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傳統家文化系列:中國家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394031
- 條形碼:9787544394031 ; 978-7-5443-940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家文化系列:中國家書 內容簡介
家書是治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其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可以說。家書是祖先留給后人的為人處世寶典。為了幫助廣大讀者了解到較為全面的家書文化,《中國家書/中國傳統家文化系列》精選了歷代家書中的精彩篇章。全書共分三編,上編為歷代名人家書的集萃,中、下編分別收錄了讀者較為關注的曾國藩和梁啟超的家書。
中國傳統家文化系列:中國家書 目錄
劉邦:手敕太子書
東方朔:誡子書
劉向:誡子歆書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鄭玄:誡子益恩書
王修:誡子書
劉備:遺詔敕后主
諸葛亮:誡子書
諸葛亮:誡外甥書
孫權:讓孫皎書
羊祜:誡子書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
李世民:誡吳王恪書
崔盧氏:訓子崔玄□書
元。赫d侄等書
歐陽修:與十二侄書
朱熹:與長子受之(節選)
文天祥:獄中家書
陳櫟:與子勛書
王守仁: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
張居正:示季子懋修書
徐嬡:訓子書
鄭燮:淮縣署中寄舍弟墨**書
鄭燮:淮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二書
紀昀:訓次兒
紀昀:寄從兄旭升
林則徐:訓次兒聰彝
林則徐:復長兒汝舟
倭仁:示曜侄
胡林翼:致保弟
胡林翼:致楓弟
胡林翼:致敏弟
左宗棠:示兒書
彭玉麟:致弟
李鴻章:致鶴章弟
張之洞:致兒子書
嚴復:與四子嚴璿書
孫中山:與兄書
孫中山:家事遺書
林覺民:與妻書
中編 曾國藩家書
致諸弟(勉勵自立課程)
稟父母(家和則福自生)
稟父母(以和睦兄弟為**)
稟祖父母(請將銀饋贈親族)
致諸弟(論進德修業)
致諸弟(須立志猛進)
致諸弟(勿恃才傲物)
致諸弟(看書須有恒)
致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致諸弟(勿占人便宜)
致諸弟(愿為耕讀孝友之家)
致諸弟(宜注重勤、敬、和)
諭紀澤(勤儉自持、習勞習苦)
致澄弟(不妄取絲毫公款)
致沅弟(不倚人多,善求將才)
致沅弟(述無恒的弊病及帶勇之法)
致沅弟(強毅之氣不可無,剛愎之氣不可有)
致沅弟(周濟受害紳民)
諭紀澤(讀書宜虛心涵泳、切己體察)
致澄弟、季弟(養魚、養豬、種竹、種蔬)
諭紀澤(宜勉盡愛敬之道)
諭紀澤(宜早起及有恒)
致澄弟(治家八字訣)
致沅弟、季弟(隨時推薦正人)
致沅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報親)
諭紀澤(人生惟有“!笔**美德)
致沅弟(宜多選好替手)
諭紀澤、紀鴻(讀書可以變化氣質)
致沅弟、季弟(人滿則天概之)
致沅弟、季弟(剛柔互用)
致沅弟、季弟(危急之時靠自己)
致沅弟(死到沙場是善終)
致沅弟(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
致沅弟(論恬淡沖融之襟懷)
致沅弟(當大事宜明強)
致沅弟(“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致澄弟(注意“儉”字)
致沅弟(不恃天人之征應)
致沅弟(功名不必歸己,養身為要)
致沅弟(與人分名乃受福之道)
致沅弟(郁怒*易傷人)
致沅弟(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
致沅弟(盡吾心力則可)
諭紀澤、紀鴻(蒔花竹、玩山水)
致澄弟、沅弟(領導者應恩威并施)
