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4673
- 條形碼:9787208164673 ; 978-7-208-1646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 本書特色
本書是**宋史專家陳振先生的重要學術代表作,對宋朝這個中國歷史王朝的政治、軍事等制度,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科舉教育和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社會生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作了詳盡而**的論述,此次重版經增訂后充分反映了當代宋史研究的*新成果。
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名宋史專家陳振先生的重要學術成果。對宋朝的政治、軍事等制度,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科舉教育和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作了詳盡而準確的論述。
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 目錄
**章 宋王朝的建立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節 宋王朝的建立
一、趙匡胤的崛起
二、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三、鞏固新政權的措施
四、平定叛亂
第二節 加強皇權與中央集權
一、收兵權
二、削弱藩鎮,加強中央集權
第三節 宋初宮廷內部的斗爭
一、宋太宗的奪取帝位
二、宋太宗對弟、侄的迫害
三、宋真宗繼位事件
第四節 宋初川蜀地區的兵變與王小波、李順起義
一、宋平蜀前后的措施
二、全師雄兵變
三、王小波、李順起義
四、王均兵變
第二章 宋初的統一戰爭和與遼及黨項的關系
**節 統一戰爭
一、吞并荊、湘
二、西滅后蜀
三、掃平南漢
四、攻取南唐(江南)
五、討伐北漢
六、泉漳納土、吳越歸地
第二節 宋遼戰爭與“渲淵之盟”
一、宋初與遼正常關系的建立
二、高梁河之戰
三、滿城、瓦橋關之戰
四、岐溝關之戰
五、遼軍南侵與“渲淵之盟”
第三節 宋初對黨項的征討與妥協
一、黨項的臣服與獻地
二、宋對黨項的征討與妥協
第三章 宋初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戶籍、賦稅和役法
的改革與變化
**節 農業生產的恢復與宋初的租佃制生產關系
一、招撫流亡開荒與屯田
二、優良農作物品種的交流和新農具的使用
三、宋初的租佃制生產關系
第二節 城鄉分治和城鄉新戶籍制度的產生
一、主、客戶制與鄉村主戶五等戶籍制的產生
二、城鄉分治與城鎮坊郭十等戶籍制的產生
三、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廂坊制”
第三節 宋初的賦稅與歷史上首部商業稅務法規
《商稅則例》
一、田賦、“沿納”與田賦征收時間的改進
二、商稅與歷史上首部商業稅務法規《商稅則例》
第四節 宋初的役法與對夫役的改革
一、官戶役的重設與廢除
二、夫役的改革與役兵(廂軍)
三、職役
第四章 宋初的行政制度與軍事制度
**節 三省六部制的破壞與宋初的中央政府機構
一、中書與宰相、副相、使相
二、樞密院、宣徽院
三、三司
四、新設機構:審官院、流內栓、審刑院、糾察在京刑獄司、
三班院
五、二府、三司以外的重要機構:二司三衙、翰林
學士(學士院)、大理寺
六、官、職、差遣的形成
第二節 宋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路的設置與路級機構
二、州長官自節度使、刺史向知州轉化及州的屬官…149
三、縣級:重設縣尉、新設知縣及監鎮
第三節 北宋的禁軍、廂軍,武官寄祿官稱及宋初的
地方軍事機構
一、宋初的地方軍事機構:部署司、鈴轄司、巡檢司與都監、
監押
二、武官寄祿官稱:班官、橫班、東西班、使臣和節度使、
刺史系列
三、禁軍
四、廂軍
