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北平學人訪問記: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2805
- 條形碼:9787100182805 ; 978-7-100-18280-5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平學人訪問記: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史愛好者民國學人是中國學術史上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這批學人由于因緣際會,既處于傳統與現代的時間交匯點上,又處于東方與西方的中西溝通線上,有其不可復制的養成條件。群星璀璨之下,具體到每一個個體,其有著怎樣的學術成長經歷,學成歸來后又處于怎樣的環境中,做出了什么貢獻,對于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怎樣的預期,如此種種值得關注的問題,此前都分散于諸位學人各自的自傳中,待研究者一一擷取。而這本《北平學人訪問記》恰恰通過記者的觀察和記錄,為這批學人描摹出了一個面目鮮明又生態豐富的群相。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此書的話,可以說,其是對中國現代學術一次非常全面的深度訪談,也是對當時頂*學人群體一次非常深入的社會調查。
北平學人訪問記:上 內容簡介
民國北平以文化城著稱,1935年《世界日報》決定采訪北平學者,連載于該報的“教育界” 副刊,是為“學人訪問記”。所訪69位學者,文理兼顧,既有文史學家顧頡剛、周作人、沈從文等,也有自然科學家胡先骕、曾昭掄、秉志等,皆為一時之選。所談既涉學人的治學經歷,更有其對學術之于社會實踐的思考。記者登門造訪,一代學人家居觸手可即;受訪人閱后刊發,一手學林素材彌足珍貴,向讀者呈現了一幅星光璀璨的現代中國學人群像。
北平學人訪問記:上 目錄
上冊
經濟學和社會學名教授李達
戲劇家余上沅
文字學專家錢玄同
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陶希圣
數理專家、平大工學院院長張貽惠
研究印度哲學的許地山
師大十二年音樂教授柯政和
植物學專家胡先骕
深通經學小學的吳承仕
對西洋文學有深刻研究的梁實秋
物理學專家文元模
考古學家黃文弼
研究中法戲劇的陳綿
私法專家何基鴻
文字運動權威者黎錦熙
機械及土木工程專家王季緒
話劇運動權威者熊佛西
國學專家馬裕藻
領導全國圖書館事業的袁同禮
國際公法專家劉世傳
經濟學家趙延摶
地理學家白眉初
化學家方乘
教育學專家吳俊升
工業化學專家劉拓
生物學家郭毓彬
音樂專家楊仲子
刑法專家王觀
國語速記專家汪怡
理論物理學專家夏元瑮
數學專家趙進義
動物學家壽振黃
文字學專家沈兼士
下冊
合作事業專家章元善
有機化學專家趙學海
心理學家樊際昌
小品散文家周作人
藥物學家徐佐夏
化學家曾昭掄
植物學家劉慎諤
財政學家秦瓚
社會學家潘光旦
歷史學家陳受頤
政治學家張忠紱
歷史學家陳垣
哲學家馮友蘭
生物學家秉志
教育家孟憲承
史學家王桐齡
地理學家黃國璋
歷史學家顧頡剛
刑法專家張孝栘
會計專家胡立猷
外科醫學專家劉兆霖
農學家劉運籌
法學專家江之泳
原子能研究家王普博士
輔大生物系主任張漢民博士
輔大教育學院院長張懷博士
北平師范學院院長袁敦禮
師范教育權威者鄧萃英
哲學家而富有政治熱情的張東蓀
北平研究院副院長李書華
史學研究所所長徐炳昶
國立北平藝專校長徐悲鴻
北大西語系主任朱光潛
師院華大教授王桐齡
北大國文系教授沈從文
藝專音樂系主任趙梅伯
北大理學院教授裴文中
北大史學系教授向達
附錄 采寫《學人訪問記》的回憶(賀逸文)
北平學人訪問記:上 節選
大約是民國十年,一夜聽經,忽于言下大悟,“總相即是別相,別相即是總相。”自是以后,一切佛經束之高閣再不聽了,哲學也不研究了。同緣的人問他,他說:“我畢業了。”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努力做自己認為應做的一件事,一切宇宙人生都可以在這里頭解決。——黎錦熙訪談
北平學人訪問記:上 作者簡介
賀逸文(1910—1983),民國知名報人,抗日戰爭之前在北平《世界日報》工作,擔任“教育界”副刊的主編、采訪部主任和北平新聞專科學校教務長。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