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永遠的信天翁(長篇小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3658
- 條形碼:9787020143658 ; 978-7-02-014365-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永遠的信天翁(長篇小說) 本書特色
《臺灣財經文化周刊》:“詩人、散文家、小說家、旅行者,同時也是自然生態觀察家;寫鳥、寫鯨魚、寫野狗、寫古道、寫小鎮,還寫蔬果,劉克襄看似紛雜的角色與寫作主題,其實都能歸結到一個源頭,那就是對自然的愛。” 如同波特萊爾的詩 在無邊際的大海里 帶著水手靠岸的夢 像喜訊,也像噩耗 人們獵殺了你的夢 獵殺你 捕捉飛在空中的羽毛 …… 下達完追逐信天翁的指令 疲倦的船長回到艙房 臉頰貼著枕頭睡了 夢里依靠你的指引 船緩緩駛向一個沒有航行目標的島嶼 ——蔣勛《讀劉克襄〈永遠的信天翁〉有感》
永遠的信天翁(長篇小說) 內容簡介
信天翁,是大洋的漂泊者、*擅長飛翔的鳥類。作者在這部虛構類動物小說中,敘述了一位鳥類愛好者親歷一場短尾信天翁野外考察活動的故事,重現了*傳奇的鳥類——短尾信天翁從天空的王者到被人類毀滅的前因后果,以及短尾信天翁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中展現出來的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在這部集歷史、生態與冒險故事為一體的小說中,劉克襄將自己對信天翁二十多年的觀察,化作兼具生態關懷與文學價值的動物書寫,試圖擬想信天翁的生存觀。
永遠的信天翁(長篇小說) 目錄
目錄
**章
前往鳥島?? //?? 1
第二章
飛離鳥島?? //?? 59
第三章
滑翔翼的天空?? //?? 95
第四章
神秘的腳環?? //?? 135
第五章
前往彭佳嶼?? //?? 181
附錄之一
還我信天翁?? //?? 199
附錄之二
信天翁與龜山島?? //?? 209
后記?? //?? 215
總序
動物小說是一座森林
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上,一座擁有許多高山的島嶼,位于海洋和大陸的交界,又坐落在溫度適宜的緯度,這樣允當的自然環境,其實并不多。
我很有福氣,正好在這樣的一座島嶼上出生,并且平安地長大。更幸運的是,從青少年起,在雙親呵護、生活無虞下,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在島上長期觀察自然,認識各地山水,逐一見證它廣泛而多樣的地理風貌。
經歷多趟豐收的生態旅行,我才逐漸打開視野,接觸到許多動物。同時,透過當代生態保育觀念、自然科學新知,以及各地狩獵風俗文化的洗禮,更深入地見識了各種動物精彩而奇特的習性。
如此豐饒的生態環境,以及多樣的動物內涵,作為書寫題材的基礎,無疑也是上蒼賜予一位創作者*大的資產。我自當努力,嘗試通過不同的敘述風格和書寫技巧,
展現各種動物的生命意義。并且自我期許,希望更多臺灣地區動物的生命傳奇,經由自己筆下的故事,展現這塊土地動人的自然風貌。
提到以動物為主題的小說,相信許多讀者不免直接聯想到兒童文學。許多創作者,在思考這類題材的創作角度和內容時,恐怕也會假定,以兒童或青少年為閱讀的對象。
久而久之,因為文學潮流的趨勢、影像媒體的興盛,或者以晚近創作呈現的質量評估,這類以動物為主題的文學創作,難免被放置在一般兒童文學之列。目前文學學術詞典、百科全書在定義時,更視為兒童文學的領域。
這種理解的趨勢,似乎存在著某一種認知,把動物形象和動物小說所承載的廣泛可能,局限在兒童的喜愛與領悟層面。文學風潮如是發展,個人覺得未免可惜。
過去,在敘及動物小說時,我每每想起吉卜林《叢林故事》(1894)、杰克·倫敦《野性的呼喚》(1903)和奧威爾《動物農莊》(1945)等不同階段經典動物小說的內涵,乃至晚近李察·巴哈《天地一沙鷗》(1970)、貝爾納·韋爾貝爾“螞蟻”三部曲(1991~1996)之類現代動物小說的標桿,各自有其深沉的寓意,揭橥動物故事的多樣繁復。
世界各地皆有如此精彩的動物小說典范,反映作者家園的生活意識和土地情感,那么臺灣地區的動物小說呢?
