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周末與米蘭聊天/程瑋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58100
- 條形碼:9787305158100 ; 978-7-305-1581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周末與米蘭聊天/程瑋著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0歲★ 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 ★ 2014中國童書榜10部年度*佳童書之一 ★ 《兩根弦的小提琴》入選2014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 《龜背上的花紋》獲“2014年冰心兒童圖書獎” 每個讀過“周末與米蘭聊天”的人都會深深地愛上這套書,都會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都會將自己放在更大的環境里放眼世界。是的,只有找到自己文化歸屬和自信的人才有可能走向遠方!這是一套帶你自信地開步向前的魅力之書,無法抗拒! 書中的中國女孩米蘭就好像作者程瑋本人,讀著西方文學,崇拜西方藝術,但德國人卻告訴她中國有那么多珍寶你應該驕傲、珍惜和學習,在欣賞別人第1一次接觸到很多中國文物、古籍和孤本(如大英博物館現在擁有與敦煌相關的藏品1.37萬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多的地方)。“周末與米蘭聊天”并不是對常識性知識的普及,而是一次深層次的探究和追問,用她的話說,她到德國20多年,做的是中國文化的清點,這套書用了20年來完成,希望中國人找到自己的文化歸屬和自信。 人們常說音樂無國界,我們在《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 兩根弦的小提琴》中卻發現音樂也能穿越時空,讓生活在不同時代和國家的人產生共鳴。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已經開始用音樂去訴說內心的感受,中國的傳統樂理五聲和八音蘊含著五行和儒家思想……我們發現,音樂不是技巧或是學問,而是一種精神,傳遞著一個民族的風骨和靈魂,令我們在任何境地都能夠自信地表達。
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周末與米蘭聊天/程瑋著 內容簡介
“周末與米蘭聊天”從一個在德國出生長大的中國女孩米蘭的視角出發,認識和了解中國文化。仔細清點著故鄉的珍寶,這讓米蘭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歸屬,確立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正如她所說:“我第1次發現,原來我們非常富有。”本系列包括《周末與米蘭聊天:文字篇 龜背上的花紋》《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 兩根弦的小提琴》《周末與米蘭聊天:學業篇 神奇的魔杖》《周末與米蘭聊天:書畫篇 塔樓里的珍寶》《周末與米蘭聊天:家園篇 賽里斯的傳說》5本,故事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文字輕快優美、新鮮生動,輔以大量的實物圖片,令讀者打開視野,游走在中西文化間,重新認識中國文化,重新認識自己。 《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 兩根弦的小提琴》:德國周六的傍晚,愛麗絲邀請米蘭到她的花園,靜等一個樂音隨風飄來……循著悠揚的琴聲,米蘭認識了來德國深造的中國女孩吟秋,她手中二胡的訴說將米蘭帶回到9000多年前,從賈湖骨笛到曾侯乙編鐘,再到高山流水遇知音……每一個音符都是人們情感的外化表露,從遠古到現在,米蘭和吟秋相遇、相知……
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周末與米蘭聊天/程瑋著 目錄
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周末與米蘭聊天/程瑋著 節選
