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假想的“滿大人”:同情、現代性與中國疼痛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092298
- 條形碼:9787214092298 ; 978-7-214-09229-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假想的“滿大人”:同情、現代性與中國疼痛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小說、醫案、游記、照片、繪畫的解讀,揭示出西方同情與人道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及這種西方式對華“同情”的來龍去脈,并力圖通過這些分析展現出關于“中國”的整體印象。作者在該書中的這種分析開啟了思考西方過去與當今對華關系的新的可能性,而且通過對同情、受苦、經濟交流以及再現式交換這四個術語的專門論述,進而建立起分析中國歷史話語、同情與現代性的新網絡。在結合了文化研究、亞洲研究、美國研究以及醫療史觀念的基礎上,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于中西方關系的獨特視角。
假想的“滿大人”:同情、現代性與中國疼痛 目錄
譯者的話
中文版序言
致謝
導論
一、軼事理論
1.敘述語法
2.代理者的疼痛語言
3. 軼事理論
二、憐憫之交換:刑罰、服飾、同情,1800-1801
1.裝束與習俗
2. 特殊刑罰
3.英式書寫,“中式”圖片
4.憐憫之交換
三、疼痛中的中國身體:1838—1852年美國傳教士的醫療救助活動
1.市場滲透
2.臉龐、腫瘤、風格
3.林呱所繪的肖像畫
4飽受煎熬的結石病
四、中國人的身體,中國人的未來:19世紀晚期美洲的“苦力”
1中國人的入侵
2.機器身體
3.反烏托邦的感覺
4.學著失去
5.擬人化的光圈
五、伯特蘭·羅素的中國之眼;或現代主義的雙重視野
1.線條的作用何在
2.伯特蘭·羅素的中國之眼
3.疼痛與劍橋哲學
4.受苦的中國性
5.假設的滿大人(回歸)
六、麻醉的觀念:針灸、照相與物質形象
1.麻醉與審美
2.審美的地理學
3.質素:圖像的意圖
4.缺失現代性的現代性
七、結語
1.終結意識(I)
2.終結意識(Ⅱ)
3.終結意識(Ⅲ)
4.趨于同情
譯后記
假想的“滿大人”:同情、現代性與中國疼痛 作者簡介
韓瑞(Eric Hayot):1972年生,1999年獲得威斯康辛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比較文學與亞洲研究特聘教授。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中西現當代文學比較研究、文化研究、醫療史研究等,在國際學界正嶄露頭角。 袁劍: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教育部基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邊疆民族研究所所長,四川師范大學校外研究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