我在書寫動物故事時,其實很少定位于孩童閱讀的想象,而是期待更多擁有純稚心靈的成人,一起享受動物世界的奧妙。進而珍愛和尊重這個地球上,不同于人類文化,或者更為重要的自然文化。
在文學命定的議題里,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系,絕不只是反映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感情交流,或者只是把這種交流賦予豐富的人性解釋。我總是想辦法擴充視野,嘗試著使用更新形式的敘述,摸索更多尚未被人類所理解的領域,以及尋找更大的價值。
現代的動物故事,何妨越過兒童世界的層次,進入一個混沌的起跑線,重新設定更多可能的原點?它一方面是對大自然的禮贊、哀歌,或關懷動物生存的論述,一方面更可能是人格成長的小說、心靈冒險的故事,兼而反省人類文化的發展。
進而言之,動物小說作為一個自然寫作的界面,既非孩童似的愚呆,也不必屢屢背負人類破壞自然的原罪。面對地球日漸暖化、雨林遭到濫墾、水資源缺乏等危機,一個寫作者,除了站在**線抗爭,更大的責任是栽植夢想和希望。
盡管這個課題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培養,但每回我寫出一部動物故事時,那無可言喻的喜悅和滿足,仿佛成功地守護了一座森林的欣然成長。我快樂地想象著,每一位讀過這些動物故事的孩童或大人,在心里也悄悄地滋生出了一座森林。
將來,這座森林會逐漸蓊郁,逐漸延伸出去,*后和地球上的每座森林、每座海洋,親密地結合。
永遠的信天翁(長篇小說) 節選
記得飛行教練說過: “一個人會飛行跟不會飛行, 思維和視野都會有很大的落差。 你們鳥類研究者, 應該*能明了吧?” 我聽到后, 苦笑不答。 其實, 真的很難回答。 鳥類研究者要研究的領域相當寬廣, 生態行為、 棲息環境和覓食求偶等, 都有專長的人。 反而是飛行, 還很少有人研究。好像飛行不是鳥類的特長。 我的飛行認知, 也不是來自鳥類研究者的身份, 而是跟著飛行教練而學得的。 當一個人熟悉滑翔翼, 嫻熟這個飛行世界的樂趣時,往往會有更大的野心, 試圖創造一個奇特的飛行紀錄。 譬如, *高的飛行高度、 溯航*強的上升氣流, 或者是滑出*長的越野距離。 他們不約而同地擁有許多飛行夢想,夢想著突破個人的紀錄, 或者飛得更高、 更快、 更遠和更久。 為了這些目的, 飛行員會在天空愈待愈久。 于是, 遇見各種天候的機會就大增了。 有時頂著大太陽, 曬個半死。 有時淋個西北雨, 變成落湯雞。 或是一會兒強風, 一會兒下雨, 或是被熱氣流帶著盤旋, 總之, 飛行不再平和, 而是充滿了冒險的樂趣。 但當樂趣形成一個意義, 形成一個飛行價值的困惑時, 挑戰也會不斷地出現, 永無滿足。 飛行員會好奇, 如果隨熱氣流升到*高點之后, 超越一千五百米, 接近二千米, 能感受到什么? 如果不受區域的限制, 能夠沿中央山脈一路滑翔, 像灰面 鷹南下, 那會是多么美好的夢想! 突然, 念頭一閃: “莫非大腳想嘗試著橫渡赤道無風帶, 飛越到南半球?” 哎, 我又胡思亂想了。 這幾天, 我一直沒回信給田中, 可能潛意識里, 還不想放棄思索大腳行徑的答案。不過, 話說回來, 盡管迄今的資料里, 從未有短尾信天翁在南半球的記錄, 但我也并非胡亂臆測的。有一種棲息于南半球的漂泊信天翁, 就擁有飛越赤道的能力。 這種全世界羽翼幾乎*長的信天翁, 主要活動于南極地區, 而且早有在南半球的海域環繞地球一周的記錄, 過去也曾有少數個體, 神奇地飛越了赤道的無風帶,出現于北太平洋。 