第五章 北宋中葉的改革浪潮(上):慶歷新政
**節 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
一、渲淵之盟后的政治形勢
二、劉太后專政與積貧狀況的加劇
三、對西夏戰爭中暴露出的積弱形勢
第二節 “慶歷新政”及“新政”失敗以后的政治形勢
一、慶歷新政
二、改革的失敗
三、仁宗時期的起義、兵變與叛亂
四、短促的英宗時期
第六章 北宋中葉的改革浪潮(下):王安石變法
**節 王安石變法
一、王安石的起用
二、王安石變法
三、開發湘西、經略河湟及與交趾的戰爭
四、王安石的兩次罷相
五、宋神宗主持下的改革活動
第二節 元佑更化與紹圣紹述
一、哲宗之立
二、元褚更化
三、哲宗紹述
第七章 北宋中后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節 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耕地的擴大
二、農田水利的興修
第二節 手工業的興盛
一、采礦與冶煉業
二、鑄錢業
三、紡織手工業
四、制鹽、制茶、制瓷等手工業
五、首都開封的手工業
第三節 商業的繁榮
一、以開封為代表的北宋中后期城鎮商業的繁榮
二、商業稅額所反映的各城、鎮商業興盛簡況
三、鄉村經濟中心“鎮”的興起
四、榷場與和市貿易
五、海外貿易
第四節 北宋的貨幣與紙幣的問世
一、北宋的主要貨幣:銅錢、鐵錢
二、世界上*早的紙幣“交子”
三、北宋末年的紙幣“錢引”
第八章 北宋中后期的行政制度、法制、賦稅與役法
**節 元豐官制改革與北宋末年的官制變化
一、三省六部制的重建
二、北宋中后期新設的路級機構
三、北宋末年的官制變化
第二節 封建法治的加強
一、修訂與完善法律、法規
二、新科明法、進士試斷案
三、傳播法律知識
第三節 田賦附加稅商稅
一、支移(移輸)
二、折變(折納)、預催
三、和買(附:布估錢、科配)
四、和傘
五、商稅
第四節 役法與役法改革
一、春夫役
二、仁宗時銜前役的變化
三、衙前役與免役法
四、省并州縣以減職役
五、其他州、縣、鄉役的變化
六、特殊的“養馬役”:“戶馬法”和“都保養馬法”
第九章 北宋中后期思想、文化的革新
**節 新儒學“宋學”的形成與“新學”派獨尊時期
一、儒、佛、道學的相互滲透
二、宋學先驅與宋學的初步形成及其特征
三、新學、理學、蜀學學派的形成新學派獨尊時期
第二節 文學、繪畫、書法的革新
一、古文運動
二、詩風的革新
三、柳永、蘇軾對詞風的創新
四、尚意派書法的形成
五、院體畫文人畫(寫意畫)派的創立雕塑
第十章 北宋末年的腐朽統治及其滅亡
**節 宋徽宗、蔡京集團的腐朽統治
一、徽宗之立
二、禍國殃民的蔡京、童貫集團
第二節 宋江、方臘起義
一、宋江起義
二、方臘起義
第三節 金滅北宋
一、宋、金“海上之盟”
二、關于燕、云歸宋的交涉
三、金軍南侵與北宋滅亡
第十一章 南宋與金對峙局面的形成
**節 宋王朝的重建與南遷
一、宋王朝的重建
二、宋室南遷與金軍渡江南侵
三、北方義軍的抗金斗爭
四、宋金富平之戰
五、江淮義軍的抗金斗爭
六、鐘相起義
第二節 宋金對峙局面的基本形成
一、和尚原、仙人關之戰,金軍侵川戰爭的失敗
二、岳飛收復裹陽地區
三、鎮壓楊么起義
四、偽齊南侵的失敗,南宋的淮西兵變
五、宋金**次紹興和議
第三節 岳飛北伐中原紹興和議
一、劉綺順昌保衛戰
二、岳飛北伐中原
三、紹興和議
四、高宗在位后期的政治形勢
第十二章 南宋中期的政治、軍事形勢
**節 孝宗中興
一、采石之戰
二、孝宗之立
三、隆興北伐與議和
四、孝宗之治
五、短促的光宗時期
第二節 權臣秉政的寧宗時期
一、寧宗之立
二、韓信胃擅權與開禧北伐
三、嘉定和議后奸臣史彌遠擅權時期
第十三章 南宋晚期的腐朽統治與元滅南宋
**節 南宋晚期的腐朽統治
一、理宗之立
二、作為愧儒的理宗前期
三、理宗親政后的南宋政局
第二節 元滅南宋
一、愧儒皇帝宋度宗
二、元滅南宋
第十四章 南宋的社會經濟
**節 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與租佃、雇傭關系的
不平衡性
一、開墾荒地
二、興修水利
三、建康府所屬各縣租佃、雇傭關系發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節 礦冶業、鑄錢業與其他手工業
一、衰減的礦冶業與鑄錢業
二、興盛的絲織業、制瓷業