諭紀鴻(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
諭紀澤、紀鴻(體會八德中之“渾”字與“勤”字)
致澄弟(述養身五事)
致沅弟(宜在自修處求強)
諭紀澤(勿慢近鄰)
致澄弟(送銀共患難者及述星岡公之家規)
致沅弟(咬定牙根,徐圖自強)
致沅弟(受挫受辱仍須咬牙厲志)
諭紀澤(不宜妄生意氣)
下編 梁啟超家書
致李蕙仙(贊妻子為閨中良友)
致李蕙仙(患難之事古來豪杰備嘗)
致李蕙仙(衣冠雖異,肝膽不移)
致梁思順(望歸國)
致梁思順(學習上要勞逸結合)
致梁思順(汝在側可減我苦痛)
致梁思順(憂患生涯玉成汝輩)
致梁思順(義舉雖成,不再仕宦)
致梁思成、梁思永(用功求學則心中無愧)
致梁思順(悲憫時局,愴念死生)
致梁思順(記日出之壯觀)
致梁思順(常要思報社會之恩)
致梁思順(支持你的譯書事業)
致梁思順(偷空寫信給寶貝)
致梁思順(任事之人必受風波)
致梁思順(囑咐愛女繼續求學)
致梁思成(多讀傳統文化經典)
致梁思順(思成身體己大好)
致梁思成(小挫折可磨練德性)
致梁思順(記一日雅游)
致梁思順(忠忠、莊莊要逛北戴河)
致梁思順(盡力做事便是**等人)
致梁思順等(飲酒趣事)
致梁思成(憂患與生俱來,安之若命)
致孩子們(努力就好,錢財不必太節。
致孩子們(要你們知道我的快活頑皮樣子)
致孩子們(交友宜慎)
致孩子們(證婚時痛批徐志摩夫婦)
致孩子們(疾病何足讓我灰心)
致孩子們(國家生命、民族生命總是永久的)
致孩子們(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致孩子們(老白鼻可好玩了)
致梁思順(在困苦中求快活)
致孩子們(惋惜王國維之死)
致孩子們(前途艱難,身心要早做準備)
致梁思順(孩子們喜得良師)
致梁思成、林徽音(不要屈就貶損人格的職業)
致梁思順(收到婚禮照片)
致梁思順(我有極通達的人生觀)
致梁思成、林徽音(指導寫歐洲游記)
致梁思順(因養病暫停工作)
中國傳統家文化系列:中國家書 節選
《中國家書/中國傳統家文化系列》: 劉邦:手敕太子書 漢高祖劉邦(前256一前195),字季,沛郡豐邑人,漢朝開國皇帝! ”疚臑閯钤诓≈貢r,對當時年僅16歲的太子劉盈的告誡和囑托。劉邦首先對自己之前的“讀書無用論”進行了反思,勉勵劉盈勤奮讀書。其次,他對劉盈能請來“商山四皓”予以高度肯定,認為劉盈有能力擔當重任。另外,劉邦教導劉盈要尊敬年長的公卿大臣,以得到他們的盡心輔佐。*后,劉邦說出了自己的牽掛和憂慮,囑咐劉盈要照顧好劉如意母子! ∥嵩鈦y世,當秦禁學1,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阼以來2,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蛩床灰蕴煜屡c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3,早有立意,群臣咸稱汝友四皓4,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嵘粚W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5,然亦足自辭解6。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 ∪暌娛、曹、張、陳諸公侯7,吾同時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語于汝諸弟! ∥岬眉菜炖8,以如意母子相累9。其余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咀⑨尅俊 1]禁學:指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 2]洎(ji):等到。踐阼(zu6):登基! 3]元子:嫡長子。劉邦的太子劉盈是呂后所生! 4]友:結交,與……為友。四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朝末年隱居商山的四位隱士,因須眉皆白,故稱“四皓”。劉邦曾經多次征召,他們認為劉邦輕士善罵,拒不從命。后來劉邦欲廢太子劉盈,呂后用張良的計謀,派人卑辭厚禮迎請“四皓”,請他們輔佐劉盈。