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語文的世界:小學全景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92431
- 條形碼:9787510892431 ; 978-7-5108-924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文的世界:小學全景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教師們近年來實踐與思考的集中體現。全景語文中的“全景”,是指課程實施過程中,通過營造真實的場景,打開學科之間的壁壘,拓寬課程的厚度與廣度,達到全學科育全人的目的。落實到語文學科,即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多元、開放、立體的大學科、大閱讀、大課堂,幫助學生在閱讀、習作、口語表達等各方面融會貫通,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促進自主閱讀,自主發展。
語文的世界:小學全景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方位展示了李橋中心小學全景語文的研究成果,是教師們落實全景理念,踐行育人觀的集中體現。此書分為三個篇章。一是理論探索篇章,主要包含教師在探索全景語文過程中的論文、結題報告等。二是教學實踐篇章,主要包含一線教師在全景理念指導下的一些優秀課堂教學案例。三是拓展閱讀篇章,為了讓教師在教學時有抓手,我們以新課程為依據,多角度、多方位地遴選了與課文相匹配的文章,并在每篇文章后設計五大閱讀板塊,以此達到拓寬視野,提升學生能力的目的。
語文的世界:小學全景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目錄
**章 理論探索
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實踐的研究 002
小學語文傳統與現代共生的教學實踐研究 011
提高低年級閱讀能力的有效嘗試 022
淺談小學中年段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027
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 031
古詩詞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035
成語與小學高年級學段語文教學研究 039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044
如何讓學生的習作姹紫嫣紅 047
適時引領,助力學生創意表達——主題實踐活動中微習作的實踐與探索 051
第二章 教學實踐
**節 閱讀 058
《樹和喜鵲》教學設計 058
《動物王國開大會》教學設計 063
《棉花姑娘》教學設計 069
《夜宿山寺》教學設計 075
《狐貍分奶酪》教學設計 081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091
《父愛之舟》教學設計 098
第二節 創意寫作與口語交際 104
《小小“動物園”》教學設計 104
《我家是個“動物園”》教學設計 110
《我的動物家族》教學設計 116
《用多大聲音》教學設計 122
第三節 特色實踐活動 126
《玉文化之漢字啟蒙》教學設計 126
《玉文化之拓展延伸》教學設計 133
《玉文化之創意生活》教學設計 140
第三章 拓展閱讀
**節 拼音和識字 146
《g k h》拓展閱讀 146
《zh ch sh r》拓展閱讀 149
《ɑng eng ing ong》拓展閱讀 151
《猜字謎》拓展閱讀 153
《小青蛙》拓展閱讀 155
《操場上》拓展閱讀 158
第二節 現代詩歌 160
《找春天》拓展閱讀 160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拓展閱讀 163
《千人糕》拓展閱讀 166
《要是你在也在迷了路》拓展閱讀 169
第三節 古詩 172
《山行》拓展閱讀 172
《夜宿山寺》拓展閱讀 174
《敕勒歌》拓展閱讀 176
《詠柳》拓展閱讀 178
《村居》拓展閱讀 180
第四節 寓言 182
《大禹治水》拓展閱讀 182
《狐貍分奶酪》拓展閱讀 185
《寓言二則》拓展閱讀 187
第五節 童話 190
《霧在哪里》拓展閱讀 190
《小馬過河》拓展閱讀 193
《那一定會很好》拓展閱讀 196
語文的世界:小學全景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節選
提高低年級閱讀能力的有效嘗試 劉秀清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閱讀提出的首條要求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做到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并感受到學習語文、學習閱讀的樂趣。教學要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游戲中引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 下面我結合部編一年級教材的課例,談談如何在閱讀實踐中讓學生既享受閱讀的快樂,又有*大的實際獲得。 一、注重朗讀指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對低年級段朗讀教學提出以下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中,老師應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注重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漸學會朗讀。例如,《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充滿童趣、表現童真通俗易懂的兒童詩。詩歌文字簡練,句式相同,立足生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遠足,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興奮而睡不著覺的情景,寫出了孩子對遠足活動的向往和期盼。 如何對這樣一首兒童詩進行朗讀指導呢?一定要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教師聽一聽學生的朗讀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在學生讀不對、讀不好的地方加以指導。預設朗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輕聲詞語 文章不長,但是讀輕聲的詞語不少,如果在這些地方不強調,低年級同學特別容易出現唱讀。 例如,**節中出現的“地方、真的、說的、那么”等詞語,要注意指導學生前后聯系,結合語境進行朗讀,要讀得自然,要避免出現唱讀。 (二)關注語氣詞和破折號 特殊的詞語,新出現的標點,這都是學習朗讀的重點。