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你會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454120
- 條形碼:9787548454120 ; 978-7-5484-5412-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會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本書特色
1、火爆!Jan Becker在5年內席卷全球40多個國家、有史以來Z成功的國際直播電視節目《下一位尤里·蓋勒》的D二季冠軍! 2、接地氣兒!從來沒有比它更貼近生活的催眠書。市面上的催眠書大都晦澀、艱深、專業或只注重表演類催眠或治療類催眠技巧。而本書則有趣、通俗、易學,且講的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有了它,人人都是生活中的催眠師! 3、好學會!3天就能掌握催眠技巧。100多個日常生活案例,18個即學即用的催眠腳本,11個催眠步驟。手把手教你繞開生活所有的“坑”,成功get“反套路”技能! 4、結合催眠理論,解析日常行為心理 5、揭秘日常行為背后的真相,快速識別生活中的“ 套路 ”
你會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隱秘催眠: 在日常的誘惑中, 你并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 **印象的魔力: 我們的直覺如何牽著我們鼻子走, 為何《向宇宙下訂單》與宇宙無關 ; 所有事物的暗示力: 為何我們每天會被自己的住宅催眠等。
你會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目錄
Chapter 01 隱秘催眠:在日常的誘惑中,你并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隱秘催眠 / 9
日常恍惚 / 10
我們的世界觀并非世界 / 12
Chapter 02 **印象的魔力:我們的直覺如何想牽著我們鼻子走,為何《向宇宙下訂單》與宇宙無關
重復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 21
直覺反對理智 / 24
自己生活的標語 / 26
如何把直覺送往訓練營 / 28
**印象有效——但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 30
Chapter 03 語言的魔力:如何使用正確的話語創造奇跡,你的名字如何變成幸運磁鐵
立即起效的神奇話語藥物 / 38
人如其名:我們名字的暗示 / 42
自證預言 / 45
Chapter 04 所有事物的暗示力:為何我們每天會被自己的住宅催眠
社會差別可以被脫下,尊重可以被穿上 / 51
候診室里的自然痊愈 / 52
催眠師的制服由話語織成 / 54
我們的住宅如何催眠我們,以及我們如何設法使其發送正確的信息 / 57
顏色觸動人心 / 62
眼睛參與賞味,品嘗我們的預期 / 64
當我們改變環境時,我們改變了自己 / 66
Chapter 05 贈送的磁力法則:當顧客擁有溫暖的雙手時,你能賣出更多商品
關于我們的內心深處,塑料容器廠商知道些什么 / 72
“個人”推薦的力量 / 73
贈舒適感者,得豐厚回報 / 74
Chapter 06 儀式的力量:如何在必要時操縱足球俱樂部,發揮洪荒之力,消除邪惡
目光的力量
“有犧牲才有價值”原則 / 79
獻祭儀式之“規定飲食” / 81
儀式按下了我們潛意識的收錄鍵 / 83
“奇跡”為何會發生 / 84
對足球俱樂部進行集體催眠 / 86
激發你的洪荒之力 / 90
Chapter 07 安慰劑、反安慰劑和催眠:我們大腦藥房中威力巨大的藥物
催眠和安慰劑效應 / 100
安慰劑的陰暗面:反安慰劑和邪惡目光 / 104
Chapter 08 書寫的魔力:用洗腦的方式啟動改變,“點贊”也可能有危險
署名策略 / 110
臉書“點贊”按鈕的后果 / 111
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 / 113
實現目標,先啟動良好的意圖 / 114
Chapter 09 邁著小步能更快地走向目標:為何慢節奏會帶來幸運,如何讓你的摯愛自發地做你期望的事
捷徑常以僵局告終 / 122
以緩慢慶祝人生 / 125
噓!不要驅趕老鼠 / 126
幸福地學習 / 128
認可鼓舞人心的魔力 / 132
Chapter 10 恍惚:為何你的身體引導心靈,你如何深度放松且更加快樂地工作,幸福的瞬間如何永不消失
魔力數字3:章魚與專注有何關系 / 140
萬物皆在心流之中流動 / 143
幸運ABC / 144