第三節 商業、榷場與海外貿易
一、以臨安為代表的南宋城市商業
二、從澈浦鎮的發展管窺南宋鄉村經濟發展之一斑
三、椎場貿易
四、海外貿易
第四節 紙幣“會子”及其他貨幣
一、銅錢與鐵錢
二、國家發行的紙幣“會子”
三、其他紙幣
四、虛銀本位紙幣“銀會子”
五、南宋末年的紙幣“銅錢關子”
第十五章 南宋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法制、賦稅和
役法
**節 精簡機構城市制度的變化
一、宰執官稱的改變與省并機構
二、南宋的地方行政制度
三、廂坊制向隅坊(巷)制的轉變城市消防制度
第二節 變化了的南宋軍事制度
一、御營司、三衙
二、地區性軍事機構
三、南宋大軍
四、南宋地方軍(禁、廂軍)與地方軍事機構
第三節 南宋的法制與刑制
一、孝宗時期任法治國與南宋末年的“非法殘民”
二、刑制
第四節 賦稅和役法
一、預催、預借、經總制錢等
二、商稅
三、南宋特有的“義役”
第十六章 南宋的學術與文化
**節 宋學三大學派及事功學派
一、南宋初年秦檜與理學派的微妙關系
二、孝宗時的“百家爭鳴”
三、理學的官方統治思想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文學、史學、繪畫與石刻
一、文學
二、史學
三、繪畫與石刻
第十七章 宋代的科學技術
**節 數學
第二節 天文學與歷法
一、天文學
二、歷法
第三節 物理學與化學
一、物理學
二、化學
第四節 醫藥學
一、藥學
二、醫方學
三、內、外、兒、產、眼、針灸等科
四、法醫學
第十八章 宋代的教育與科舉
**節 教育
一、私學、書院
二、州、縣學的興起
三、太學的興建與州、縣學的擴展
四、三舍法
五、南宋的教育
六、武學、律學、醫學、算學、書學、畫學
七、科舉改革與教育的關系
第二節 科舉
一、宋初的科舉
二、科舉制度的改革
三、進士的分甲(等)
四、武舉、童子舉
第十九章 宋代官員任用的回避制度和執政官
“官邸”(在任時居住)的創建
**節 宋代官員任用的回避制度
一、親族回避制度
二、地區回避制度
三、職務回避制度
第二節 執政官“官邸”(在任時居住)的創建
一、創建“官邸”的原因及“東府”、“西府”的建成
二、司馬光改變了“東府”、“西府”的純住宅性質
三、自蔡京以后權相不住“官邸”
四、南宋的“官邸”“諸府”、“百官宅”等
第二十章 宋代的交通、郵傳與轎子的產生
**節 交通與郵傳
一、交通
二、郵傳(遞鋪)
第二節 轎子的產生
一、兜子與檐子(肩輿)
二、轎子的產生與發展
三、涼轎與暖轎
第二十一章 宋代社會生活與宗教
**節 生活習俗與社會風俗
一、由席地而坐到使用高腳桌、椅、凳的轉變
二、服飾室屋
三、婚儀
四、喪俗
五、節慶
六、社會
第二節 曲藝、愧儒戲、(紙、皮)影戲、雜劇、雜技
一、曲藝
二、倪儒戲、(紙、皮)影戲、雜劇、南戲
三、雜技、魔術、相撲
四、鄉鎮藝人(江湖藝人)
第三節 宗教
一、佛教
二、道教
三、披帶、剃度與度煤
宋代大事年表
后記
增訂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 作者簡介
陳振(曾用名沈繼宏、陳高生)1931年生,江蘇海門人。1959年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宋史專業)畢業,師從著名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專事宋史研究。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歷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南京師大文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著作有《簡明宋史》(兩主編之一)等,參與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遼宋西夏金史”副主編之一)、《中國通史》第七卷(主編)。主要論文有《有關于北宋前期的中書》、《略論南宋時期“宋學”的新學、理學、蜀學派》、《關于唐宋莊園的幾個問題》、《論保馬法》、《關于北宋前期的宰相制度》、《論宋代的縣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