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善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520117
- 條形碼:9787515520117 ; 978-7-5155-201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善的研究 內容簡介
在本書開篇,作者便開門見山地指出本書的目標在人生的根本問題。也就是人的生活、人的存在與生命等一系列超越語言的重大課題。但是,從西田的思想來看,這些復雜問題的根本在于對“經驗”與“實在”的理解。然而,人存在的經驗與真正的實在究竟是什么?西田在該書中分別厘清了純粹經驗、實在等問題進而探討了本書的核心議題——善,著重闡釋了善的本質、特征、動機與目的;很后,作者闡發了其對于宗教的解讀。在書的很后,作者回歸到了“愛—知—信(即宗教)”的集倫理學、哲學、宗教學于一身的終點。
善的研究 目錄
**節 純粹經驗
第二節 思維
第三節 意志
第四節 智識的直覺
第二章 實在
**節 研究的出發點
第二節 意識現象為唯一實在
第三節 實在的真實本質
第四節 真正實在恒有同一的形式
第五節 真正實在的根本形式
第六節 唯一實在
第七節 實在的分化式發展
第八節 自然
第九節 精神
第十節 作為實在的神
第三章 善
**節 行為(上)
第二節 行為(下)
第三節 意志的自由
第四節 價值上的行為研究
第五節 倫理學各學說(一)
第六節 倫理學各學說(二)
第七節 倫理學各學說(三)
第八節 倫理學各學說(四)
第九節 善(活動主義)
第十節 人格之善
第十一節 善行之動機
第十二節 善行之目的
第十三節 完美之善行
第四章 宗教
**節 宗教之要求
第二節 宗教之本質
第三節 神
第四節 神與世界
第五節 知與愛
善的研究 節選
《善的研究/西方哲理譯叢》: **章 純粹經驗 **節 純粹經驗 所謂經驗,即為按照事實其原貌去感知它。也就是完全不經自己的加工,按照事實來感知。一般所說的經驗,實際上總夾雜著某種思想,因此,所謂純粹,即指絲毫未加思考、辨別的、真正經驗的初始狀態而言。例如,在看到一種顏色或聽到一種聲音的瞬息間,看者或聽者不僅沒有考慮這是外物的作用還是自己在感覺它,而且也沒有判斷此顏色或聲音之前所處的狀態。因此,純粹經驗與直接經驗是同一的。當人們直接經驗到自己的意識狀態時,還沒有主客之分,知識和他的對象是完全合一的,即為*純的經驗。當然,在一般情況下所謂“經驗”的含義并不明確,如馮特就把基于經驗推論出來的知識也名之為間接經驗,稱物理學、化學等學科為間接經驗的學問。但實際上,他們并不能說是正確意義上的經驗。不僅如此,即使是意識現象,個人也不能經驗他人的意識;即使是自己的意識,如果是對過去的回想或是對當下意識做出判斷,也都不能算是純粹的經驗了。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經驗,是不具有任何意義的,而只是反映事實原貌的當下意識。 那么,從以上論述來看,究竟什么樣的精神現象才是純粹經驗的事實呢?誰也不會否認,感覺和知覺屬于純粹經驗。不過,我相信一切精神現象都是以這種狀態呈現的。即使拿記憶來說,它既非過去意識的直接再現,也并非是對過去的直覺。感覺雖是過去的,但它畢竟是現在、當下的感受。即使抽象的概念,也決不是超經驗的東西,仍然是一種現在的意識。又如幾何學家在腦中構想一個三角的時候,會把它當作一切三角形的典范,此種概念的代表因素也無非是當前的一種情緒而已。此外,如果將所謂意識的邊緣看作直接經驗的事實,那么就必然使得經驗的事實之間的各種關系的意識也都像感覺、知覺一樣被列入直接經驗的范圍之內。如果是這樣,那么情緒的現象又是怎樣的情形呢?愉快與否的感情必然是當下的意識;即使在意志方面,盡管其目的在于將來,卻也總被我們當作現在的欲望來知覺。 那么,這種與我們有直接關系、作為一切精神現象的原因的所謂純粹經驗是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將對其略加探討。關于這一點,首先會引發這樣一個問題:純粹經驗究竟是單純的還是復雜的?雖說是直接的純粹經驗,如果從它是由過去經驗所構成這一點來看,或者從以后可以把它分解為單一因素這一點來看,也許可以說它是復雜的。但是,不論純粹經驗多么復雜,在它發生的那個瞬間卻始終是一個單純的事實。即使是對過去意識的再現,當其被統一到現在的意識中并成為它的一個因素而得到新的意義時,就已經不能說它與過去的意識是同一的了。同理,在當下意識被加以分析時,它就已經和分析發生時的意識不能同一了。從純粹經驗的角度來看,萬事皆異,萬物皆異:每個事物、每個場景都是單純而獨特的。其次,我們來看純粹經驗的綜合范圍是怎樣的?純粹經驗的現在并非說“當我們開始思考現在時,就已經不是現在的那種思想上的現在”。作為意識上的事實的現在,它必須有一定時間的持續,即意識的焦點始終落在現在上。因此,純粹經驗的范圍自然與主一定范圍趨同。但是,我認為該范圍不是僅限于“絕對單一”的注意。我們能夠不摻雜任何主觀思緒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主客合一的意識狀態。如登山者奮力攀登峭壁時,音樂家熟練地演奏樂章時,都可以說完全是知覺的鏈條。又如動物的本能動作也同樣反映這樣的精神狀態。在這些精神現象上,知覺保持著嚴密的統一和連續,即使意識轉而為他,注意也始終朝向同一事物,前一動作自動引起后者毫無思維的介入。與轉瞬即逝的知覺相比較,雖然注意有所轉移,時間長短有別,但是從“直接”和“主客合一”上看,二者沒有絲毫差別。尤其是所謂的“瞬間知覺”,如果認為它實際上是由復雜的經驗結合而成的話,那么上述兩者的區別就絕非質的差異,而應該說僅僅是程度的差異。純粹經驗不僅限于單一的感覺。心理學家所說的嚴格意義上的單一感覺是作為學術分析的結果而假想出來的,并非事實上的直接、具體的“經驗”。 ……
善的研究 作者簡介
西田幾多郎(にしだ きたろう,Nishida Kitaro,1870~1945),日本近代哲學史上有代表性的哲學家,京都學派創始人。東京大學哲學科預科畢業后,曾在山口高校、第四高校、學習院大學任教。1910年起任京都大學副教授、教授。1911年發表《善之研究》,后陸續發表《自覺的直觀與反省》、《無的自覺限定》、《哲學的根本問題》等。試圖以東方佛教思想為基礎,以西方哲學思想為材料,求得東西方思想的內在統一,確立了獨特的“西田哲學”體系。并培養了許多學生,形成“京都學派”。對日本大正昭和時期的哲學思想有重大影響。1940年獲日本文化勛章。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