幾分鐘內戰勝恐懼 / 145
保存幸福感 / 146
實施精神柔道——體驗你的問題如何自動變小 / 150
Chapter 11 調節相同波長:吸引或交際成功的秘密所在
《熱帶雨林真人秀》技巧及暈輪效應 / 157
積極的暗示吸引積極的感覺 / 159
盡可能迷人:**印象 / 160
重復一次:送你一些開啟話題的東西 / 162
令人愉快的秘密和其他的交流技巧 / 166
女性原則和男性原則 / 172
Chapter 12 不是巫術:占星、占卜及塔羅牌如何起作用,象征如何能將我們引入內心深處和過往生活
星象如何成真 / 182
我們內心的圖像世界 / 185
象征為我們指明道路 / 189
內心圖書館管理員 / 190
坐在過往生活中的某個公園長椅上 / 196
Chapter 13 看著我的眼睛:完整的催眠指南
催眠師的責任 / 204
黃金戒律 / 206
催眠過程——一步接一步 / 210
Chapter 14 分享魔力:如何使自己和別人幸福——用或不用催眠
用催眠實現奇跡 / 233
每個人都可以幫助別人 / 237
生活平衡:我們的健康需求 / 238
“先給自己戴上氧氣罩,然后再去幫助同行人……” / 241
撰寫自己的腳本 / 243
讓疼痛消失 / 244
*終成為非煙民 / 247
采訪潛意識 / 250
未來:不要忘記*根本的東西 / 253
文獻推薦 / 255
你會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節選
日常恍惚 我們常常陷入恍惚而不自知:當我們閱讀一本書而忘記周遭一切的時候;當我們夜間開車卻突然自問剛才的35公里究竟是怎么開過去的時候;當我們打高爾夫球時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開球上,世界被壓縮成一只小小的球的時候;當我們做愛的時候;當我們盡情享受美食的時候……每當我們放松地專注于一件事情時,就陷入了恍惚狀態。 但是,如果要給潛意識編定程序,恍惚并非一個強制性選項。因為我們每天都會被所遇到的事物影響,不管我們當前是否處于恍惚狀態。我們會被我們所看到的圖片影響、被我們閱讀的詞語影響、被我們看到的面孔影響,這樣的影響一直在發生——不管我們是否情愿。 著名催眠治療師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曾舉過一個非常棒的例子,來說明我們在特定環境下的行為是如何輕易繞過理智,直接抵達潛意識的。還是孩童的時候,小米爾頓住在山上的一個村子里,由于山上寒風凜冽,這里的居民每到冬天就要搬到下面的山谷里去。去往山谷會途經一條寬闊的路:它的一側是很深的斜坡,另一側是山。當小米爾頓穿過雪地下到此處時,他看到了大人們的足跡:所有的腳印都是緊緊沿著斜坡下的峽谷延伸的,而原本寬闊的道路卻沒有足跡。眼前的事實就是這樣,盡管道路很寬,而且仔細思考之后就會明白,近山一側的道路比斜坡下的峽谷要安全得多。小米爾頓感到十分驚奇,他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有了一個主意。他找了另一個位置,自己在雪地里踏出一條小路,然后躲起來偷偷觀察。這時他發現,接下來的徒步者正是沿著他的腳印往前走。后來,他常常回憶起這次觀察,也很喜歡用這個例子向他的學生們解釋暗示的概念:這是一種人們不假思索便欣然接受的建議,是一次有意或者也是無意的操縱,而被操縱者完全意識不到。在一瞬間,他們的潛意識便做出了決定:這里已經有人走過了,這條路肯定是安全的。 為了避免再出現與“杜伊斯堡‘愛的大游行’踩踏事件”類似的事故,也為了緩解交通堵塞現象,有人研究了群體中人類的行為表現。其結論是:人類的行為有從眾性,個人的行為以他人為導向。其行為的發生是本能的、不假思索的,理智壓根沒有參與進來。 即便我們處于一個小一些的群體,我們也總是本能地跟隨那個*早讓人覺得知道應該怎么做的人,也就是那個看上去*受關注的人。至于他是否真的知道,我們一般不會去檢驗。 我們的世界觀并非世界 就像小米爾頓一樣,所有人*初都還傾向于探究事物背后的真相,孩童都想知道世界是如何運轉的。可惜長大后,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不再保有這種好奇心。我們對自己的世界觀感到滿意,而它通常就是*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那種。它來自我們的父母,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的朋友以及“時代精神”。然后,我們不再過多思考,而是通過這樣的刻板印象觀察世界,我們認識不到生活是復雜多變的。然而,真理愈辯愈明,這也是我在本書中想要鼓勵你去做的。 以前,在我們這里,大多數人都接受教會對世界觀的闡釋。有一位仁慈的上帝,一個圓盤一樣的地球,還有作為反派的所有“異教徒”。比如,反派們會為血腥的十字軍東征辯護。