“唉——”文中出現了三次破折號,這在教材中**次出現,該怎么讀是個難點。初讀課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再做示范朗讀,要讀得長一些,慢一些。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要指導學生讀出內心的期許和無奈。 (三)關注問句 每個小節都以問句結尾,提出內心的疑問,要讀出問句的語氣,這三個問句,都是夜里睡不著覺,藏在心里的問題,這是發自內心的疑問,要讀得慢一些,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向往,讀出興奮,讀出無奈。 二、發揮插圖價值 低年級的課文大部分是圖文并茂,文中的插圖也是很好的學習資源,生動形象、畫面感很強,傳達了豐富的信息,可以將孩子們帶入情境,引發無限想象和思考。利用好文中插圖,讓學生讀圖中學文,讀圖中體會情感,對于學習課文有很大幫助。 例如,《明天要遠足》一課,圖上畫的是夜幕降臨了,月兒、星星美美地掛在夜空中,可是躺在床上的小姑娘眼睛瞪得圓圓的,那表情又可愛又可憐,接著,大海、輪船、遠山、海鷗、椰子樹、游泳圈,海星,多么令人向往的美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看圖,說說從圖中獲得的信息,學生自然會聯想到自己的相關經歷和體驗,進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興奮、盼望的心情。再如,《大還是小》一課,課文中有兩幅圖,習題中有兩幅圖,利用好插圖,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中的圖,畫出了誰在做什么,也畫出了大和小:作者穿衣服時大,夠不著按鈕時小。文中插圖也畫出了心情:作者穿衣服時高興,夠不著按鈕時不開心,著急。 教師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感受大和小的變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語氣朗讀課文。習題 2 中的圖,再現生活的場景。教學時,若學生不能很好地打開思維,可以啟發學生看圖想想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幫助學生拓展思路,降低說話的難度。 三、突出以讀為主 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的基本理念,依據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文本,采用“讀讀、想想、說說”的基本教學策略,做到讀書是首要任務,做到閱讀理解淺一點、少一點,朗讀多一點,課堂以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多遍數、多層次、多人數的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學詞寫字,在讀中感悟語言。 例如,《端午粽》第二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本段三句話分別從粽子的色香味三個方面來介紹粽子。教師在教學本段,采用自主閱讀、用讀回答、圖片助讀、創設情境、智慧評價、同伴競爭等多種策略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自主閱讀 教師先讓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共有幾句話,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這是在閱讀的初級階段,從整體上關照學習內容,并學習初步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自主閱讀。教師適度放手,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這樣的訓練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成為主動積極地閱讀者。這也是低年級孩子讀書了解課文*常用的方法。 教師在學生自由發言后,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句子的概念,且能在這個過程中初步感知連句成段的順序。采用按照文本的句子順序組織學習,并隨機進行指導朗讀。 (二)用讀回答 學習**句,教師先讓學生讀清楚粽子的樣子,學生努力通過朗讀表達粽子的樣子。教師通過追問:外婆包的粽子什么樣?什么樣的箬竹葉、什么樣的糯米、什么樣的棗,請你讀清楚,請你再讀讀,達到認識事物,并通過響亮、清晰的朗讀來轉換對書面語言的感悟和理解。 接著教師通過變色,突出顯示表示顏色的詞語,引導學生關注表示顏色的詞語,知道粽子的材料顏色,并指導朗讀,學生自然能夠在朗讀中強調這些材料的顏色。 (三)圖片助讀 接著,通過欣賞粽子的圖片,直觀感知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感受外婆的巧手,粽子的可愛,并讀出對粽子的喜愛。 (四)入境朗讀 在朗讀課文時,創設一定的情境,渲染適當的氣氛是非常必要的。學習第二句在感受粽子飄出的清香,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做“掀”開鍋蓋的動作,并隨機指導朗讀:一掀開鍋蓋,香氣立刻撲鼻而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再現畫面,再現場景,讓學生有如臨其境之感,如聞其香。 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堅守朗讀這條主線,從煩瑣的、沒有必要的講解中擺脫出來,做到了讀書、讀書、再讀書,實現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朗讀應成為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常見*閃亮的風景線。如果課堂上老師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我們可以從孩子們瑯瑯的書聲中,感受到孩子對學習本文的激情,而且這種讀文帶來的快樂,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之中不斷生發的。
語文的世界:小學全景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作者簡介
劉秀清,女,高級教師,北京市勞動模范,現任北京市順義區李橋中心小學校校長,長期致力于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改革。連續四屆被評為北京市骨干教師、順義區特級教師,順義區勞模工作室和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國家、市、區多項課題,多篇論文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在校長崗位上,結合學校辦學特色,探究全景理念下的學校課程改革,提升學校辦學品質。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