劉邦得知后認為劉盈羽翼已成,強行更立太子會導致政局混亂,就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頭。 [5]工:擅長! 6]自辭解:用言辭解釋自己的意思! 7]蕭、曹、張、陳:指漢王朝的四位開國功臣——蕭何、曹參、張良、陳平! 8]困:指身陷艱難痛苦或無法擺脫的環境中。 [9]如意母子:指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及其所生的趙隱王劉如意。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曾多次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累:托付,煩勞! |方朔:誡子書 東方朔(前154一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人,西漢文學家,官至太中大夫、給事中。為人博學多才、詼諧多智、能言善辯,常在與武帝談笑時諷諫時事。他的處世哲學是“朝隱”,又稱“大隱”,是身在朝堂仍保持心靈自由、人格獨立的一種隱逸方式! |方朔在這封寫給兒子的信中指出,明智的人崇尚中庸之道,為人處世能恰到好處、順乎時勢、主動變化,以此告誡子弟居官處世之道! ∶髡咛幨,莫尚于中1。優哉游哉2,與道相從。首陽為拙3,柳惠為工4。飽食安步5,以仕代農6。依隱玩世7,詭時不逢8。是故才盡者身危,好名者得華;有群者累生,孤貴者失和9;遺余者不匱,自盡者無多。圣人之道,一龍一蛇10,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注釋】 [1]中:中正、中庸之道! 2]優哉游哉:形容閑適自如的樣子。 [3]首陽:代指伯夷、叔齊。他們是商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因相互讓國而離開孤竹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建立周朝后,二人認為周武王以暴制暴的方法很可恥,發誓再不吃周朝的糧食,到首陽山上采薇菜吃,直至餓死在首陽山上! 4]柳惠:即柳下惠,春秋時期魯國人,名展獲,因出生在柳下邑,謚號為“惠”,故被后世尊稱為“柳下惠”。他曾做過魯國大夫,后來隱遁,成為“逸民”,也被稱為“和圣”。工:高明,精明! 5]安步:緩步慢行。 [6]以仕代農:以做官治事的方式代替隱退耕作,即所謂的“大隱隱于朝”! 7]依隱玩世:依照隱者的生活態度游戲世間! 8]詭時不逢:不會遇到險惡的局面! 9]孤貴者:指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的人! 10]一龍一蛇:忽而像龍般顯現,忽而像蛇般蟄伏。形容變化多端,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劉向:誡子歆書 劉向(約前77一前6),字子政,西漢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代表作有《新序》《說苑》《戰國策》等。 劉歆是劉向少子,西漢后期著名學者,在儒學、?睂W、天文歷法學、史學、詩歌等方面都堪稱“大家”。他少年時代就已顯示出非凡的才華,得到漢成帝的賞識,被任命為黃門郎。這封家書便是劉向在劉歆出任黃門郎時寫的,他告誡兒子身居要職,一定要有憂患意識,只有謙虛謹慎、兢兢業業,才能免除禍害。只可惜劉歆沒有聽進去,他鋒芒懾人,*終落得個被迫自殺的結局! 「骒o忽1:若未有異德2,蒙恩甚厚,將何以報?董生有云3:“吊者在門4,賀者在閭5!毖杂袘n則恐懼敬事6,敬事則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日:“賀者在門,吊者在閭!毖允芨t驕奢,驕奢則禍至,故吊隨而來。齊頃公之始7,藉霸者之余威,輕侮諸侯,虧跂蹇之容8,故被鞍之禍9,遁服而亡10,所謂“賀者在門,吊者在閭”也。兵敗師破,人皆吊之,恐懼自新,百姓愛之,諸侯皆歸其所奪邑,所謂“吊者在門,賀者在閭”。今若年少,得黃門侍郎,要顯處也。新拜皆謝11,貴人叩頭,謹戰戰栗栗,乃可必免12!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