不過,異教徒們只是持有不同的世界觀而已。納粹們展現了這樣一種世界觀:具有猶太倫理背景或是持猶太信仰的人被認為是一切問題的替罪羊。 這里的問題在于,這樣一種世界觀在我們的潛意識里被確定為“真理”。“這就是世界,而非其他。”以我們的世界觀為基礎,我們自動地對我們所遇到的所有事物做出評價,把它們歸類為“對與錯”“好與壞”。 其實,一種世界觀只是一種看世界的可能的角度。而我們卻極少對此究根問底,因為究根問底令人疲憊。我們更愿意為我們的世界觀尋找證據,但這種舒適性有可能是危險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德國就是一個可悲的例子。 世界觀首先既不應該具有政治色彩,也不應該具有宗教色彩,它是由許多小細節組成的。舉例來說,我們這里的年輕人學得的部分世界觀是:要想生存就必須勞作賺錢,這是我們對世界運行方式的部分理解。而處于氏族社會的一個原始民族的年輕人不可能認識錢,學到的也正相反,他會認為,只有打獵才能使人生存。 從社會學家到大腦研究者,許多科學家都說“現實”根本就不存在。或者也可以說:它是存在的,但我們沒有與它直接接觸過。畢竟,人類的全部感知都是在大腦里發生的,并且都被感覺器官過濾過——這種感知完全不同于客觀。一個人看到的,首先是他了解的。作為催眠醫生,這一點我也只能署名表示同意。 催眠的一個定義是這樣說的:人類心理的核心是催眠,因為我們所學到的和造就我們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暗示為依據。因此,催眠是人類理解力的基礎,是本質所在。我們相信的和我們的目光轉向的對象決定了我們感知的內容。世界就是我們認為的樣子。 我的目的是想說明:沒有什么,確實根本不存在什么,會對我們的潛意識毫無影響。廣告牌上的標語、大門口的涂鴉、公交車上某人在我們面前的座椅靠背上亂寫的詩、塑料袋上的字樣、一個標志、與其他人的談話、報紙上的新聞、iPod里悲傷的歌、iPod里歡樂的歌、臉書(facebook)上一個朋友發的狀態,甚至是電臺主持人的喋喋不休也會對我們有所影響。這個清單包羅萬象,且生生不息。所有這些印象都會對事情的發展方向造成看不見的影響。我們不知不覺地建立橫向聯系,得出推斷,不假思索地做出反應,并對我們有所反應而無所行動一無所知。 所有事件都在我們的感知中留下了痕跡。它們引領我們去特定的方向,甚至我們的身體都會有所反應——我們的神經、我們的激素、我們的血壓、我們的肌肉。 當然,座椅靠背上的詩、山里的羊腸小道或者偶然間無意聽到的談話都并非刻意為之的行動。然而,刻意為之者也有不少。確切地說,有人相當了解這一整套機制并在有目的地操縱我們。廣告專家、政治顧問、交際專家……這樣的人為那些對我們有所求的人工作,他們想要我們的錢、我們的選票、我們的支持、我們的好感。 如果在身體自動做出反應之前,我們就可以知道有人對我們做了什么,什么事情在發生;如果我們不再買多余的東西,或是不再為不需要的東西買單;如果我們不再盲目,那不是太棒了嗎? 甚至,如果我們能夠借助催眠技巧“操縱”自己,使自己更幸福、更健康、更愛運動、更成功甚至更富有——或是不管我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那不是太好了嗎? 如果我們還能幫助我們的朋友和我們的家人呢?不僅如此:如果我們能以此使我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呢? 這不就是有所成就嗎? 為此,我要做出一個預言:當你讀完這本書時,這一切都不再是“可能”。那時一切都將會“實現”。 這確實是有一點點神奇的。
你會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揚·貝克爾(Jan Becker),德國著名催眠師、作家,現居柏林,致力于心理學方向的催眠研究,也曾在經濟、體育和政治領域執教多年。曾舉行過關于催眠術的演講并作分析報告,他的心理學實踐方法適用于所有人;一些企業也會使用貝克爾的方法,讓員工去自我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效率。曾出版《直覺的秘密》《你能做到心想事成》《這書能幫你戒煙》《你會按我想的做》《我知道你的秘密》等多部暢銷書。 譯者簡介: 官青,2011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目前就職于濟南大學德語系。已翻譯并出版多部兒童文學作品,合譯發表《世界語言簡史》《童話(歌德)》等。 孫永春,山東臨沂人,濟南大學德語系講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從事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流研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