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道德情操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519425
- 條形碼:9787515519425 ; 978-7-5155-194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情操論 本書特色
《道德情操論/西方哲理譯叢》作為亞當·斯密倫理學方面的代表作,其地位并不在《國富論》之下。 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從日常瑣事和人情世故之中引發出深刻的哲理,如同一位深明事理的老人在絮叨家常,不知不覺之間令人深受感染。
道德情操論 內容簡介
《道德情操論》全書分為七卷,前六卷分別從不同方面層層深入地論述了人類的情感和倫理道德產生的原因和基礎,第七卷“ 論道德哲學的體系”是在前六卷基礎上對此前的各種倫理學體系所作的述評。斯密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心出發,討論了善惡、美丑、正義、責任等一系列概念,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保持和諧的奧秘。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從日,嵤潞腿饲槭拦手幸l出深刻的哲理,如同一位深明事理的老人在絮叨家常,不知不覺之間令人深受感染。這種貼近凡人生活的智慧,跨越了時代和國界的局限,打破了學術的高墻,讓每一個普通讀者都能受益匪淺。
道德情操論 目錄
**篇 適當感
**章 同情
第二章 相互同情的快樂
第三章 我們的感情與別人是否一致能幫助我們判斷其恰當性
第四章 續前章
第五章 可敬的美德
第二篇 得體的各類激情的度
引言
**章 源于身體的種種激情
第二章 源于思維定式的激情
第三章 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目私的激情
第三篇 人們在判斷行為是否恰當時對順境和逆境的考慮以及為什么情況不同會造成同情心的差異
**章 雖然我們同情悲傷一般要強于同情快樂,但它仍然遠遜于當事入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 野心的起源以及等級的分別
第三章 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風氣對道德情操的敗壞
第二卷 優點和缺點,或獎賞與懲罰的對象
**篇 對優點和缺點的感覺
引言
**章 我們應該獎賞任何理應受到感謝的行為,同樣應該懲罰任何理應得到怨恨的行為
第二章 合乎情理的感激或怨恨的對象
第三章 如果我們不贊成行善者的義舉,就難以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反之,如果我們同意施暴者的動機,就根本不會同情受害者的憤怒
第四章 簡要回顧前幾章 的內容
第五章 試析人們對優點和缺點的判斷力
第二篇 正義與仁慈
**章 這兩種美德的比較
第二章 正義和悔恨的感覺,以及對優點的自覺
第三章 這種天賦結構的效用
第三篇 涉及行為的優點或缺點時,命運對人類情感的影響
引言
**章 命運產生影響的原因
第二章 這種命運影響所及的范圍
第三章 這種情感不規律性的根本原因
第三卷 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以及責任感
**章 自我認同和不認同的原則
第二章 對贊揚以及值得贊揚的品質的熱愛,對譴責以及該受譴責的品質的畏懼
第三章 良心的影響和權威
第四章 自我欺騙的天陛以及普遍原則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被視為上帝的法則的道德普遍原則的影響和權威
第六章 責任感何時應該成為我們唯一的行為原則以及何時應該與其他動機一起發生作用
第四卷 有用性對贊許感的意義
**章 所有藝術品的美感都源于其有用性,并且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第二章 人的品格與行為之美皆從有用性而來以及這種美的概念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發自內心的贊成
第五卷 關于習慣和風尚對道德贊許情感的影響
**章 習慣和風尚對我們關于美和丑的看法的影響
第二章 習俗和風尚對道德情感的影響
第六卷 有關美德的品質
**篇 個人的品質對自身幸福的影響,兼論審慎
第二篇 論個人的品質可能對別人的幸福產生的影響
引言
**章 我們的天性根據何種次序來關注個人
第二章 我們的天性和善心對社群的關注次序
第三章 兼濟天下萬物的善行
第三篇 自我克制
第四篇 結論
道德情操論 節選