第二章 悠遠的音樂 米蘭回到家時,天已經完全黑了。 看到米蘭進門, 媽媽這才長長地舒了口氣。雖然他們這一帶的治安很好,但米蘭每次晚上出去, 媽媽都會很擔心。她也說不清擔心什么。反正,米蘭不回家,她就一直在客廳看電視等著,再晚都不睡覺。所以,這讓米蘭每次進門時都有一種慚愧的感覺。 “你終于回來啦!你去愛麗絲那里干了什么呢?”媽媽坐著沒動,假裝很隨意地問一句。 “我在她家花園看見小鹿了。”米蘭說,“那小鹿一點都不怕人。它喜歡吃掉在地上的蘋果。” 媽媽鼻子哼了聲,好像有點不相信。“城市森林那里的鹿很多,到了秋天,公鹿和公鹿在馬路上打架,見了汽車也不讓。上次還造成交通堵塞了。一只小鹿有什么稀罕的!” “我們還燒烤來著,烤的是蘑菇。”米蘭說。 媽媽靠近米蘭,用鼻子聞了聞,米蘭的頭發里果然有一股煙味。“蘑菇也能烤著吃?”她有點半信半疑。 “能。很好吃。下回我教你。” 媽媽不作聲。 “而且,我們還聽人拉二胡來著。”米蘭說。 “愛麗絲還認識其他中國人?”媽媽很驚奇,“我還是**次聽你說呢。”看來,她現在已經徹底相信米蘭去了愛麗絲家。 “不,愛麗絲不認識其他中國人。我們也沒見到拉二胡的那個人。我們只是遠遠地聽著二胡聲。那人好像是在城市森林里拉二胡。”米蘭很遺憾天已經黑了,要不然,她真想到城市森林去找一找。 “在中國公園里有人拉二胡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在這里的城市森林里有人拉二胡,這就很特別了。”媽媽自言自語,“在這樣夏天的黃昏,一定是個想家的中國人吧!” 米蘭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說:“是的,我也猜想是一個中國人,他很想家。我聽出來了。連我都跟著想家了。” “你的家在這里。有什么好想的?” “不,好像是更遠的一個家。那個家,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所以心里更難受。”米蘭輕聲說。 媽媽也沉默了一會兒: “ 記得我剛來德國的時候,也特別想家。有的時候不想跟別人說話,也不想干別的事,只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里。有時候,也聽一聽帶來的中國音樂。所以,一個人能演奏一種樂器,能用音樂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是一種福氣。說到這里,我得提醒你一句,米蘭,你的小提琴還是不能荒廢了。以后,你一定會覺得沒有白學。”媽媽什么時候都不忘記給米蘭勵志。這種精神有的時候讓米蘭佩服得說不出話來。 就像有經驗的船夫繞開一個暗礁一樣,米蘭趕緊繞開勵志的話題:“媽媽,上次春節聯歡晚會上主持人說,二胡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那我們中國什么時候開始有二胡的呢?” 媽媽警惕地看著米蘭,開玩笑地問:“怎么,現在你又想考我音樂知識了?”前一陣米蘭天天考媽媽的語文知識,媽媽有點被考害怕了。 “不是。我只是有興趣知道嘛!”米蘭說,“你不愿意回答也沒關系,我自己上網去查。” 媽媽一把拉住米蘭,有點得意地說:“這個不用查,我知道得很清楚,分分鐘就可以告訴你。二胡由胡琴發展而來,是中國弓弦類中流行*廣的樂器。你記住了,凡是帶‘胡’字的東西,多半都不是漢人的東西。” “是這樣嗎?!”米蘭很驚喜,她想了想,說: “胡蘿卜、胡椒粉,原先都不是中國的……
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周末與米蘭聊天/程瑋著 作者簡介
程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8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1988年在西柏林國際電視中心培訓畢業。1992年定居德國漢堡,從事中德文化交流活動,為德國電視二臺制片人。 中篇小說《來自異國的孩子》、長篇小說《少女的紅發卡》 分獲第1、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電視劇作《秋白之死》獲1987年飛天獎*佳編劇獎,電影《豆蔻年華》獲金雞獎及政府獎。自2008年以來,出版有“程瑋至真小說散文”(8部)。 2009年在德國 ISKOPRESS 出版德文版短篇小說集《白色的塔》。2011年系列小說《周末與愛麗絲聊天》被列為國家重點出版項目,并選入2011年*受讀者喜愛的50部作品之一。其中《米蘭的秘密花園》獲2011年冰心兒童圖書獎。 2014年出版的《周末與米蘭聊天》系列,再次被列入國家重點出版項目。其中的《兩根弦的小提琴》入選為2014年*受讀者喜愛的50部作品之一;《龜背上的花紋》獲2014年冰心兒童圖書獎;《賽里斯的傳說》入選2014中國童書榜年度優秀童書、年度*佳童書。 翻譯出版《小王子》《大盜賊》《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完整版)等作品。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