日本的鳥類圖鑒也把它列入了迷鳥。 漂泊信天翁為何不滯留在全世界*廣闊的海域, 反而游蕩到北太平洋, 而且飛抵鳥島附近? 這當然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課題, 有趣的是, 我后來讀及一篇報導, 提到考古人類學者在研究早年的化石時, 發現北太平洋曾經有漂泊信天翁棲息的記錄。 可見, 漂泊信天翁一度生活在北半球的水域, 而非一直待在以海洋為主的南半球。 換句話說, 在古老的年代,它們便飛越了赤道, 由北遷徙至南。相對的, 短尾信天翁難道就沒有這種可能嗎? 縱使此次大腳的南行, 不是在嘗試這種橫越的冒險, 或許遲早也會有第二只或者第三只短尾信天翁, 成功地橫渡赤道, 出現于南半球, 探看那信天翁族群*廣闊的家園, 而非永遠滯留于北太平洋的水域。但赤道如此好橫渡嗎? 當一只短尾信天翁遠從約翰斯頓島南下至圣誕島時, 不只是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孤獨和浪靜。 以前西班牙帆船裝載馬匹至新大陸, 到了這里風力突然減弱, 前進困難, 由于飼料欠缺, 只好把馬匹拋入海中, 這里還被稱為馬緯度。 靠風力滑翔的海鳥非常不適合棲息此地, 尤其是羽翼狹長的信天翁, 更是極端困難的障礙, 對一些小型海鳥來說, 諸如燕鷗, 它或許還可以依賴自己的振翅, 解決無風的問題。 信天翁一遇到這類環境, 只有束手無策。 大腳如何克服這種困難? 是否在等待一場颶風的到來, 利用風的差異, 完成橫渡? 譬如, 一場臺風的出現。 盡管北太平洋的熱帶臺風一般形成于赤道以北五度以上的環境, 但氣象史上, 偏偏偶有發生臺風出現在赤道、 讓赤道南北兩地都受到影響的特例。 大腳或許也有機會遇到類似的情形。 也有可能是一場熱雷雨的到來, 就是我們俗稱的西北雨在夏天午后出現, 因而形成小小的風力。 又或者是強烈的東北風寒流南下, 帶來侵襲到赤道的風, 它便可借此快速橫越了。 以前少數漂泊信天翁越過赤道, 相信便是尋找到了這條臨時出現于赤道的風之河流, 順勢橫渡了。 短尾信天翁的少數成員或許也有這個機會, 打破禁忌, 挑戰傳統, 成為尋找新家園的英雄。 它們會是短尾信寂寞, 更可怕的是天氣條件的惡劣。 這里的惡劣并非暴風雨, 而是無風。 恒常的無風。所謂赤道無風帶, 大抵是赤道附近南北緯五度間。 這兒太陽終年近乎直射, 地表年平均氣溫*高, 地面氣壓降低, 連上升氣流都難以出現。 而海面上, 海流緩慢, 風平天翁的麥哲倫或庫克船長。思及此, 我知道自己的毛病又犯了, 但不可否認, 生物族群的演化趨力, 有時便仰賴這些冒險者的脫軌舉動,拓展出新的可能。 我因而愿意相信, 大腳的赤道冒險, 其實暗暗地遙應著我們早已所熟悉的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理論。 相信未來的時代里, 還會有像大腳這樣的信天翁出現, 經由一代一代的不斷嘗試, 終有一天, 短尾信天翁會飛越赤道, 甚而抵達南極。
永遠的信天翁(長篇小說) 作者簡介
劉克襄
劉克襄是華文世界里面,一個最早最有恒心去探索自然文學寫作的人。總是風塵仆仆的模樣,在山林小徑,在鄉鎮老路,在城市角落熱血地踏查。與人交往率真誠摯,惟面對動物收斂情感,盡量抽離地觀察。臺灣自然寫作的辟路要角,以鳥類生態散文為起手式,之后觀察對象擴及花草蟲獸,涉獵廣泛,創作題材涵蓋自然生態、蔬果、古道、鐵道、旅行、人物等,作品糅合自然因子多樣呈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