚醒印度
第七章 不可接近
第八章 向救星致敬
第九章 絕食至死
第十章 服務鄉村
第十一章 大規模騷亂
第十二章 決戰
甘地生平年表
原始資料
索引
插圖引用
致謝
譯者后記
偉大的靈魂:圣雄甘地與印度的斗爭:mahatma gandhi and his struggle with India 節選
《偉大的靈魂:圣雄甘地與印度的斗爭》:這位斯瓦米一直與民族運動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因為支持即將成為圣雄的甘地而卷入其中。在他看來,甘地正領導著一場神圣的斗爭。1919年4月,不合作運動開始之際,正是泰戈爾號召印度人承認甘地為圣雄之時。什拉德哈南達在德里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人們的歡呼致敬。然而此后不久,他突然退出了運動,以抗議甘地突然決定中止運動。斯瓦米認為,這場運動還沒有做到訓練有素,不足以阻止大面積爆發的暴亂。他所抗議的不是決定本身,而是甘地做出決定的專橫方式!俺汕先f的民眾因信任你而受到鼓舞……而且放棄了一切塵世顧慮!彼o甘地寫信說,他退出了薩提亞格拉哈委員會,“遺憾的是,你立刻做出了決定,甚至不問一下這些人是否同意!边@不是**次也不會是*后一次甘地聽到*重要支持者的抱怨。然而,什拉德哈南達不久就在甘地和其他人的懇請之下讓步了,再一次投身于民族運動之中,但結果發現,在與一位只習慣于聽從自己意愿的領袖發生戰略分歧時,等待他的總是失敗的結局。在他看來,其中*重要的是在不可接觸制問題上的分歧。在這個問題上,甘地從回到印度的**個月起就一直立場堅定。隨之,甘地遭到了什拉德哈南達的**次批評,說他并不愿意用實際行動支持他自己的強有力的戒律。斯瓦米甚至比甘地還執著。在20多年里,他一直是被稱為“淑滌”的凈化儀式的堅定推動者,這個儀式的目的是將不可接觸者和低種姓印度人納入基礎廣泛的印度教信眾群體之中,在這里種姓區分就算不能根除也能得到弱化。這個曾在賈瑪清真寺發言的人已經表示愿意在基拉法特事業中與甘地和穆斯林站在一起。然而,當開始懷疑對甘地來說這個事業比反對不可接觸制斗爭更優先時,他懸崖勒馬了。因此,1919年12月在阿姆利則召開的印度國大黨例會上,正是斯瓦米而非甘地對這個問題做了論述。“難道不對嗎?”他挑釁地問,“你們當中許多人獲得了政治權力,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卻無法克服對遭受不公、被你們視為不可接觸者的6000萬印度人的反感情緒?這里有多少人真心把這些可憐的兄弟當作自己人呢?”9個月后在加爾各答國大黨特別會議上,什拉德哈南達嘗試把這一主題列入議程,但*終并未成功。甘地和其他人覺得應該討論更為緊急的不合作運動,討論其他事都是偏離了主題。鑒于保衛哈里發是運動已宣布的目標之一,這等于說穆斯林的事業比反對不可接觸制的斗爭更加重要,至少此時是如此!澳鞘翘齑蟮腻e誤。”失望的斯瓦米悲嘆道,“只有當我們自己實現了完全合作,與敵國的不合作才能成為可能。”甘地明確表示,在加爾各答集會數月后的定期年會上,也就是那格浦爾年會上,國大黨多少都會認真討論不可接觸制問題。但什拉德哈南達并不是唯一擔心圣雄可能會弱化這一問題的人。甘地稱之為“查理”(Charlie)的英國牧師查爾斯·安德魯斯,在南非遇到甘地之前已經在印度與蒙希·拉姆建立了密切聯系,后來由他介紹二人相識。安德魯斯給甘地寫了一封稱對方為“親愛的莫罕”的信,他是圣雄數百名通信者中唯一輕松愉快地使用如此熟悉稱呼的人,他在信中表達了自己對不可接觸制可能會在甘地的日程中一滑而過的擔憂。甘地對此批評感到不安,在那格浦爾會議一個月后的一天,他凌晨2點就醒來,在通常的起床時間4點之前,躺在床上開始打腹稿,尋思答案,以寫下一封動情的立場辯護信。雖然信函態度強硬,但它明確表明,他現在將不可接觸制看作是一項不得不等待時機的事業。基拉法特運動必須優先,因為它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的先決條件,而這反過來又是獨立的先決條件。然而盡管如此,甘地展現了他化解合理性的慣有才能。他說并不是因為不可接觸制不重要,而是因為“它是一個比獲得印度獨立更大的問題”。他說,如果在“中途”獲得獨立的話,他能夠“更好地處理這個問題”。因此,他預言:“在消除不可接觸制的禍根之前,印度可能已擺脫英國的統治!薄
偉大的靈魂:圣雄甘地與印度的斗爭:mahatma gandhi and his struggle with India 作者簡介
約瑟夫·萊利維爾德(Joseph Lelyveld)1937 年出生,美國著名作家、記者。1994—2001 年曾任《紐約時報》執行主編。曾以所著Move Your Shadow 一書榮獲普利策獎,是《紐約書評》的撰稿人。著有Move Your Shadow: South Africa,Black and White (1985)、Omaha Blues:A Memory Loop(2005)等。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