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新常態下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重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9664
- 條形碼:9787520369664 ; 978-7-5203-696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常態下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重構 內容簡介
《“新常態”下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重構》將中國貨幣政策框架的轉型與重構作為研究主題,試圖回答“新常態”條件下中國貨幣政策框架為什么要轉型和重構,并且如何進行轉型和重構的問題。從貨幣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完整的貨幣政策框架包含了政策定位、*終目標、中介目標、操作目標、政策工具、傳導機制等內容。“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一般的貨幣政策調整不同,前者指的是“政策目標一政策工具一傳導機制”的整體性重構,而不是某一項政策工具的調整。
新常態下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重構 目錄
**節 中國經濟“新常態”對貨幣政策的沖擊與全球貨幣政策有效性下降
第二節 貨幣政策理論及其“新共識”
第三節 “新共識”貨幣政策理論:批判與反思
第四節 后危機時代貨幣政策理論新發展
第五節 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爭議與共識
第六節 中國經濟“新常態”:前沿進展
第二章 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重構:國際經驗與比較分析
**節 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從“大緩和”到大變革
第二節 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從審慎協調到危機應對
第三節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從被動調整到主動擴張
第四節 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特征比較與啟示
第三章 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歷史邏輯與特征事實
**節 中國貨幣政策框架歷次轉型背景與操作特征
第二節 全球貨幣政策有效性下降趨勢及原因分析
第三節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貨幣政策有效性下降:特征性事實
第四節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下降的實證檢驗
第五節 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的利率傳導機制
第四章 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有效目標、工具體系與傳導機制
**節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目標體系轉型
第二節 中國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和傳導機制轉型調整
第三節 中國貨幣政策創新型工具的操作機理與實施效果
第四節 有效目標體系下的貨幣政策操作新特征
第五章 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體系構建與協調分析
**節 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
第二節 貨幣政策轉型背景下的宏觀審慎政策演化
第三節 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協調性分析
第四節 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體系的中國實踐
第六章 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重構:實施邏輯與前景展望
**節 完善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體系構建
第二節 持續推進貨幣政策調控方式由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
第三節 多目標體系下進一步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箱”和傳導機制
參考文獻
后記
新常態下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與重構 作者簡介
宋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金融科技50人論壇青年學術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金融、貨幣政策、金融科技等。發表文章數十篇,承擔和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重大課題,向中央有關部門報送內參多篇并獲采納。 劉元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北京市經濟學總會會長。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學、世界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百余篇,出版專著十余部。常規性出席國家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其中包括四次總理經濟形勢座談會。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