《道德情操論/西方哲理譯叢》: **篇 適當感 **章 同情 在人的天性中總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無論一個人在我們眼中是如何自私,他總是會對別人的命運感興趣,會去關心別人的幸福;雖然他什么也得不到,只是為別人感到高興。當我們親眼看見或是設身處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時,我們的心中就會產生同情或憐憫。我們常常為別人的痛苦而痛苦,這是無須證明的事實。像人性中所有與生俱來的感情一樣,這種情感絕不是專屬于良善君子,盡管他們可能對此*為敏感。即使一個無賴罪大惡極,無視一切社會規范,他也不會完全喪失同情心! ∫雽λ松硖幍木秤鲇兴w驗,我們只有設身處地想象,因為我們無法直接了解別人的感受。只要我們自己還能置身事外,即便我們的兄弟在忍受酷刑折磨,我們也感覺不到他們的痛苦。感官從來不會也不可能超越我們自身,只有依靠想象,我們才能對他人的感受略有所知。而想象除了告訴我們如果身臨其境會怎么樣以外,并沒有別的長處。這時我們感官的印象并不是他人真實的感受,而只是對他人感受所做的模擬。我們依靠想象將自己置于他人的境遇之中,以為自己正經受著所有同樣的痛苦,又仿佛進入他體內,與他合而為一,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體會到他的感受。于是,當我們全然接收了他人的痛,苦并將其變為自己的痛苦時,我們終于為之所動,一想到他的感受就不由得渾身顫抖。任何痛苦或憂傷都會激起過度的悲哀,因此當我們在頭腦中為自己構擬出這樣一種情境時,就會或多或少的帶來一些與之相應的情緒。 正因為我們能夠設身處地想象別人的痛苦,我們才能產生與他們相似的感情。如果覺得以上這些不足以說明問題,還有許多顯而易見的觀察可以證實。當我們看到另一個人的手腳將要挨打的時候,我們會情不自禁地縮回自己的手腳;如果這一下真的打在他身上,我們會覺得好像打在自己身上一樣。當一個舞蹈者在松弛的繩索上翻騰、搖擺,努力保持身體平衡的時候,緊盯著他的觀眾們也會不自覺地做出類似的舉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仿佛也正在繩索上,身不由己。那些弱不禁風、神經過敏的人常常告訴我們,當他們在街上看到乞丐暴露在外的膿瘡潰瘍時,自己身體的相應部位也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之所以造成這種恐慌是由于他們聯想到自己也有可能經受這種痛苦——如果他們真的成為眼前不幸的人,如果他們身體的某個部位真的受到同樣痛苦的折磨——那么他們對這種痛苦的恐懼就會在身體的這個部位造成比其他部位更為強烈的反應。這種意念的力量足以讓他們虛弱的身體感到搔癢和不適。無獨有偶,再剛強的人看到疼痛的眼睛時,自己的眼睛也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疼起來,因為眼睛是人身上*脆弱的器官,無論強者弱者都一樣! ∥覀儾粌H能對痛苦和悲哀的情景產生同情。一個有心的旁觀者會對當局者的任何一種激情發生反應,只要想到自己身臨其境,他心中就會涌起一種類似的情緒。每當我們在舞臺上看到自己所熱愛的傳奇人物脫離困境時,心中總是那么高興,就像為他們的遭遇感到憂傷一樣。我們為他們的幸福感到欣慰,正如對他們的不幸抱有真切的同情。我們對那些在危難之時未曾背叛他們的忠誠的朋友懷有同樣的感激之情,并且對那些傷害、拋棄或者欺騙他們的背信棄義之徒也同樣感到由衷的憤恨。旁觀者通過設身處地想象,能夠產生與受難者一致的情感,包括震撼人類心靈的每一種激情! ‘斘覀儗e人的憂傷表示同感的時候,常常使用“慈悲”或“憐恤”這樣的詞!巴椤备鼈儙缀跏峭x詞,不過現在也可以表示對各種情緒的同感。 有時候我們似乎一注意到別人的情緒就會產生“同情”。即使還不知道當事人為什么如此激動,激情就好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一個人身上傳染到另一個人身上。如果一個人在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明顯的悲喜之情,就會立即在觀者心中激起共鳴。笑臉隨處受人歡迎,優戚的面容卻只會令人沮喪。 然而事情并非一概如此。有一些情緒,如果我們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非但不會報以同情,反而會覺得非常討厭。面對憤怒者的胡作非為,因為我們不知道他為什么發怒,也就不會設身處地替他考慮,體會到他的怒氣。可是那些受氣包的處境是有目共睹的,我們都知道在對方盛怒之下他們容易受到傷害。因為同情他們的恐懼和不滿,我們通常都會站到他們一邊,反對那氣勢逼人的發怒者!
道德情操論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立者、舉世公認的現代經濟學之父,同時他也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又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他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傾注在《道德情操論》的修訂上,從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對《道德情操論》先后進行了6次修訂,正是在修改過程中完成了《國富論》,甚至《國富論》首頁上還強調“《道德情操論》的作者”。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